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装备制造业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5-12-24张晨晨段向云
张晨晨,段向云
(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杭州 310015)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生产技术装备,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立强大的装备制造业,对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制造业升级,实现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立足于这一时代背景,浙江作为制造大省,其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如何转型升级、如何做强装备制造业,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研究。
一、浙江省装备制造业贸易发展现状
(一)浙江省装备制造业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2014年,全国装备制造业实现出口额2.1万亿元,在出口贸易产品总收入中的占比已达到17%,其中,航空航天、电力、石油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上升势头明显。近年来,浙江省制造业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出口能力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行列。2014年,制造业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实现总产值61472.5亿元,利润总额达到3197.3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为22251亿元,占制造业总产值的36.2%;工业增加值为4328亿元,同比增长8.9%;浙江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15177家;从业人员约293万人;资产总计为23476亿元,增长7.3%,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额的37.1%。浙江省装备制造业规模正在持续增长中。
(二)浙江省装备制造业行业发展平均、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1.行业整体发展平均,个别行业较为突出。2014年,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各行业在工业增加值、工业销售产值、利润总额、出口交货值上均有所增长,增长平均值为11.4%,总体增幅明显,发展速度较快。其中,汽车制造业及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增长幅度较大,工业增加值、工业销售产值、利润总额、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8.5%、23.1%、25.1%、14.6%和14.6%、15.8%、60.0%、28.7%,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其他各行业。可见,汽车制造业及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是带动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2014年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分行业主要数据单位:亿元
2.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门类众多、种类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生产的产品也几乎涵盖了整个装备制造业。其主要产品产量在2014年均上升10个百分点,其中,程控交换机、电子计算机整机增长幅度最大,达到20%左右;数控机床、交流电动机、集成电路同比增长10.5%、10.7%和11.4%;电子计算机整机在2014年产量达到202万台,20.2%的增速位于主要产品之首。可见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技术水平的提升带动产量的高速增长。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2014年浙江省装备制造业主要产品产量情况
(三)浙江省装备制造业贸易呈现规模、特色和集群优势
装备制造业是浙江省的支柱性产业,近年来,浙江省不断推进其向特色化、网络化、信息化、高端化发展,培养了一批配套设备完善、产业优势明显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形成了一批在行业中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重点企业及装备产品。汽车制造、船舶制造、金属制品、机械制造等装备产业在全国有较强的竞争力。现如今,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具有三大自身优势:规模优势、特色优势和集群优势。
1.规模优势。2014年,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251亿元,同比增长8.3%;工业增加值达到4328亿元,同比增长8.9%;浙江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15177家;从业人员约293万人;资产总计为23476亿元,增长7.3%,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额的37.1%;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1421亿元,同比增长7.1%。
2.特色优势。浙江省装备制造业根据自身特色,在装备制造领域重点发展重大成套设备、智能制造装备、以及包括汽车关键零部件、船舶制造以及包装、医疗、印刷、农业等机械装备。目前,浙江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氛围浓厚,2014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22251亿元,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比已达到20.4%,高端装备制造业逐渐成为浙江省的特色产业。今后,浙江省应积极打造集研发、生产、包装、服务于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并针对性地对研发设计、生产服务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的软肋进行招商引资,选择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跨国企业和一些处于上升期的小微企业,来完善和丰富其产业链。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业正逐步信息化,促进了传统装备制造业向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集成化、服务化、绿色化和精密化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企业和优势产品。装备制造业作为浙江省工业转型升级的基础,相信在未来将成为浙江省重点扶持的领域。
3.集群优势。目前,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区域集中度越来越高,重点集中在杭—绍—甬和温—台两大区块中。同时,生产方式逐渐由“专业化生产”向“专业化分工生产+产业集群”为主的生产合作体系演变。现如今已形成杭州装备制造、平湖光机电、金华汽车和零部件、舟山船舶修造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三、制约浙江省装备制造业贸易发展的因素
浙江经济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模式和坚实的产业基础。但在这光辉的成绩背后,浙江制造却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始终维持传统产业路径,发展方向有待改善。
(一)产业结构单一、层次低
浙江省装备制造业主要以传统、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着产品档次低、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下、从业人员素质低、规模效益差等特点,而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先进制造产业却发育不足。即使是汽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这些规模较大的产业,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大部分并没有进入主流消费市场,更多的是提供给小型制造厂商。
中低档次产品过多,大量积压,供过于求,而高档产品缺乏开发能力,自主创新不够,这种矛盾导致浙江省装备制造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难以实现新的变化与突破。
