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信贷集中 避免市场失灵是银行的社会责任
2015-12-23柳力扬
柳力扬
调控信贷集中 避免市场失灵是银行的社会责任
柳力扬
编者按:比如历来交通、电力、通讯行业的贷款,就是银行公认的优质资产,各类银行竞相放贷。从单个银行来看这些行业的贷款质量高、效益好。但是,从全局看却会造成银行信贷集中带来的风险,造成严重的市场失灵。这些行业的风险释放,最终会导致银行坏账上升,损害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控制优质行业信贷集中,避免市场机制失灵,应当是商业银行的责任。
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虽然以银行融资为主导的市场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改观。但是,银行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作为社会资金的主要供给方,银行与资金需求者(贷款人)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银行对债务人贷款者的社会责任,表现为满足社会资金需求,使得资金效用最大化。
债权与债务面前的社会责任
债权面前的社会责任关系,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在保证资金安全和效率的同时,将贷款公平分配给借款人。为了达到社会效用的最大化,银行对贷款人的社会责任要求银行关注各经济主体对银行服务的需求,加大对资金稀缺部门的信贷支持力度。换句话讲就是银行应该肩负起有效配置资金的责任。从我国当前实际来看,在风险规制方面,银监会主要制定若干核心风险监测指标,如贷款集中度指标,为的就是从市场机制中长期发展着眼,防止由于垄断形成风险集中与积聚。在风险政策导向方面,银监会鼓励、引导银行业支持小企业、农户和消费信贷,满足多方面信贷需求,有效配置资金资源,提高社会总体福利。
二是在银行选择贷款项目(企业)时,既要关注经济指标,也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避免资源浪费,降低社会效用。在国有银行市场化初期,由于存在片面的认识,银行发放贷款时,往往考虑贷款项目 (企业)本身的性质及非经济因素,忽视了其真实的还款能力,及与普惠金融相关的要求,从而造成了低水平、高消耗的重复建设,形成了信贷风险。因此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既要认真研究分析国家产业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停止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严重污染环境、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能耗高等项目的投资;又要控制对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采用落后技术、不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等项目的贷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和协调发展;还要参与扶贫济困的社会公益事业,在扶持公益事业,弘扬社会美德方面积极参与和增加投入。
银行的发展受到政府高度关注。作为政府推进社会改革的重要资源动力,银行对国家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银行对政府的社会责任,在于为国家的产业政策,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就是对国家的最有力支持。来自于银行负债的金融支持,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加以理解。
一是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前,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就是承担部分改革成本。在经济体制改革起步阶段,经济增长模式具有强烈的投资推动的性质,由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政府的财政能力迅速下降,以财政投入支持体制内经济增长的机制难以为继。而在以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变迁中,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化进程有较强的控制力,通过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配置行为,按照政府的偏好和意志进行。银行的社会责任就是确保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承担改革的部分成本。
二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后,已逐渐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银行对政府要确实转换经营理念和经营机制。严格按照市场原则开展经营活动,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要彻底摒弃国家信用的思想,真正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保持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相一致,政府从整体利益出发考虑实施宏观调控,作为个体的银行在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不一定与国家的整体利益相一致。比如一个时期里交通、电力、通讯行业的贷款被银行认为是优质资产,各类银行竞相放贷。从单个银行来看,对这些行业的贷款质量高、效益好,但是从全局看会造成信贷集中的风险,风险释放最终会导致银行坏账的上升,造成严重的市场失灵,损害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面对宏观形势的变化,银行要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严格执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避免经济结构失衡,带来巨大浪费。
银行对外与对内的社会责任
银行的社会责任应该体现在更高层次。对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广义的支持。比如救助弱势群体、资助贫困学生、救助灾害、赞助公共体育等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福利事业。促进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政策建议,增强风险约束。促进隐性存款保险向显性存款保险的转变,最大限度地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并支持银行体系的公平竞争。同时还应要增强市场约束,避免存款保险制度引发新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代理问题。需要银行具备完善市场机制,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银行对市场风险的敏感程度和资金的使用效率,积极引导银行将核心竞争力,定位于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优化退出通道。对于经营出现严重问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定合理的退出机制,弱化政府的隐形担保,提高市场效率,强化全民风险意识。促进银行改进服务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强化保障制度。
社会环境对于银行履行责任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为银行贷款发放创造良好外部条件,以支持信贷资金投入到资金稀缺部门;另一方面要加大全社会信用环境的建设,严厉惩罚失信行为。改进激励手段,在强调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正向激励机制的建立和补偿机制的改进。采取差别监管方式和制度,定期进行评估,对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银行,在业务支持和机构发展等方面多给予支持。完善调节功能。引导银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利用多种方式充分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借鉴美国制定的《社区再投资法》,确保信贷支持力度的倾斜,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银行的社会责任还应该体现在对员工激励约束的承诺与兑现。在员工激励方面推行职工持股计划,使职工通过持股以股东身份向企业注入资本,在企业和职工之间结成产权纽带关系,职工持股通过制度安排使职工代表进入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并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同时职工也因直接参与行为而得到激励,进而有利于优化企业治理结构。此外,除了支付与员工付出劳动相对应的报酬,银行还应强调以沟通来掌握员工的要求和愿望,给员工提供开发、充实新技能与积累经验的工作机会。高管人员激励方面应健全工作绩效考核和优胜劣汰机制,基于利润的激励、基于价值的激励与基于产权的激励相结合,强化责任目标约束,同时给予其充分发挥才智,创造价值的平台,不断提高高级管理人员的进取精神和责任意识。银行企业文化也是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保障。通过创新文化、学习文化、效率文化、团队文化、诚信文化等的培育,打造富有特色的银行业文化体系,增强银行整体凝聚,维护并增进银行的形象和声誉。
栏目主持:邵庆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