APP下载

坐标与曲线—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鄂尔多斯分院院长贾爱林

2015-12-24袁伟通讯员闫建文

中国石油企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里格气藏采收率

□ 文/本刊记者 袁伟 通讯员 闫建文

坐标与曲线—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鄂尔多斯分院院长贾爱林

□ 文/本刊记者 袁伟 通讯员 闫建文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特等劳动模范贾爱林的人生格言:做人“傻”一点,得失计较少一点。

时间、空间、事业、生活等构成一个人的多维空间,贾爱林的大坐标是中国石油。百万石油员工共同生活在中国石油这个多维空间里,但每个人描绘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作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2015年度特等劳动模范,贾爱林描出的,是一条绚丽的曲线。

劳动模范不是神,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劳动模范必须有一种特质,正是这种特质,让他们成为我们的榜样。

起点

西部是贾爱林的第一个小坐标,那是他的起点。

1989年大学毕业,此后10年,贾爱林有6年是在西部度过的。首先,他考的是北京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研究生,却在“火洲”吐鲁番的石油大会战中读完了硕士。接着,研究生毕业了,本该回北京工作,然而手续尚未办完就接到通知:别回北京了,去塔里木吧。结果又一头扎进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干就是3年。直到1996年6月,6年西部,6年寂寞,贾爱林回到他真正的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回到北京没几个月,又接到单位通知:别在北京了,野外研究露头去吧。贾爱林二话没有说,背上行囊,深山老林,深沟大豁,住老乡家,吃百家饭。每年春节后出发,11月底回京,每年8个月在野外。此后4年,年年如此。

10年,西部6年,野外4年,贾爱林似乎就这样寂寞无闻地“抛洒”了他人生中最青春、最激情、最美好的10年光阴。然而,正是这10年,使贾爱林踏上了较高的人生起点。10年中,他组织完成了“建立地质概念模型的新方法和新技术”课题研究,系统提出了油藏评价阶段的工作思路与关键技术,实现了该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同步,研究成果获得中国石油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全国油气田开发类论文第一名。10年中,他组织完成了“储层露头精细描述和应用研究”,为我国老油田挖潜、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又获中国石油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0年中,贾爱林先后获得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孙越奇优秀青年科技奖等一系列奖励。

表面上,这些奖项是贾爱林最大的收获。其实,贾爱林把这些都看得很淡,他看重的,是这10年间积累的无形财富: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在面对任何研究对象时都能从容以对;强烈的创新意识,使他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强调有所突破;深厚的人格修养,使他在面对选择时常常淡化得失;高尚的职业精神,使他甘于寂寞、艰苦奋斗。这些无形的东西与他所获得的那些有形的奖励形成了直接的因果关系。

不仅如此,在以后的新坐标中,在一次次地面对各种技术难题时,贾爱林藉此仍能勇往直前,攻城略地,在苏里格气田是如此,在其他重大科研难题面前也是如此。

求实

2000年,在经历了10年磨炼之后,贾爱林终于回到了北京。

此时,一个重大开发课题召唤着他。世纪之交,中国石油的大部分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开发矛盾凸显:一方面,当时的平均石油采收率只有30%—40%,还有较大上升空间;另一方面,井口采出液的含水率却高达90%。为此,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极具前瞻性地成立了一个临时性机构“储层研究重点试验室”。贾爱林成为这个实验室的骨干。

虽然说是重点实验室,但研究对象和目标不具体,研究方向和方法不明确,类似于务虚。这样的研究在别人看来,就是虚的,但在贾爱林眼里,一点都不虚。他认为,之所以产生采收率低与含水率高的矛盾,主要原因是对储层的认识不足,是对沉积单元在地下的展布规律认识不到位,反映到开发上,就是井位不准确,开采层位不合理。这种时候,贾爱林4年跑野外、看露头积累的功底派上了用场。他认为,露头是地下沉积在地面上的反映。要研究地下的储层展布规律,就必须以研究露头为切入点,结合地震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分析。

“说实在的,如果说前10年的工作是量的积累的话,那两年在重点实验室就是质的飞跃,个人也成长很快。”贾爱林对记者说。

正是在此期间,贾爱林组织完成的“剩余油分布数字化定量描述研究”为我国老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挖潜、提高地下原油采收率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推进了油藏描述技术向精细化、数字化、定量化的发展,该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重任