(二)产品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研发投入不足
浙江省多数装备制造企业为中小型民营企业,这种企业技术、资金能力并不雄厚,对研发的投入明显不足,他们往往喜欢投资成本低、赚钱快的低端产业,而不愿意投资成本高、投资周期长的高端产业。企业更喜欢走技术引进型的模仿创新模式,对国外技术过于依赖,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依葫芦画瓢”的模仿制造,注定浙江省装备制造业无法成为行业的领军者,而只是别人的追随者。从研究开发投入来看,“十二五”以来,浙江省规模以上装备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收入的比重仅为1.2%,R&D经费投入增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R&D经费投入强度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与上海、江苏等其他省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集成配套的现代服务型制造亟待发展
浙江经济发达,不管是现代物流还是商业服务,都发展迅速,但是,以成套装备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是浙江装备制造业的一个薄弱项。在微笑曲线中,获得高利润的永远是位于曲线两端的研发和营销环节,而中国制造却只能处于曲线的最低端,我们付出了大量劳动,消耗了大量资源,最后拿到的却少之又少。浙江装备制造业想要转型成功,必须重视服务所带来的价值,由传统的以产品增值为主的盈利模式向以服务增值为主转变。必须明白,服务型制造才是浙江省未来的主攻方向。
四、浙江省装备制造业贸易发展对策
浙江装备工业产品出口遭遇的困难和风险有很多,不仅面临来自欧美国家的技术、绿色环保等贸易壁垒,还包括与墨西哥、印度等新兴经济体间的贸易摩擦。“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浙江省装备制造业既然无法改变自身环境,那么适应环境并学会改变自己是继续生存下午的砝码。面对阴晴不定的经济形势和变化多端的市场,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应积极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调整和优化出口产品组织结构,敢于创新,敢于转型升级,走出传统发展模式的泥潭。
(一)扩大现代产业集群建设,优化产品组织结构
调整和优化现有单一的产品组织结构是增强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政府通过重点扶持,组建形成大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同时制定适合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健康发展和优化升级,支持企业间相互分工合作,增强协作水平,以此提高产业整体的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形成现代产业集群的优势,提高整体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另外,在装备制造业集群地发展相应的加工制造业,实现装备制造业与加工制造业的有机融合,促进双方共同发展。这样不仅对加工制造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会提升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最终达成共赢的局面。
(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比例
现如今随着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各项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企业依靠“价格战”的策略已不能再长远地走下去,摆在眼前的通途,便是增强自主研发、创新设计的能力,提升产品的内在价值,从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浙江作为重要的制造大省,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企业应转变发展观念,摆脱粗放型的生产方式,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依靠科技研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赢得竞争优势。政府部门应在重点装备制造领域积极开展技术创新试点工作,建设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并依托这些企业研究院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并对自主创新,掌握关键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的企业给予部分资助奖励。
(三)装备制造业服务化
装备制造业服务化本质上是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跨行业的融合互动,企业应该从以生产商品为中心向以围绕商品提供服务为中心转变,由单一的“生产商品”转变为“商品+服务”的经营模式,这样能大大加长产业链,从而延伸产品的价值链。2015年2月,《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4—2020)》正式发布,企业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通过提供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和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行业看,汽车、通用设备、精密仪器等已经有了一定装备制造服务化基础的产业,要加快提升其服务质量,夯实装备制造服务化的产业基础,从而带动其他尚未发展起来的装备制造行业,及早形成产业规模,做大做强浙江省的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处于整个制造业的核心位置,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工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标准,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浙江省的装备制造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在企业、市场规模以及产业技术发展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贸易出口的重要省份之一。虽然浙江省装备制造业成绩斐然,但其光辉的背后依然存在产业结构低端化、研发与创新能力不足、服务型制造亟待发展等诸多问题。同时资源匮乏、土地利用制约、劳动力成本增加、原材料涨价等问题也在制约着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因此,科学分析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优势,通过企业、政府等社会各层面的共同努力,促进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品组织结构的升级、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服务型制造的发展,对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岑迪留.“浙江制造”如何再升级?[J].经贸实践,2015(162):10-11.
[2] 陈王进.制造业应服务化[J].经贸实践,2015(162):12-13.
[3] 谭建荣.中国制造2025&浙江制造2025[J].经贸实践,2015(161):35-36.
[4]金深海.抢占未来经济推进浙江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 [J].北方经济,2013(16):39-40.
[5] 戴锦丽,楼微微.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J].经济视角(下),2013(4):23-24.
[6]王立军.浙江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研究[J].当代社科视野,2011(Z1):69-73.
[7] 黄 浦.浙江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 [J].中国经贸,2009(7):88-89.
[8] 倪 勇,曹昕鸷,吴汶芪.加快浙江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5):19-20.
[9] 金德水.浙江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思路 [J].政策瞭望,2008(5):18-22.
[10]朱有明.浙江省装备制造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10-12.
[11]周必健.浙江装备制造业现状大扫描 [J].浙江经济,2007(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