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应用型IT 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

2015-12-23刘在英徐子闻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年9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能力

刘在英, 徐子闻, 杨 平

(上海杉达学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1209)

0 引 言

目前,全国有近千所高校设有计算机专业,但是传统的IT 人才培养模式无法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据有关部门统计,计算机专业是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度最严重的专业之一。我校是一所民办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新生的录取分数处于二本下端,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属于调剂志愿。针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如何将较低质量的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IT 人才?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实践创新能力是人们在社会环境活动中运用已有信息开展变革现实活动的能力。计算机专业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要求非常高,而实践创新教育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能提升学生的系统设计与程序开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我校计算机专业从IT 行业的发展需求和民办院校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质量为本,错位竞争,办出特色,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提高应用型IT 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和实践,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较好评价,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较好地解决了民办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生存危机。

1 传统IT 实践创新教育的不足

(1)实践创新教育理念落后。传统教育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继承性教育,对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视度不够,使得实践课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计算机实践教学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没地方上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人都有笔记本,浑身都是CPU,处处都能连网络,随时都能做实验。因此,必须转变计算机实践创新教育理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实践目的从验证和考核向研究和创新转变;评价机制从机时数向资源利用率转变;实验手段从提供上机环境向提供虚拟服务转变;实践模式从单机实验向系统型实验转变;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动机[2-3]。

(2)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和内容不合理。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和内容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人才的培养质量。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处于封闭状态,前后课程之间缺少衔接,学科交叉知识的运用较少,妨碍了提高学生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5]。此外,实践教学往往局限于课堂之上,拓展到课堂之外的教学较少。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基础验证型的实验内容过多,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的实验偏少,这与现代飞速发展的计算机科学新理论、新技术严重脱节[6]。

(3)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单一。计算机实践教学中,为了完成实践报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往往缺乏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的锻炼不足,制约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7]。在考核方式方面,目前大多根据实践操作和实践报告来评定学生的实践成绩,但这种考核方式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另外容易导致互相抄袭的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构建三维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在几年来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IT 企业需求,结合我校自身的特点,制定了突出地区特点、行业特点、应用特点的培养目标,即服务于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特别是服务于浦东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为IT 企业,特别是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此基础上,根据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的人才需求,进一步把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化,形成了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网络与嵌入式系统等三个市场急需的专业方向。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体现在理论、实践、创新三个维度中,三个维度的交汇部分即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8]。因此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必须构建科学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

2.1 构建“夯实基础、注重发展”的适应IT 企业需求的理论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体系由“核心知识”和“前沿技术”两大模块构成。核心知识模块依据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规定核心知识领域确定,由8 门核心课程组成,其目的在于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也是民办本科院校与一般高职高专的重要区别之一。前沿技术课程模块由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业界主流技术。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置换、更新、创建”等方式,即:以企业培训课程置换学校教学计划中的学分课程,根据来自业界的有关最新技术动态、行业需求以及项目发展等信息,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或进一步创建新的课程[9]。在构建理论课程体系过程中,我专业已建设五门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其中“软件测试”(2008-2010 年)、“数据结构”(2009-2011 年)、“Java 语言程序设计”(2011-2013 年)、“多媒体技术”(2011-2013 年)已建设完成,“计算机网络”(2013-2015 年)正在建设。

2.2 构建“以综合型项目实践为主线”的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IT 企业特别是软件服务外包业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从“内容、过程、方法、考核”等四个方面着手,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即:在教学内容上,从单一型、验证型的上机实验转为基础验证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的阶梯式的项目实践;在教学过程上,从按章节、按知识点组织过程转为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递进式的实践教学过程;在教学方法上,从传统的以演示模仿为主的教学法转为注重互动、贴近实际的教学法;在教学考核上,从集中的考核知识掌握情况的笔试转为贯穿教学全过程、渐进式、以培养能力为主的考核方法。

2.3 构建“分阶段、阶梯式”的素质教育体系

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融入职业素质教育,介绍IT 行业岗位需求,引导学生对于自身的发展做到明确方向、摆正定位、错位竞争;在基础与专业学习阶段,组织学生到印孚瑟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塔塔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高知特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等IT 企业参观,了解这些企业的文化、发展状况和能力需求,进一步明确个人今后的发展目标,激发学习热情和自身的发展潜能,强化团队协作意识;在毕业阶段,邀请企业来校进行毕业生招聘宣讲会,通过学习、培训、就业一条龙的合作模式,使素质教育的成果落实到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3 改进实践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3.1 创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

为了达到为本地区IT 企业特别是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依靠校内专职与企业兼职两支教师队伍,创立了“2.5 +1.5”教学模式,实现“学习—培训—就业”一条龙。即在大一、大二和大三上学期的两年半时间内,主要由校内专职教师完成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大三上学期开始的一年半时间内,通过企业兼职教师来校开设专业方向培训课程、进行课程置换,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进行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实行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双师制,学生作为企业项目组的成员,深入了解项目、提高了实践应用能力。2013 年,“学习—培训—就业”一条龙的合作模式又有了新的发展,我们组织了本专业30 余名学生赴位于印度迈索尔的印孚瑟斯全球培训中心进行系统的项目培训实习,在企业专家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撰写全英文毕业论文,培训结束后学生全部被企业录用。

