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渡人福地 筑城设卫

2015-12-24

中华民居 2015年9期
关键词:福地朱棣鼓楼

渡人福地 筑城设卫

从远古走来的天津,曾是一片退海之地。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黄河,历史上三次经天津入海,以惊人的造陆能力淤积成天津平原。天津的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经历了无数的历史开合与时代变迁。近几十年来,在天津市区,考古工作者陆续发掘了几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包括50多处战国时的遗址和墓葬,各朝各代的历史遗迹更是比比皆是。

而“天津”这一名称的由来,则始于明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将他的儿子们分封为王,驻守在全国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于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朱元璋去世后,传位给他的长孙朱允炆。朱棣为与朱允炆争夺皇位,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靖难之役”。1399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1402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

话说朱棣当了皇帝后,在永乐二年(即1404年)的一天,有一臣下忽上殿奏请:“直沽,海运商舶往来之要冲,宜设军卫。”朱棣听后,沉思片刻。他想到的不仅仅是商船往来,而是龙兴之途。这位下了功夫、施了手段才“龙变”的天子,回顾“上位”历程,虽少不了运筹帷幄、杀伐决断、功臣相助,但也离不了天天萦绕在自己身边的福气和运气。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断断不愿失去这份福与运。“朕今贵为天子,当赏罚分明,方不负天下助朕者。”朱棣想到自己的帝业途逞取得成功,始发于渡过沽河,万不可轻慢这方土地,于是,谕旨传出:“筑城浚池,赐名天津。”

劝业场建于1928年,是全国著名十大商场之一、天津三大零售百货商场之一,也是天津商业的象征。

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位于城中心的鼓楼,是明弘治年间修建起来。名为鼓楼,实为钟楼。有人说,天津就是以鼓楼为中心,向四周不断扩张而形成的。

海河是华北地区最大河流,总流域面积31.8万平方公里,包括北运河、南运河、大清河、子牙河和永定河,全长1090公里。

当然,天子的私心,天下人也慢慢尽皆知晓了。天津,不就是天子的车驾所渡之所吗?也有百姓理解得更为直白:天津是天子经过的渡口,这一渡口让普通人飞升为天子,它岂不是有度化之功?燕王朱棣渡过海河而成为皇帝,天津就成为度人成功的一方福地,于是越来越多英雄豪杰、商贾文士,欲成大事,建功立业,开始奔向这一能保佑他们成就大业的始发港湾。

自1404年12月23日被当朝皇帝亲赐名天津后,天津的发展迎来了新纪元。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由指挥使统领,直隶于后军都督府。当时天津设有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统称三卫。每卫士兵足额5600人,天津三卫士兵定额16800人。

卫的建制虽没有行政职权,但有一定的土地、数量较多的民众和政事。随着人口增加,商业发展,事务繁多,卫这个建制已经不再适应日益发展起来的城市了。于是在商业化的城市愈加规模化的当时,明朝开始在天津陆续设官、设衙,建学,或将外地官、衙迁至天津理事,一个愈加繁华城市也就理所当然、水到渠成地崭露头角,日益重要起来。如今,虽然“卫制”早已消失,但“天津卫”这一饱含福气、深具历史渊源的词语,却活力盎然地留在了人们的时代语汇中。

猜你喜欢

福地朱棣鼓楼
朱棣“魂牵”建文帝
常来常熟 江南福地的一碗面等着你
临夏·福地
鼓楼颂
鼓楼颂
人间福地楠溪江
让农村成为农民的福地
Land of the Dong Minority
『影帝』朱棣
朱棣压顶,解缙“三字拨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