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企业的现实困境及策略选择
——基于重庆长寿区的案例研究

2015-12-23徐尚平

北方经贸 2015年7期
关键词:专家库抵押收益

孙 林,徐尚平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402160)

我国中小企业的现实困境及策略选择
——基于重庆长寿区的案例研究

孙 林,徐尚平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402160)

对重庆市长寿区中小企业的调研表明,绝大多数样本企业存在融资难、研发力量不足、布局分散等现实问题。优化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策略选择:建立中小企业联合担保贷款模式;建设专家库以解决研发力量不足问题;创建孵化器以解决布局分散问题。

中小企业;案例研究;信号博弈;联合担保

一、中小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实地调研发现,该地区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研发力量不足、布局分散等问题。细言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多数样本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

从收回的28份有效问卷来看,54%的企业反映融资难。调研设计把资金来源设定为自筹资金、银行借贷、政府支持、风险投资和证券市场。结果发现,在14家工业企业中,93%的企业主要靠自筹资金;而农业基地的企业,自筹比例也高达83%,这也表明,政府对农业基地的资金支持显著高于工业。在工业企业中,只有28%的企业通过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农业基地中仅有13%比例;现代意义的融资方式如风险投资和证券市场更少被使用。针对中小企业在正规金融部门融资难的问题,主要负责人进行座谈后发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规模小、抵押资本不足。规模小是中小企业的特点,由此产生的中小企业抵押资本不足、资信低是其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此外,调研还发现中小企业在融资时所遇的尴尬:很多中小企业在租用的集体土地上建厂房,这样一来,一方面使土地的集体性质发生了实质性改变(即变为工业用地),另一方面并不能以此为抵押向银行融资,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中小企业经营不稳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具有隐匿性是融资难的又一原因。第三,融资渠道单一,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自筹资金。此外,小农意识和信息不充分也阻碍了中小企业获取可贷资金。另外还发现,尽管长寿区科委为鼓励中小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已出台相关激励措施和配套资金,但在调研中却有11家企业称不知情,有8家对此质疑。

(二)不少企业存在各类技术问题

众所周知,技术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抽样企业的技术状况普遍偏差,具体表现为人才缺乏、研发投入不足、获取技术的方式堪忧。调查结果显示,37.9%的企业科研人员为5人以下,科研人员中有少量本科生的企业只有9家,占32.1%。当被问及“贵企业是否缺乏科研人员”时,有16家企业做了肯定回答。从研发投入看,75%的工业企业每年科研经费投入集中在十万元以下,69.2%的农业基地科研经费投入在五十万元以下,这些企业研发投入占总产值平均低于0.5%,远低于全国3%-5%平均水平;从获取技术方式看,71.3%的工业企业和18.8%的农业基地主要依靠经验进行自主研发。研究力量不足,攻关能力弱,技术革新速度慢等特点,与市场要求中小企业适应性强,技术进步快明显不符。意外的是,农业基地自主研发比例竟然远低于工业企业。据调查,源于大多数农业基地科研人员素质偏低,自主创新能力弱,而它们涉足的又多半属于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域,因此,需要与高校或科研院所等专门机构合作研发。但由于往往采取非正规的合作形式,如亲友式帮扶、口头协议式等,这就带来了合作中的利益纠纷和效率低下问题。

(三)企业布局分散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由于客观环境、市场自发行为、乡土文化、历史等原因,中小企业布局分散。据统计,在被调研的16家农业基地中,平均相距10公里,其余14家工业企业的间距也在6公里以上(工业园区企业不计算在内)。这种分散的布局带来了以下问题:一是交易成本较高,其中最直观的就是运输成本较高;二是信息不充分,这首先表现为企业间信息不充分,从而导致迂回交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调研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A地产品在本地原本有市场,却销售到B地,再回售给A地客户。据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主说,这种现象在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中常有发生。此外,信息不充分也使企业很难开展诸如交流、合作、资源共享等对信息依赖性强的商业活动;其次是企业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信息不充分,尤其是位置偏僻的企业,它们既难以及时得知政府的科技、经济等政策类公共信息,也难以从高校、科研院所获取与自己生产相关的技术信息,同时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也无法知晓企业所需,从而基本上不能为它们提供有效服务。三是统一管理难,这给有组织的商业活动或服务以及集群协作带来了麻烦。

二、样本企业现实困境的理论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与生俱来就有上述各类问题吗?抑或是当前的经济体制造成的?显然,对该问题进行理论思考不仅有助于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助于为政策建议提供理论依据。现先从理论上分析上述样本企业缘何存在融资难问题,再基于博弈论探讨样本企业的技术困境。最后,再从最优规划的视角给出中小企业布局的最优解。

