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
2015-12-23
中国教育报
鲁昕:把适合行业承担的职业教育职责交给行业
10月26日,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交流了上一届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研究部署新形势下新一届行指委的主要工作任务。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讲话。
鲁昕对新一届行指委主要工作任务提出明确要求,要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上下功夫,加快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跟踪推广典型经验,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要在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上下功夫,推动行业制定有效政策措施和激励手段,充分发挥密切联系企业的优势,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要在指导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上下功夫,指导建设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积极参与职业院校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要在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推动各行业制订激励措施,鼓励企业能工巧匠、业务骨干到职业院校兼职;要在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上下功夫,强化制度规范和作风建设,注重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行业指导工作。
鲁昕强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管理方式,创新工作机制,通过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方式,把适合行业承担的职业教育职责交给行业企业。职业院校要在专业设置评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质量评价等方面主动接受行业指导。她希望,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继续关心、支持行指委工作,切实加强对行指委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机械、中医药、水利、民政、电子商务、航空工业等行指委在会上作交流发言。62个行指委、教育部有关司局、各省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等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会议。
光明日报
“互联网+”时代职教内涵发展之路怎样走
“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围绕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的国家战略不断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教育部8月20日发布《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既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回应,也意味着职业教育拉开了又一轮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大幕。
从“规模”到“内涵”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相关负责人在介绍《意见》出台背景时也坦陈:“一些职业院校还存在着培养定位不清晰,理念相对滞后,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教学模式、课程教材体系不能很好适应发展需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意见》提出的发展策略适应我国人口和招生情况的变化趋势,作为重要的办学风向标,各类职业院校势必以更大的投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做强胜于‘做大,以质量论英雄,不是单纯以规模论英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洪一说。
从“碎片化”到“系统设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意见》要求职业院校紧贴市场、产业和职业设置专业,重点设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鼓励类产业相关专业,减少或取消设置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相关专业。同时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发布专业设置预警信息。《意见》同时提出,强化行业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
刘洪一认为这种关联性系统化设计非常重要,因为职教领域在过往的改革创新中,如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职业精神养成、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存在“碎片化”现象,有时会发生脚痛医脚、以偏概全的情况。
当前职业教育领域的一些瓶颈问题正是由于顶层设计不足导致的后果,比如低水平重复建设。“这种低水平重复建设,不仅难以形成特色,而且容易让人觉得职业教育就是职业培训。”湖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副调研员汪忠明说,“目前,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产业发展基础不同,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需求也不一样,迫切需要地方加大统筹力度,协调职业院校建立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前瞻性地调整区域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形成与区域现代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布局。”
从“技能”到“育人”
长期以来,由于职教生多数是应试教育中相对低分录取的学生,导致有些人认为他们上学就是学一门手艺,混口饭吃。有些职业教育学校也把就业率放在首位,而忽略了育人。此次《意见》特别强调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并且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李洪渠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根据未来社会的需要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参照社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素质能力的要求,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中国教育报
重庆:鼓励高职院校积极参与科研重大项目研发
10月27日,重庆市召开高校科技工作会。会上,重庆教委主任周旭提出,要全面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未来5年,重点支持建设50个高校市级创新团队;加大对高职院校应用性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高职院校加入本科院校、科研院所的重大项目或研发团队。
重庆出台的《关于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意见》,从科研导向、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管理改革、产学研合作、师生创新创业、科技评价改革、资金保障、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布局。
围绕支柱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重庆提出加大对高职院校应用性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高职院校加入本科院校、科研院所的重大项目或研发团队,要求各高职院校主动融入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体建设,主动联合本科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共建产品研发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应用技术工程中心、重点产业技术积累创新合作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实现平台共享,项目共研。支持以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为核心,建立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联盟,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机构。积极鼓励高职院校通过技术许可、转让和入股等方式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重点转化一批产业前景好的应用技术推广项目。
光明网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5年年会举行
10月24日至25日,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5年年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国内400余所高职院校和国内外相关机构的9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围绕“行动·创新·跨越”主题,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服务“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作题为《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为“两个一百年”作出新的贡献》的主旨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去年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中央顶层设计、地方贯彻落实、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锐意改革的显著成效;充分肯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引领带动中职发展、促进推动本科转型、影响撬动继续教育改革的重要作用。
鲁昕指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黄金时期。高职战线要行动起来,围绕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为主线,深化改革创新,聚焦内涵建设,强化校企融合,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加强技术技能积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新跨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中国青年报
职校生上清华讲台是教学传统的延续
“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让不同类型的人才发挥不同的效用。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就是需要熟练程序设计和设备操作的人,需要上手快、具有超强动手能力和踏实肯干的人,职业院校的学生具有大量一线操作设备的经验和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非常适合这个岗位。”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副主任洪亮解释清华大学向这些职业院校毕业生张开双臂的原因。
据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老员工程岩回忆,清华大学招收技校毕业生进来工作,“是上世纪70年代就有的事情,不是这两年才开始”。那时,作为校办企业,清华大学机械厂不仅要从事产品的生产、销售和经营等工作,还要承担一部分清华大学学生工程实践的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清华大学机械厂招聘的一线工人,不仅要求其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于是就招了一批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
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共招了6名高学历人才,主要从事理论教学工作,同时,还陆续招了25名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从事一线的实习指导工作。他们可以手把手地教学生操作上的事情,与偏重理论的老师相互配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清华大学学生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希望通过高质量的实训课,将他们一些好的产品创意进行实践,直至落地,而来自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以其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熟练的设备操作能力,可以帮助清华大学学生更好地完成创意的落地。他们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一定能为中国‘智造出一分自己的力。”洪亮说。
据了解,这些从职业院校毕业来到中心当实习指导老师的学生,全部都在利用清华大学丰富的高校资源和业余时间,学习成人高考,或参加各个学校的网络课程,以此提升自己的学历,有的拿下了本科,有的正在考研究生。
事实上,除了学历,在这些职业院校毕业生眼里,还有更多的收获。在带学生的这段时间里,毕业于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贾以博明显感觉自己在校期间学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所以他在业余时间里向钳工老师傅们请教、学习专业知识,还学习如何把想要表达的事情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使学生易于理解,在安全的前提下使用锯、锉等工具。贾以博说:“当然,在钳工工作的这段时间里,也使我懂得了一些人生道理,做人做事儿就像磨平面一样,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才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