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与文化视野下的地质公园建设——以河南省为例

2015-12-23张忠慧渠玉冰

资源导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砀山遗迹线路

◎张忠慧 渠玉冰

地质与文化视野下的地质公园建设——以河南省为例

◎张忠慧渠玉冰

地质是山水的身躯,文化是山水的灵魂,地质和文化是山水的形象与气质,是地质公园地质旅游的主体吸引物。地质公园的发展愿景是:“地质遗迹、景观得到游客高度关注;具有地学背景的特色文化得到彰显;科学解说将地质、生态、文化融为一体;地学旅游得到有序开展;公众能够自发保护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中小学生在这里能够学到科学知识。”地质公园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地质公园已成为品牌,并得到广泛推广,但缺少真正的地质旅游产品和地质旅游纪念品,造成广大游客对地质公园的地质关注度低,直接影响了地质公园的品牌和可持续发展。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 地质博物馆很多缺乏典型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加上展示内容过于专业,游客进去的时候满怀期望,出来的时候几多失望;② 解说内容多是独立的,是缺乏景观特点的纯粹的地质现象,与线路上具有游赏特色的地质景观之间几乎没有因果关系,游客看不懂,也没有兴趣;③ 缺少具有公园特色的地质旅游纪念品和科普读物及免费宣传折页等;④ 在交流宣传、科普活动、教育实习、科学研究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个常态化的机制。下面,笔者就地质与文化视野下的地质旅游产品开发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地质、环境与文化的内在关系

文化是人类长期在享受大自然赐予和改造自然环境过程中的创造。女娲补天是人类保护自然的美丽梦想,盘古开天是人类利用自然的美好愿望,愚公移山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的远大理想。千万年来,人类一直在围绕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和改造自然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在文明的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区所处的地质构造背景、地层岩石组合、物质成分、气候温度、地形地貌、生态资源等的差异,导致人类活动的环境大相径庭,形成了异彩纷呈的特色文化。

2. 地质公园要突出科学与文化的融合

地质公园主要由特色的地质景观和特色的地方文化构成。如王屋山-黛眉山地质公园主要由天坛山地层构造剖面、小沟背17亿年前的火山岩、封门口的济源哺乳动物群、八里峡黄河贯通遗迹、黛眉山红石峡谷群五大地质遗迹和女娲补天、黄帝祭天、盘古开天、道教第一洞天等文化遗产构成;嵩山地质公园主要由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太室山褶皱山、少室山石林五大地质遗迹和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等文化遗产构成;云台山地质公园主要由红石峡谷、龙脊长城、九曲回转、谷中谷地貌、峰林地貌五大地质遗迹和王维登高、竹林七贤、汉献帝陵、朱载堉墓、徐衡墓等文化遗产构成。这些地质遗迹和文化遗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系。因此,在地质公园建设尤其是地质科学解说时,要突出地质科学与文化的融合,提高广大公众对地质的关注度。

2.1封门口断层与愚公移山寓言故事的诞生

王屋山-黛眉山地质公园大致以封门口断层和黄河大断层为界,分为三个地质地貌单元,北部为天坛山山地,中部为王屋盆地,南部为黛眉山山地。也就是说,愚公把王屋盆地的山搬走了,当地形成了现在的王屋-济源盆地,成为南太行地区山西高原通往华北平原的重要交通要道和军事要隘,封门口因此成为太行八陉的第一陉——轵陉。

2.2石灰烧制原理与芒砀山汉墓的建造

芒砀山石室汉墓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室墓群,经过调查发现,这些石室墓群主要分布在芒砀群山的石灰岩分布地区。究其原因主要与古人对石灰岩的开发利用有关,古人正是利用烧制石灰的原理,把柴火架在石灰岩上烘烤烧热后,再用水泼在上面,石灰岩就变成了松软的石灰,然后用工具轻易地就把石灰挖掘出来。经过周而复始的烧烤挖掘,一座规模宏大的石室墓地就建成了。

2.3万山P-T剖面的地质与文化创意

万山位于郑州市的近郊,是河南省地矿局正在重点打造的全国唯一的地质文化产业园,构成万山山体的地层是二叠纪晚期孙家沟组和三叠纪早期的刘家沟组,这一时期正是地质历史上生命大灭绝的关键时期,在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异常沉积,这些异常沉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大灭绝的过程。因此,我们在策划中首先把万山定位为“二叠纪公园”,在体现生命大灭绝方面,我们策划建设一座渡灾避难的“诺亚方舟”来系统展示二叠纪灭绝的生物和存活下来的生物。在体现异常沉积方面,我们策划建设一座记录灾难事件的“黑匣子”来系统展示这里的异常沉积事件。这一策划,不仅系统展示了万山P-T剖面的科学内涵,而且成为对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旅游主体吸引物。

3. 地质与文化视野下的地质公园建设

3.1解说系统建设

解说目标要选择地学研究意义大、科普教育作用大、观赏性强、与公园文化关系密切、游客关注度高的地质遗迹、景观,包括园区文化地质背景,公园的沧海桑田变迁,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地层,岩石所蕴含的地质遗迹、景观,远古地质灾害留下的地质遗迹、景观,等等。解说要通俗易懂,可使用故事法、拟人法、层次法、提示法、古今对比法、图解法、研究法、事件教育法、问答法、比喻法等10种解说方法。

