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免疫缺陷病毒阳性带状疱疹27例临床分析

2015-12-23胡凤霞康晓静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带状疱疹艾滋病淋巴细胞

丁 媛,胡凤霞,康晓静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为皮肤科的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带状疱疹发生前常有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诱因,如慢性消耗性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等,或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劳累、感冒也是常见的诱因。笔者对2013 年1 月—2014 年10 月我科收治的27例HIV 阳性的带状疱疹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3 年1 月—2014 年10 月本科共收治带状疱疹562 例,其中27 例感染HIV。27 例患者中男18 例,女9 例,男女之比2∶1;维吾尔族22 例(81.48%),汉族4 例(14.81%),回族1 例3.70%,平均年龄42.45 岁(4 ~72 岁);发病季节:春季(3 ~5 月)9 例,夏季(6 ~8 月)7 例,秋季(9 ~11 月)5 例,冬季(12 ~2 月)6 例。

1.2 诊断标准及疗效判断

带状疱疹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HIV 感染者及艾滋病的诊断依据《AIDS 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1]。疗效:痊愈为水疱结痂,溃疡愈合,疼痛消失;好转为水疱结痂,溃疡基本愈合,遗留局部轻微疼痛;无效为上述症状相对就诊时无变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判定标准为带状疱疹皮肤改变消失后,神经痛症状维持3 个月以上。疼痛评分采用NRS-10 疼痛量表[2]。

1.3 实验室检查

对所有患者行HIV 初筛试验[酶链免疫吸附试验( ELISA)],阳性者再行确证试验[蛋白质印迹试验(Western blot)],并行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同时行肝、肾功能和血、尿、粪常规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两独立样本采用t 检验方法,由SPSSl6.0 软件包完成,P <0.05 为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治疗

膦甲酸钠注射液3.0 静脉注射,每日2 次,或阿昔洛韦注射液5 ~10 mg /(kg·d) 静脉滴注, 8 h 1 次,每日肌内注射维生素B1 注射液0.1 g,维生素B12 注射液 1 mg,皮损有糜烂者每日给予1∶1 000 依沙吖啶液湿敷2 ~3 次,无糜烂者每日外用炉甘石洗剂3 ~4次,同时皮损每日均局部照射氦氖激光或高能红光10 min,每日2 次,给予曲马多缓释片或普瑞巴林口服止痛对症。其中1 例4 岁患儿因继发细菌感染,病情危重,治疗上联合抗生素和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

3 结果

3.1 临床表现

562 例住院的带状疱疹患者中HIV 阳性者27 例,4 例为已知感染,23 例为住院时在常规HIV 筛查时发现。27 例HIV 阳性者所有疼痛评分均>3 分,疼痛评分为(6.07±2.05)分,535 例HIV 阴性者疼痛评分为(3.79±2.31)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562例住院带状疱疹患者临床表现 [例(%)]

3.2 实验室检查

27 例患者经HIV 确诊试验为阳性后,均进行了T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CD4+T 细胞计数(343±49)个/μl,均明显低于正常参考值(410 ~1 590)个/μl。血常规检测中有5 例患者血细胞降低,1 例为血小板降低,其余4 例为白细胞降低[(3.15±0.59)×109/L] [正常值(3.97 ~9.15)×109/L],1 例患者因继发细菌感染出现了白细胞升高,所有患者肝、肾功能均正常。

3.3 转归

对HIV 阳性的27 例患者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治疗,除2 例患者未愈自动出院外,其余25 例患者住院时间为(9.5±2.0)d(6 ~13 d),治愈20例,好转4 例,1 例出院15 d 后再次因局部疼痛住院2 次。HIV 阴性的535 例患者有14 例转科或自动出院,余521 例住院时间为(6.8±2.0)d(4 ~13 d),HIV 阳性(25 例)与HIV 阴性(521 例)住院天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4 讨论

带状疱疹发生前常有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因素,如慢性消耗性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HIV 感染等,或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劳累、感冒也是常见的因素。本组只关注了HIV 感染者并发带状疱疹的临床特点。人体感染HIV 后可引起细胞免疫缺陷,导致机会性感染。皮肤黏膜损害出现在90%HIV 阳性者或艾滋病患者的病程中,特别是感染性皮肤损害。带状疱疹是HIV 感染患者重要的皮肤表现之一,许多艾滋病患者往往以带状疱疹为首发症状出现[3,4]。本组27 例HIV 阳性的带状疱疹患者,仅4 例为已知HIV 感染,余23 例在住院常规检测HIV 抗体时发现,所以对带状疱疹患者常规进行HIV 检测可早期发现HIV 感染者,并进行及时治疗有重要意义。