(一)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济解释:信息经济学视角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银企间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此导致了银行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额(Stiglier,1981),[2]信贷配额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使中小企业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倾向进一步增强,反过来又迫使银行变得更加谨慎,最终大多数中小企业陷入融资难的困境。这种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过程可具体分析如下。

假定某中小企业需要一笔流动资金经营某项目,如果融到资,它将通过经营而盈利,否则,它将因缺乏资金无法经营,它唯一融资的途径是向银行借贷。银行只知道中小企业有两种类型:信用好和信用差。而且,不论哪种类型中小企业,均可能发出两种信号:抵押资本不足和抵押资本充足,银行根据不同类型的企业发出的不同信号与其在融资策略上展开博弈(见下图1)。这里发送者是中小企业,接受者是银行。Q11,Q12是发送者的两种类型,类型Q11表示信用好,类型Q12表示信用差,m1表示抵押资本不足信号,m2表示抵押资本充足信号,Y表示借,N表示不借。

1.假定对于类型Q11,当中小企业发出抵押资本充足的信号时,如果银行给予其贷款a,中小企业能获收益a+R,而银行得收益a+r,如果银行不予贷款时,中小企业和银行收益均为0;当中小企业发出抵押资本不足的信号时,如果银行给予融资a/2,中小企业收益为(a+R)/2,而银行收益变为(a+r)/2;如果银行不予融资时,中小企业和银行收益均为0。

2.对于类型Q12,当中小企业发出抵押资本充足的信号时,如果银行给予贷款b(a>b>0),中小企业可获收益b+K (R>K>0),银行相应的收益为b+k(r>k>0);如果银行不予贷款,中小企业和银行收益均为0;当中小企业发出抵押资本不足的信号时,如果银行给予融资b/2,企业收益为(b+K) /2,银行预期收益(b+k)/2,如果银行不予融资时,中小企业和银行收益均为0。

根据博弈论理论(蒲勇健,2008),[3]可得信号博弈的纯战略均衡中的混同均衡Q11→m2Q12→m2,其含义是:无论企业信用好坏,博弈均衡均为(企业抵押资本充足,银行借款);也即,银行借贷的条件都是要求企业提供足够抵押资本。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规模小、抵押不足,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图1 银企间信号博弈

(二)对样本企业技术困境的博弈分析

从以上调查数据可看,解决现存的技术难题,仅靠中小企业自身是远远不够的,还须借助外部的科研力量,而这就需要解决信息不充分和谁付费的问题。信息不充分是指技术供给方专家与技术需求方企业不能很好对接的问题;谁付费是指谁来为昂贵的专家雇佣费买单的问题。在当今网络化、信息化时代,解决信息不充分的问题相对容易些,只需把供给方(专家)集中,并让其在市场上凸显出来,信息的传递并不困难。难的是到底由谁来付费?如果由单个使用者付费,那么就有两大原因导致专家市场可能无法存在,一是使用者无力负担;二是使用者不愿单独买单。因为专家这种准公共产品很易滋生“搭便车”行为,最终导致无人愿意付费。以上两大原因均会导致专家作为理性经济人因不能获得实际报酬而拒绝服务,从而,专家市场也就不会产生。如果由所有使用者来共同承担费用,专家市场会出现吗?会的。因为在这种条件下阻碍专家市场出现的两大原因已不复存在,现在每个使用者所要考虑的是它如何在雇佣与共用专家间的失权衡,换言之,使用者间要在雇佣和共用专家这两种策略上进行博弈。下面来分析这种博弈过程。

图2 企业间在雇佣与共用专家上的博弈

从使用者中任意选取两企业,1和2,假定他们生产相同产品,并且以相同价格销售,成本低者立足市场,成本高者将被淘汰。专家使用成本固定为C,使用专家带来固定收益Y,由于技术一旦掌握,可长期使用,不必增加额外投资,因此,这里假定专家的使用成本固定不变。企业收益也一样,同样的技术带来同样的收益。设一个专家可服务N个企业。当单独使用专家时,企业获取收益Y,支付成本C;当共用专家时,企业获取收益Y,支付成本C/N,具体的博弈支付矩阵如图2所示,应用划线法可得(Y-C/N,Y-C/N)为纳什均衡,即共用专家是中小企业突破技术困境的占优策略。然而,由于在现实经济中存在以下问题难以解决,中小企业的技术瓶颈迟迟不能打破。首先是专家和中小企业如何组织的问题,尤其是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的组织问题。其次,中小企业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如何调动起它们的积极性?最后,有没有一种长效机制?