贾爱林(中)与鄂尔多斯分院技术人员一起讨论课题。

就在贾爱林进入重点实验室的2000年,距北京大约1000千米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一个叫苏里格的地方,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部署的一口天然气探井苏6井,在压裂试气中,获得无阻流量120万立方米/日的高产气流。不久,中国石油对外宣布了苏里格气田的试生。

苏里格气田诞生后,鉴于长庆油田在天然气勘探开发方面技术力量不足的现实,中国石油股份公司于2001年11月中旬发文,决定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鄂尔多斯分院。2002年1月7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即宣布成立鄂尔多斯分院筹备组,仍然在重点实验室紧张地进行储层研究的贾爱林被确定为筹备组成员之一。也就在此时,他的坐标再一次发生变化,正式进入鄂尔多斯分院。

苏里格气田的开发评价中,各种怪异现象层出不穷:压力下降快、关井后压力恢复缓慢、井筒出水、储层改造不见效或收效甚微、单井产量差距悬殊等等。长庆油田又部署了30口评价井,加深对该气田的认识。结果,30口井评价下来,笼罩在苏里格气田上的迷雾不仅没散去,反而更加浓重。面对苏里格气田的开发,各种观点莫衷一是,各种说法差异巨大。

贾爱林带领研究生在野外观察岩石露头。

贾爱林并没有急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苏里格气田研究了一段时间后,他突然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

此时的贾爱林并没有一刻休息,他的身影出现在山西省柳林县陡峭险峻的崖壁上。他认为,开发评价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归根到底是人们对数千米的地下缺乏认识造成的,是对储层砂体展布认识的模糊造成的。要想直观地认识砂体展布情况并发现其中的规律,研究露头是最好的办法。苏里格气田的主力储层石盒子组8段和山西组1段在山西省柳林县的黄河岸边等地带均有大规模连绵的露头,于是,贾爱林直奔柳林。在那里,他亲自测量了两个层段多个砂体,归纳出了砂体在规模、走向上的规律。在此基础上,他带领团队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面对现实,依靠科技,走低成本开发路子”的苏里格气田开发指导思想,构建了苏里格气田沿用至今的开发评价体系和主体井网体系。

此后的研究中,贾爱林组织开展了“特殊天然气藏开发配套技术”研究,组织开展了以苏里格气田为代表的低渗透、低丰度砂岩气藏开发技术攻关,在低渗透气藏地质建模、天然气开发富集区优选、开发井网优选、提高采收率等方面形成了低渗透天然气开发的关键配套技术,指导了我国第一大气田苏里格气田的有效开发。该项成果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

出发

而今的苏里格气田已经成为年产量超过250亿立方米的特大型气田。伴随着苏里格气田的开发,贾爱林也逐步成长为了鄂尔多斯分院总地质师,继而成为院长。此时,贾爱林思考的,是如何提高苏里格气田的采收率这一重大课题。

“苏里格气田大规模开发已有10年,采收率却很低,这是储层低压、低渗、低丰度和非均质的特性决定的。目前来看,苏里格气田年产300亿立方米再稳产10年没有问题,但如果不超前研究采收率的问题,10年之后呢?所以,我们必须超前介入,提早谋划。”贾爱林对记者说。

这就是贾爱林的又一个起点—苏里格气田提高采收率研究。整个苏里格气田目前探明和基本探明储量达到4万多亿立方米,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是400多亿立方米的产量,相当于中国石油目前天然气年产量的25%,因此,这项工作意义重大。

还有比苏里格气田采收率意义更大的课题,跨出苏里格这个坐标系,贾爱林的另一个坐标已经建立:作为“天然气开发关键技术研究”这一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的项目总负责人,贾爱林任重而道远。他说,中国的主要天然气田大致分为6个类型,即高压气藏,碳酸盐岩气藏、火山岩气藏、高含硫气藏、疏松砂岩气藏和致密砂岩气藏。由于我国是最近10多年才大规模进行天然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因此,每一个类型的天然气藏都还有大量的基础性研究需要做。

又一次出发,又一段征程。不管怎样,在贾爱林的人生坐标中,一条新的曲线将要出现,相信这条曲线更加绚丽。

猜你喜欢

里格气藏采收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豹子和小老鼠 的相遇
豹子和小老鼠的相遇
豹子和小老鼠的相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非均布导流下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产量模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征稿简则
春 天 里
库车坳陷迪北气藏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充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