本组病例中HIV 阳性组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HIV 阴性组,且皮损侵及的神经支≥2 个神经支,占66.7%,而HIV 阴性组为18.7%。HIV 阳性的带状疱疹患者常常多神经支配区域受到侵犯,疼痛明显,临床表现更为严重[5]。对临床表现较重、侵犯多神经支配区域、复发性、全身播散型带状疱疹更应该警惕HIV 感染的可能性。

带状疱疹是由VZV 引起的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儿童带状疱疹在临床上也时有发生。Leung 等[6]报道儿童带状疱疹并发症一般为局部感染、色素形成,很少发生后遗神经痛。发生在健康儿童,临床症状轻微,但如果并发免疫缺陷性疾病,症状较重且病程较长,易并发脑炎、脑室炎、巩膜角膜炎、前葡萄膜炎。本组27 例患者中有1 例4 岁患儿,维吾尔族,症状较重,头面部感染明显,有溃疡形成,入院后查HIV 阳性,但未明确感染来源。为了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该例患儿给予抗生素和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预后较好。

VZV 感染与T 淋巴细胞功能下降或异常有着重要的关系,特别是CD4+T 淋巴细胞的表达和活化功能异常对该病毒的感染、潜伏及再活化有着重要的意义[7,8]。近年来关于复发性带状疱疹的报道逐渐增多[9],以往认为患带状疱疹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但临床上发现初发带状疱疹后VZV 仍有再激活的可能。有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带状疱疹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不断下降,而抗带状疱疹病毒抗体无明显改变,因此认为带状疱疹的复发与特异性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下降有关[10]。Hung 等[11]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发现CD4+T 淋巴细胞计数的下降是带状疱疹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Park 等[12]也研究发现红斑狼疮患者由于存在控制VZV 复制的免疫缺陷而易于患带状疱疹,进一步发现VZV 的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作为红斑狼疮患者易患带状疱疹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组27 例带状疱疹患者并发HIV 感染均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CD4+T 淋巴细胞显著降低(343±49)个/μl,且5 例(18.5%)为复发者。而在562 例中HIV 阴性的535 中有22 例复发(4.11%),证明CD4+T 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是导致潜伏VZV 复活复制的主要原因,也是带状疱疹发病的早期和主要免疫学改变。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版) [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1, 4(6):321-330.

[2] Imafuku S, Nakayama J, Higa K, et a1.One-year follow-up of zosterassociated pain in 764 immunocompetent patients with acute herpes zoster treated with famciclovir [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4, 28(12):1716-1722.

[3] 肖云. 乌干达金贾医院以皮肤病就诊发现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35例临床分析 [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3, 6(2):91-92.

[4] 纳猛, 李兰英, 杨云东, 等. 带状疱疹为首发表现的HIV感染16例 [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0, 43(5):357.

[5] 陈建华, 樊萍, 黄瑛, 等. 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合并带状疱疹92例临床分析 [J]. 皮肤病与性病, 2010, 32(1):47-48.

[6] Leung AK, Robson WL, Leong AG. Herpes zoster in childhood [J]. J Pediatr Health Care, 2006, 20(5):300-303.

[7] Malavige GN, Jones L, Kamaladasa SD, et a1. Viral load, clinical disease severity and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 in primary varicella zoster virus infection in Sri Lanka [J]. Plos One, 2008, 3(11):e3789.

[8] 张美芳, 马静, 杨励, 等. 带状疱疹患者CD4 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 23(4):205-206.

[9] Soyuncu S, Berk Y, Eken C, et al. Herpes zoater as a useful clinical marker of undedying cell-mediated immune disorders [J]. Ann Acad Med Singapore, 2009, 38(2):136-138.

[10] 李志瑜. 22例复发性带状疱疹临床分析 [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0, 43(3):207-208.

[11] Hung CC, Hsiao CF, Wang JL, et al. Herpes zoster in HIV infected patients in the era of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J]. Int J STD AIDS, 2005, 16(10):673-676.

[12] Park HB, Kim KC, Park JH, et al. Association of reduced CD4 T cell responses specifi c to varicella zoster virus with high incidence of herpes zoster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J]. J Rheumatol, 2004, 31(11):2151-2155.

猜你喜欢

带状疱疹艾滋病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 世界艾滋病日》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三黄膏治带状疱疹有奇效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