(三)对样本企业布局分散问题的理论阐述

就表面而言,布局问题对于中小企业,似乎不如融资问题与技术问题那么重要,但从深层次看,布局的优劣不仅关乎中小企业效益好坏,而且还将直接影响其融资和技术问题的解决。下面通过一个示意图对不同布局下的企业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如图4所示,假设企业1、企业2、企业3分散在乡镇A、B、C各处,彼此距离为10单位,,它们总收益均为10单位,总成本均为6单位(这里指货币单位,下同。)由于距离产生的信息及交易成本为2单位。忽略其他费用。在这种分离状况下,可算出各自净收益为2单位。假设D是工业园区,当企业1、企业2、企业3都转移到D中后,彼此距离变为0,信息及交易成本降为0,此时由于扎堆效应,(扎堆效应是指由信息互通、市场、资源共享带来效益增加。可参阅黄解宇与杨再斌(2006)。各企业收益都将大幅增加,如图中所示,增至30单位,[4]企业进入D后的总成本,总成本=进入成本+总生产成本,其他不计。增至18单位,那么,每个企业进入D区后净收益增至为12单位,比分离状态净收益2单位高出很多。此外,集中布局还能改善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状况,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为企业技术交流和互助融资创造有利条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进入成本太高(18),中小企业均无法入驻园区,处于低收益状态。

图3 布局分散与集中时的净收益比较

三、优化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策略选择

显然,上述理论分析为优化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路径提供了若干启示。进言之,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实行中小企业间的联合担保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它的机理是:通过联合,中小企业抵押资本总量可大幅增加,总资信显著增强,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明显降低,放款意愿也因此增强。同时,由于参与联合担保的中小企业间具有偿还债的连带责任,该模式还含有自我监督、自我披露信息的功能,从而把银行对企业的外部监督转化为企业间的内部监督,提高了监督的质量和效率,改善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状况。这样银行在面对多个中小企业联合起来的“大企业”时,只要“大企业”整体资信不变,它对单个企业的资信就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中小企业就能借助“大企业”顺利实现融资。

它的运作模式如图4所示。参与该模式的主体包括政府、商会、企业和银行。政府主要有发动、引导、规范的作用,短期甚至可参与运营。但从长期看,政府的介入具有过渡性特征,因为它的效率远比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低。[5]商会是该机制运行的核心,它有总商会和分商会两种存在形式。总商会主要由实际出资建立联合担保基金的中小企业法人组成,其他成员则包括每个分商会的会长和副会长。总商会设总会长、副总会长各一名,由实际出资的企业法人选举产生。分商会内部治理结构与总商会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前者担保基金明显小于后者,以及前者呈鲜明的行业、规模趋同特征。企业与银行是实际的借贷主体。企业需要融资时,首先向本分会提出申请,在内部基金充裕时,优先内部解决,否则,由政府向总会转交申请。企业能否获得担保由四方参与主体集体表决决定。最后,获得担保资格的企业进入正常抵押贷款的办理程序。整套运作机制有两点需要着重说明:第一,政府始终起助推作用,一旦商业运行机制发挥作用,政府须适时退出。第二,随着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变为有资信的银行客户,总商会、分商会分别作为企业的二级担保、一级担保,应该依次解体,也即是说,商会的存在也带有过渡性特征。

图4 中小企业联合担保贷款机制

第二,建设专家库以解决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持问题。政府要广泛动员社会资源,积极推动专家库的建立。具体而言,第一,要做好专家库建设的宣传工作。专家库是智囊团,是科技创新的先锋队,在促进企业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中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级政府对此要有深刻认识,号召各行各业专家积极投入到专家库的建设中来。同时,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到专家库的筹备工作中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更新它们的发展理念。第二,组织专门人员对拟入库的专家进行资质评审并进行筛选。以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普教育基地的推荐为基础,广泛邀请涉外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学术团体以及个人推荐合适人才,在推荐基础上,把通过审核的专家按学术专业分类,并逐步归入专家库。第三,探索商业化的运营模式,科学管理专家库。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由专人负责日常维护与更新,及时增补专家人选。有计划的组织专家活动,并对活动情况进行跟踪掌握;同时不断完善运营机制,逐步建立有偿使用制度,以适应市场化运作与优化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

F713.36

A

1005-913X(2015)07-0020-03

2015-05-16

孙 林(1975-),男,湖北钟祥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经济增长;徐尚平(1977-),女,重庆璧山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经济增长。

猜你喜欢

专家库抵押收益
地上存在违法建设时抵押合同的效力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俄藏5949-28号乾祐子年贷粮雇畜抵押契考释
詳盡了解 保護權益 大陸台商將房產抵押的法律須知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关于最高额抵押的几个问题
关于辽宁省科技项目网络评审奖励系统的研究
评标专家抽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其他综合收益的几个重要逻辑关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