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O D I在欧洲的发展现状研究
2015-12-23向鹏飞
向鹏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武汉430073)
中国企业O D I在欧洲的发展现状研究
向鹏飞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武汉43007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的规模和结构不断优化,现选择长期以来与中国有着良好经贸关系往来的主要欧洲国家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在该区域的发展现状、行业及地区分布、投资结构及影响因素等,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目的地选择、投资领域以及经营范围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对外直接投资;中国企业;投资结构;变动趋势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有了不俗的表现。2014年末,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更是连续三年保持了世界第三的水平,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企业作为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主体,国际化程度也逐年攀升,为中国实现对外投资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平衡、促进包容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中国2014年全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参与境外直接投资活动的投资者共对全球逾156个国家和地区的4522家境外企业进行了投资活动,累计金额达到1029亿美元,同比上年有14. 1%的增幅,其中非金融类投资898亿美元,能源矿产领域仍为投资热点所在。与此同时,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国家中,发达国家占比有了较大提升,其中对欧盟投资也有约1.7倍的增长,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对欧洲投资的“跳跃式”增长尤其引人注目。
中欧长期以来稳定而密切的经贸往来,双边贸易在2013年底达到了5591亿美元的规模,其中欧盟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市场,同时中国也是欧盟的第一大进口市场和第二大贸易伙伴。那么,作为一个新兴发展经济体,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伙伴国结构迅速从发展中国家和资源型国家向欧美发达国家集中的现象,内在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又有着何种形式和行业分布形态?欧债危机背景下,中国加大投资力度的现象是否是长期性的趋势?这些问题,都将留待本文在余下部分逐一展开进行探讨。
二、中国企业对欧洲直接投资的发展状况
(一)中国企业对欧洲直接投资活动的规模与主体
据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的数据可知,2010年中国对欧洲的直接投资存量仅为61亿欧元,位居印度、冰岛等国之后,而截至2012年末,这一金额已增长了4倍之多。与此同时,数据显示2013年初中国在欧洲直接投资企业为7148家,企业资产总额为878亿欧元,中国企业投资的欧洲国家也由两年前的28个增至35个,且早在2012年末,中国在欧洲所设立的直接投资企业便覆盖了全部欧盟成员国。由图1的部分关键指标可以看出,单就企业数目而言,两年时间内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的企业数目有了较大程度的增长,涨幅高达57.9%;且伴随着对欧洲直接投资额的迅猛增长,相关企业的从业人员也有了大幅增加。此外,诸多数据也表明中国对欧洲ODI活动中企业偏向于“年轻化”的局面,中国企业在对欧洲直接投资的过程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水平也正在不断的提升。
图1 中国企业对欧洲直接投资的关键指标比较
(二)中国企业对欧洲直接投资的流量与存量
伴随着中国与欧洲双边资金流动规模的增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多,根据由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的数据报告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都有了跨越式的增长。2004年中国对欧盟等国的直接投资的存量和流量分别为5.37、0.73亿美元,到2012年底则分别突破了315.38、61.2亿美元,增长速度尤其迅猛。无论是直接投资的存量还是流量,亚洲始终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集散地;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了包括香港、开曼群岛以及澳大利亚等传统的避税区,欧洲地区在2012年分别吸纳了中国约8%的投资流量和7%的投资存量,相较之下规模较小,但是仍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全年对欧的直接投资占到了流入欧洲的全部外资的1.4%,这一比例显著需要增强。
三、中国企业对欧洲ODI的投资结构特征
(一)中国企业对欧洲直接投资的投资结构
自从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国际投资者纷纷撤资,而中国资本却在此时背道而驰,加大了投资规模,大量中国资金进入欧洲市场。例如,中国山东重工集团收购德国叉车制造商凯傲集团25%的股份、国家电网投资21亿欧元购买意大利国有存款银行能源网资产35%股权、复星集团出资10.38亿欧元收购葡萄牙储蓄总行保险公司的80%股权等等都是典型的代表。整体而言,通过对各行业的流量和存量占比、资金规模都不难看出,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以及金融业是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最为集中的三大领域,且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也是增长较快的行业部门。
与此同时,也通过选取部分欧洲国家,详细探讨了中国对欧ODI的行业分布结构。如表1所示,在7个样本国家中,能源、交通、技术和不动产部门的对外直接投资是覆盖面相对较多、投资规模较大的产业部门。这与上文所分析得出的结论相一致,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以及金融业吸纳了大多数的中国对欧洲的直接投资。
表1 2005-2014年6月中国在部分欧洲国家的投资行业分布(十亿美元)
根据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这两种投资形式,结合企业投资的行业流向,本文借鉴Hanemann&Rosen(2012)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企业在对欧盟的直接投资中,绿地投资模式是投资者更多采用也更为偏好的投资方式,但并购的方式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在项目合作方面,通信设备及其服务、工业机械、设备和工具以及替代/可再生能源产业是相对集中的三大产业。当然,目前中国的对外投资领域开始向酒店、医疗、电信、地产等产业迈进。
除了产业分布结构方面的特征,伴随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的不断扩大,从国家和地区分布结构来看,2014年中国在欧洲直接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家是意大利,而中国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的投资从2011年到2014年有大幅的增长。与此同时,卢森堡、英国、法国、德国、瑞典和荷兰是吸引中国直接投资最多的欧盟国家。显然,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分布呈现出西欧多于东欧、北欧和南欧的局面。然后,在不同的地区内部,各类企业的占比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例如,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占据了西欧投资者的主体,而东欧则以个体及家族企业为主。