3.2科普线路建设

科普线路针对的目标对象是广大公众,线路选取以吸引广大游客为目的。因此,线路上的景点设置要综合考虑地质遗迹、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特色民俗、古老村落等等。选取的景点要有特色,要对游客有吸引度,在景点解说中要突出故事法、拟人法、古今对比法、事件教育法、问答法、比喻法。要有导游指南和导游词。如:芒砀山保安山景区地质科普旅游线路——五段六门分别是公园大门,地质广场、博物馆段,寒武门,寒武海(湖)段,生命门,寒武文化长廊段,生态门,寒武生态园段,地质门,寒武谷段,矿产门,线路终点为梁孝王王后墓。

3.3科研科考、教学实习线路建设

科研科考类、教学实习线路针对的主要目标对象是广大科研院所、专业院校的师生和专题会议考察人员。因此,景点的设立必须经过专门的研究,每处景点的解说必须有研究证据,切忌误导,考察指南、实习指导书要经过专项调查研究以后编制,导游人员是相应的地质专家和老师。如:嵩山太室山景区线路——地质构造天然博物馆:起点是博物馆、嵩阳书院、主题碑,嵩山二寿星(最古老的岩石、嵩阳运动不整合面)、隆升的地块(断块山)、天然褶皱博物馆、古河道遗迹(月亮口),终点是卢崖瀑布;王屋山天坛教学实习线路:起点为阳台宫,经愚公村、封门口断层、千年银杏树、地质公园博物馆、天坛神路或索道、王屋山运动不整合面到天坛方山(黄帝祭天台),终点是王母洞。在这条不到10公里长的线路上,通过天坛山倒转背斜的形成与错断,系统出露了Ar、Pt1、Pt2、€、O、C、P、T、Q地层和嵩阳、中条、王屋山、少林、怀远、加里东、海西、燕山和喜山等九次大规模造山运动遗迹,是一部举世罕见的地质史书,一条“从远古到今天”的时光隧道。

3.4地质博物馆建设

地质博物馆是地质公园开展地学科普的主要窗口,尤其要体现地质与文化的融合。如河南永城芒砀山地质公园的展厅设置:芒砀厅介绍了世界、国家、省级地质公园和芒砀山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及其他资源特色。多功能厅,由影视厅、漫游芒砀山、5D影院和与芒砀山留影四部分组成。神秘芒砀厅,根据芒砀群山地形特点设计了一个全厅全景展示沙盘,把芒砀山地质与文化融合在展厅内,尤其突出了地质与生态、文化的结合。远古海洋厅,构成芒砀山的石灰岩和永城含煤地层,主要是在海洋环境下形成的,所以专门设置了一个远古海洋厅,展示芒砀山的地质遗迹及特点。资源环境厅,主要介绍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矿山开采及所诱发的地质灾害、地质历史上的生物大灭绝以及永城市矿山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和谐永城厅,主要介绍黑(煤炭资源)、白(小麦)、绿(旅游)、红(红色文化)构建的和谐城市及城市发展。再如,河南新乡凤凰山国家矿山公园展厅中,丹凤求凰厅:新乡市地图像个丹凤,国家矿山公园徽标是凰,寓意凤凰山由矿山公园建设使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凤凰石语厅:就是让凤凰山的石头来告诉游客凤凰山是由什么岩石构成的,是在什么时代的何种环境下形成的,这种岩石有哪些特点和用途。凤凰涅槃厅:由于石灰岩用途广泛,凤凰山遭到了人类的大规模开采,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申报矿山公园后得到了整治,就像凤凰的浴火重生。凤凰欲飞厅:经过治理后的矿山公园,不仅恢复了环境,而且给市民提供了一处度假、休闲、健身、登山、娱乐、求知的良好场所。

此外,在公园的其他建设方面,都要尽可能将地质与文化进行高度融合、综合体现,让地质遗迹真正成为旅游产品,让地质旅游成为重要的旅游方式,真正实现地质旅游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地学就在你身边,地学就在你脚下,地学知识深入到旅游的广大领域。随着旅游进入新常态,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被“商养闲情学奇”新的六要素替代。旅游的多元化日益凸显。由于地学是基础学科,在新的“六要素”中,几乎都要涉及旅游地学。如:养生旅游的矿泉水、生态农业等;休闲旅游的水体景观、地热等;感情旅游的象形石、纹理石等;求学旅游的地质学、天文学、地理学、环境学等;猎奇旅游的自然探秘、自然体验等。 随着旅游地产、乡村旅游等的产业化发展,地学旅游也将进入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作者单位:张忠慧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省山水地质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渠玉冰河南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勘查院)

猜你喜欢

砀山遗迹线路
安徽砀山:“互联网+”赋能水果产业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安徽砀山乡村振兴的“数字密码”
输电线路工程造价控制
一道最值问题的新解与推广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10kV线路保护定值修改后存在安全隐患
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及其应用
方外观遗迹旧照
沉船遗迹(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