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叠层梁的动力精确解
2015-12-24芦远腾何博文
芦远腾,何博文,关 群
(1.合肥工业大学 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230009,2.西安交通大学 能源动力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710049)
0 引 言
智能材料是对于外界环境的刺激,可以进行感知并加以判断、分析、处理,产生自主响应(如自我感知、自我诊断、自我修复、自我适应等)具有智能特征的材料[1]。压电材料是目前智能材料中最常见的一种,在结构的振动、噪声、形状控制以及监测结构损伤等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如今以压电材料为代表的智能材料,已在一些重要工程结构的监测、控制及损伤愈合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对其的动力学研究也变得十分重要。由于目前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变分法和有限单元法基础上,计算量大,不适宜计算机编程计算,且有些人为假定,准确度不适宜大型工程结构计算应用,精度不能保证。
状态空间方法以弹性力学三大基本方程为基础,抛弃所有人为的位移模式和应力分布的假设,直接导出传递矩阵,得到压电叠层梁上下两个表面的状态空间变量,这些变量恰好是层间需要满足的位移和应力连续条件的状态变量。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叠层梁的求解,而且不受厚度的限制,在叠层构件的求解中得到了广泛应用[3]。本文在弹性材料状态空间解的基础上,结合压电材料的基本方程,得到压电材料的传递矩阵,进而推导出压电叠层梁的状态变量空间解。
1 压电单层梁自由振动的状态方程
如图1所示的简支压电单层梁,材料为弹性压电材料。
1.1 本构关系[4-8]:
1.2 运动方程
设压电材料的密度为ρ。在忽略体力、体电流和体电荷的情况下,梁的运动方程为:
1.3 梯度方程
1.4 简支压电单层梁自由振动的状态方程
压电单层梁的自由振动分析,首先把式(3)、(4)代入式(1)、(2)中,考虑到平衡方程与本构方程中涉及到的8个变量不是相互独立。利用方程(1)~(4)消除σx、Dx,以u、w 、σz、τxz、φ、Dx作为状态变量,得到一组只含有这6个状态变量的偏微分方程组:
Dz是圆频率
将相应状态变量按下列级数项展开:把状态变量的级数表达式带入(5),得:
其中
根据矩阵理论及弹性力学相关知识,式(6)的解为
设G(z)=eG·z
则
式(11)即为简支压电单层梁的状态空间方程。
2 简支压电叠层梁自由振动的状态方程
如图2所示的简支压电叠层梁,一共有p层,每一层均压电材料。图3是其中任一层j的放大图。在局部坐标系图3中,每一层实际上就是一个单层梁。对于其中的每一层,可得到[9]
其中
在(11)式中,令z=hj,得
Gj(hj)为六阶矩阵,与每层的材料属性有关。式(13)实际上通过矩阵Gj(hj)把第j层上、下表面六个状态变量联系起来。式(13)对任意一层都成立。当j=1,2时,分别有
R1(h1)是第一层下表面六个状态变量,而R2(0)是第二层上表面六个状态变量。根据应力连续和层间位移条件,这二组状态变量应该相等,即
考虑上式,把(14)式代入(15)式,得
以此类推,可用传递矩阵把整个叠层梁上、下表面状态变量联系起来,得
则(16)式变成
式中R1(0)为第一层上表面的状态变量,而 ∏为六阶矩阵,将式(17)写成显式,得
对于压电叠层梁的自由振动问题,以梁上下表面均闭路为例,得到的电学与力学边界条件为:τzm(0)=φm(0)=0,σzm(h)=τzm(h)=φm(h)=0,则(18)式成为
式(19)实际上是六个代数方程,包含六个未知量um(0),wm(0),um(h),wm(h),Dzm(0),Dzm(h)。现取出第3、4、5行,组成新的方程组,经化简后,得
此时式(20)中ω≠0,由于um(0),wm(0)不全为0,得方程
方程(21)为一个关于ω超越方程,对于不同的m值,均能解出相应的自振频率。
3 数值算例
设有三层简支压电叠层梁,高0.01m,长为0.4m,三层等厚,第一、三层为PZT-5压电陶瓷,第二层为Al,梁上下表面闭路,则相应的电学边界条件为φm(0)=φm(h)=0,相应的应力边界条件为σzm(h)=τzm(h)=τzm(0)=0,用本文方法(MATLAB软件)计算梁的自振频率并与文献[10]对比。
表1 梁的自振频率对比
由表1中的误差计算可知,本文关于压电叠层梁自振频率的精确解与文献资料十分接近。基于状态空间法的叠层梁动力问题的解答准确方便,满足精度要求。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采用状态空间方法,以压电材料的本构方程为基础,从状态空间微分方程导出传递矩阵,由此推导出压电叠层梁的自振频率方程。本文方法有以下优点:
(1)状态空间法以弹性力学三大基本方程为基础,抛弃所有人为的位移模式和应力分布的假设,得到压电叠层梁自振频率,此方法解答准确,收敛速度较快。
(2)状态空间法能够求解弹性力学所不能求解的压电叠层梁,并且不受厚度与层数的限制。
(3)在状态空间法中计算中全部采用矩阵的数学表达,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适合计算机编程计算。
1 杨大智.智能材料与智能系统[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2 卿光辉,邱家俊,塔娜.压电体的混合变分原理及叠层板的自由振动分析[J].振动工程学报,2004,17(3):285-290.
3 王德才,关群,范家让.任意厚度具有自由边叠层板的精确解析解 [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3,34(7):672-686.
4 慕欣.智能材料球对称问题的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3.
5 薛大为.板壳理论[M].北京: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1988.
6 Chee C Y,Tong L Y,Steven G P.A review on the modeling of piezoelectric sensors and actuators incorporated in intelligent Structures[J].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etures,1998,9(1):3-9.
7 Tzou H S,Zhong J P.Electromechanics and vibrations of piezoelectric shell distributed systems [J].Journal of Dynamic Systems,Measurement and Control,ASME,1993,115(3):506-517.
8 徐芝纶.弹性力学(上册)[M].第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48-68.
9 范家让.强厚度叠层板壳的精确理论[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10 Krommer M.On the correction of the Bernoulli-Euler beam theory for smart piezoelectric beams[J].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2001:10(4),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