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5-12-23王雪梅
王雪梅
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仍是中职学校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中职学校仍存在“双师型”教师缺乏、专业素质不高、专业教学能力不强、培训力度不到位等实际问题,难以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教学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每个职教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和陕县中等专业学校情况,谈几点对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新时期职业教育认识不够
专业课教师的现代职业教育意识淡薄,对新时期中职生“学生”和“准职业人”的双重身份认识不到位。在教学中,专业课教师不能恰当地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对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所需的素质、能力、知识、价值观等加以分析、归纳、提炼,形成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2.政策因素
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师都是从大专院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中职学校存在着重学历、轻能力的思想倾向,“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未被列入招聘教师的考查标准之中;在职称评定方面,国家还没有一套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职称评定制度和条例;从企业调入的教师或外聘的教师很难争取到教师编制。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3.培训机制不健全
陕县中等专业学校78%的专业课教师未参加过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82%的专业课教师未参与过企业实践。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多是在大专院校进行,其培训内容多偏重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脱节。教师到企业实践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外聘企业人员与兼职教师的工作时间与薪酬问题难以解决。
4.资金投入不到位
“双师型”教师的成长与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与培养需要大量的经费和外部支持,虽然教师参加国家、省级培训是免学费的,但食宿及其他费用仍需学校解决,而多数学校都资金困难,难以承担。因此,很多教师没有机会参加培训,个人能力与专业技能难以得到提升。
5.校企联系不紧密
长期以来,在“双师型”教师师资培训方面,中职学校与企业、行业联系不紧密,企业参与度低;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一定规模;培训内容滞后,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另外培训模式不尽如人意,也是制约“双师型”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因素。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诸多因素制约或影响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难以适应新时期中职教育特点,应从以下4个方面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1.完善用人机制,多渠道吸收“双师型”教师
政府应完善人事制度,推进中职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不断充实、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聘任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职教师。建立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相对稳定的良性机制。鼓励中职学校从企事业单位选调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技能型人才担任教师,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拓宽交流渠道,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交流与合作,不断更新理论知识,提高“双师型”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度建设
以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为标准,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和政策机制,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措施和办法,保证相关制度的落实,切实加大培训力度,构建国家、省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通过培训、技能竞赛、名师评选、企业实践、岗位考核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工作,使中职教师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对紧缺专业的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多元化提供培训机会和平台,迅速有效地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筛选中青年教师到国外进修学习,通过国内外培训,逐步培养一批专业骨干和带头人,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3. 加大培训资金投入,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政府、学校要重视中职学校教师培训,加大资金投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技能培训。政府把培训资金、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并在教育事业经费中给予具体安排,实现中职学校教师全免费培训,为打造精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资金保障。
4.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学校要详细制订、具体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规章制度,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与企业签订长效协议,明确教师在企业实践的工作岗位与职责。同时,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多渠道为专业教师打造实践平台。规定在岗教师必须到企业第一线或校内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接受职业训练,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成长,快速提升“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从而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责编 陈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