3.2 推进实践教学组织和方法的改革

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对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按照“基础验证型、到综合设计型,再到研究创新型”的思路来组织教学。在课程教学中,首先通过基础验证型实践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然后通过综合设计型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考,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最后通过研究创新型实践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和创新能力。课程之间彼此关联,注重多课程之间知识的交叉和集成,与现代迅速发展的IT 技术接轨,且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综合设计型实践和研究创新型实践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这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基础验证型实践、综合设计型实践、研究创新型实践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均会涉及到,其平均分布比例如表1 所示。

在基础验证型实践教学中采用提示式教学,教师在巡视期间以“明知故问”的方式提出问题,通过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回答解决,分析学生解决方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这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模式,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加深了对实践原理和方案的理解,事实证明,这一教学模式对基础验证型实践教学的效果非常好。

表1 实践项目分布比例示例 %

综合设计型实践和研究创新型实践教学中,因为学生有了一定的实践训练基础,则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开始前,教师提前给每组学生提出任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选择项目的核心部分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小组学习主体的互动、互补功能,同时组与组之间开展交流辩论,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通过这种教学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和多向交流能力、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均有了较大的增强和提高。

4 打造多样化的实践创新平台

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这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载体和抓手[10-11]。计算机专业的实践创新平台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平台(课程内实验、独立的实验课);课程设计平台(跨课程的设计性综合训练);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含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就业实习、科研实习);毕业设计和创新研究平台等。

4.1 建设校内实践创新平台

依靠政府扶持资金,建设了软件测试、嵌入式系统、移动终端开发、大数据处理等开放性的专业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来自业界的有关行业需求、项目发展等信息,听取了IT 企业对实验室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实验室已按要求按时建成,通过验收,投入使用,取得了很好的绩效,并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与企业签订协议,互为教学基地和实训基地,实现了共同合作、互利共赢,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

4.2 加强校企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的渠道,带领学生到企业实地组织教学。以5 或6 名学生为一组,自愿扮演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师、设计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客户等角色,熟悉项目开发过程,理解角色职责。通过这种公司情景教学法,学生熟悉了企业的工作环境、人才需求,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项目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团队合作等职业岗位必备的能力。

4.3 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活动

鼓励学生自主创立或参加各种创新社团、实践竞赛和创新讲座。目前,计算机专业已成立海盗社等实践创新社团,面向全校学生举办多种创新活动。根据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如: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等。2013 年,本专业共组织了14 场关于实践创新能力相关的讲座。

5 建立有效质量保障机制[12-13]

5.1 健全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多元化考核体系

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学生参加实践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我们采用了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多元化考核体系,兼顾实践前(预习报告质量和随机提问)、实践中(实践能力)、实践后(实践报告)的综合表现来评定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实践创新活动,考核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如基础验证型实践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结果分析;综合设计型实践应注重学生的设计思路;研究创新型实践应侧重于学生的创新性。

5.2 建立实践创新活动激励制度

学校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为实践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基本的保证。为激励学生参与实践创新活动,本专业根据学生实践创新的程度记入不同的学分,鼓励学生向实践创新的深度开发;将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动纳入综合测评中。对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补偿、表彰和奖励[14]。

5.3 加强实践教学的督导和管理

每个学期坚持召开学生代表、教师和教学督导参加的教学座谈会,重点检查实践创新教学环节,及时掌握有关实践创新教学的真实情况和存在问题,向任课教师反馈意见并提出建议[15]。

5.4 建设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

建设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支撑[16]。我们安排教师参加企业技术培训,及时了解业界动态,掌握最新技术;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及行业组织的研讨,与企业技术人员开展学术交流;2012 年,依靠政府扶持资金,与印孚瑟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教育研究中心合作,组织专业教师赴印度迈索尔全球培训中心进行系统的项目研发与项目管理培训等。通过这些举措,教师在专业知识更新、项目开发管理经验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取得了长足进步。

6 结 语

以上是我们在培养应用型IT 人才实践创新能力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尝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①2010 届和2011 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课题中,分别有75 项和105 项申请国家专利,并已初审通过;2011 ~2013 年,在全国各种创新设计大赛中,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获得奖项共33 项。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较好评价,在《2012 年新办本科院校专业评价分析报告》中,我院计算机专业被评为4 星专业。③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毕业生受到众多IT 企业的普遍欢迎,几年来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我们在培养应用型IT 人才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民办高校教师资源和科研力量相对短缺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竞争力,还需不断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

[1] 付小晶,张国印,武俊鹏. 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9(8):27-29.

[2] 徐晓红,张 红,刘 斌. 探索实践教学体系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235-237.

[3] 杜玉霞. 基于项目的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1(5):36-39.

[4] 严 薇,袁云松.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9):78-80.

[5] 梁文耀,陈武喝.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自主性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289-291,296.

[6] 贺秋芳. 当代高等教育形势下的高校实验教学改革[J]. 新课程研究,2011(2):88-90.

[7] 吴树青.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8(5):1-7.

[8] 李红美.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11(1):100-103,110.

[9] 罗文广,胡 波,曾文波,等. 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15-18,23.

[10] 肖 侠,吴价宝. 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7):134-135.

[11] 马胜前,马永杰,摆玉龙. 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4):43-46.

[12] 周合兵,黄晓波,沈文淮,等.建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8):4-7.

[13] 秦陇一,宋丹霞.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研究[J]. 黑龙江教育,2014(6):81-83.

[14] 朱淑鑫,徐焕良,李晓晖,等. 以“卓越教育”引导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 中国农业教育,2014(3):12-15.

[15] 周 颖,汪 澜,韩晶晶. 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09(12):14-16.

[16] 潘宏利,卢 超.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254-257.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