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源来”中秋日

2015-12-24

中华民居 2015年9期
关键词:月宫仲秋赏月

“源来”中秋日

月圆成节,古来有之,早在周朝就已有“秋分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为仲秋时刻,丰收时节,古代人们为了答谢神的庇佑,举行一系列仪式与庆祝活动来祭秋社,逐渐将“仲秋节庆”约定俗成,而祭月、拜月也逐渐演变为赏月。

中秋节被官方确定为正式节日的时间,目前说法不一,最大的分歧是唐宋之争。唐代中秋赏月和各种习俗活动十分盛行,以至于让人总会猜测是“官方行为”。中秋之月滚落到大唐诗人的笔端,便凝成了一道道别样的风光。“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祗相似”,一首写到至美的《春江花月夜》,便将张若虚眷顾了千秋万代。唐朝盛行道教,而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嫦娥与捣药的玉兔这一对长生不老的符号,自然刺激到唐朝人对月宫崇拜的敏感神经。唐玄宗生于八月初五,敕令每年这一天为千秋节,当日需以圆镜喻月盘,于是上至皇族,下至庶民,都纷纷馈赠月宫镜来祈求长生不老之福。不过后来的安史之乱将这份自上而下的全民狂欢粉碎殆尽,长达八十年的千秋节也被废止,但是却无法遏止唐朝人对团圆与安定生活的渴望。尤其在安史之乱造成的亲人颠沛、骨肉流离的巨大阴影下,“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那个由繁华富贵走向满目疮痍的唐朝,将八月十五这个日子,在唐朝人的心里熬成了一剂又甜又苦的麻醉药。

中秋节作为官方节日,在宋朝也暂无官方文字可考。而相关的最明确的文献资料,出自南宋文人吴自牧。他在宋朝灭亡后编写的《梦粱录》中,回忆了南宋都城临安的昔日风貌,其中写到中秋节当日的众生百态,凝练清丽,数字抵万言。

“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怡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从仲秋到千秋再到中秋,从八月到八月初五再到八月十五,这个被神冥冥之中选中的日子,串起了历史中的文化,文化中的诗歌,诗歌里寄托的相思,相思背后期冀的团圆。

猜你喜欢

月宫仲秋赏月
月宫玉兔
中秋赏月邀请会
中秋赏月
冀军校
基于Taylor弥散理论的纳米粒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中秋一起来赏月
月宫折桂的女子——写给西楼的《穿越白》
别样的中秋赏月
“月宫”10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