根据上述关于企业的行业和地理区位的分布,更进一步对企业所有权结构等特征进行展开。德意志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海外投资曾经主要来自中国的国企,但在2011到2013年之间,中国私企在欧洲大陆的投资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从之前三年的4%上升到30%。
(二)中国企业对欧洲直接投资的特征
基于上述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规模和结构的分析,不难发现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表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首先,中国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的流量、存量不断增加,增速明显,但同时所占比重并不大。伴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同时欧债危机为中国企业投资欧盟提供了不少难得的机遇,中国投资者对于欧洲的投资兴趣不断升高,投资规模有了很大程度的增长。但正如前文分析得知,欧洲地区在2012年分别吸纳了中国约8%的投资流量和7%的投资存量,相较之下规模较小。其中2011年中国全年对欧的直接投资更是只占到了流入欧洲的全部外资的1.4%,相比之下,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无论是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在欧盟吸收的全部外国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例都还比较小。
其次,中国对欧投资重心逐渐从投资自然资源和促进贸易两方面转移到全产业链的投资模式,投资行业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当前,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几乎覆盖了大多数行业,但是主要集中在中国并不具备比较优势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截至2010年底,中国企业对这三个行业的投资存量占同期对欧盟投资存量总额的83.2%,其中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投资存量为58.76亿美元,对制造业的投资存量为30.79亿美元,对金融业的投资存量为14.51亿美元,分别占对欧盟投资存量总额的47%、24.6%和11.6%。近年来,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行业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开始向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住宿和餐饮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发展。即便如此,工业仍是中国对欧投资的重点领域,化学产业、汽车、煤炭原油和燃气的投资比重仍然相对较大。
最后,中国企业对欧洲的直接投资地域分布不均,主要投资仍然集中于欧盟核心国家。据商务部统计,中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倾向于市场规模较大的欧盟核心国家,截至2010年底中国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存量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卢森堡、德国、瑞典、英国、荷兰、匈牙利、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波兰,这十国的投资存量占对欧盟投资总额的94.7%。相比之下,中国对于其他新增的欧盟国家投资则极少,比如2010年对马耳他的投资仅为237万美元。
四、中国企业对欧ODI投资的动因和变动趋势
(一)中国企业对欧洲进行ODI投资的动因
国际投资理论将企业寻求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分为四类,包括资源寻找型、市场寻找型、效率寻找型和战略资产寻找型四种。而且,根据该理论的表述,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一般会选择自己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而从降低自己的生产和交易成本,以获得比在母国更高的利润回报。
然而,上述理论的分析和研究框架却很难与当前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现状相结合起来,因为中国对欧洲PDI活动的范围十分广泛,很难将其归于四种类型中的单一一种,更多情况下是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结果。与此同时,在对欧盟的直接投资中,中国企业并没有将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欧盟,而是将投资重点集中于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这恰恰又是中国企业不具备竞争优势的领域。因此,需要将分析视角与全球价值链相结合,中国主要是通过加工制造业嵌入国际生产网络而参与国际分工并获得产业发展的,这也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参与全球产业链的主要方式,但是中国参与的部分位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并没有主导整个产业链,所以,中国企业很难进行将自身优势产业进行海外转移的对外投资。上述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促进了中国企业对欧洲直接投资的现存局面,而随着国际、国内竞争的日益加剧,走出去成了更多企业的选择。欧盟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管理经验、完善的市场制度以及极大的市场需求,基本可以满足中国企业投资发展的需要,因此,扩大对欧盟的直接投资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中国企业对欧ODI投资的变动趋势
现详细分析了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的现状和特征,同时在特征部分指出了一些细微的不足之处。在近年来不断增长的势头下,中国对欧ODI的投资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趋势。
首先,中国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的规模将继续扩大。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净额总体不断上升,存量和流量每年都以较大的比重增加,按照这样的趋势,在双边贸易政策和国家关系稳定的情形下,中国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的规模必将继续扩大。事实上,欧盟的主权债务危机为中国的投资带来了机遇,同时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与欧盟“2020战略”深度对接的背景下,中欧政策的高度一致,为中国企业对欧盟的直接投资提供了宏观的支持,因而未来的投资规模将会有更进一步地扩大。
其次,中国企业对欧盟新成员国的投资也将不断的扩大。由前面的分析可知,中国对欧盟新成员国的大部分国家投资非常少,更多的集中于欧盟的核心成员国。根据国际化相关理论可知,实际上这些新的成员国或地区是中国扩大对欧盟投资的潜在区域,伴随着他们商业法律环境以及市场机制的日渐完善、投资环境不断优化,通过对这些国家的投资,不仅能够实现互补,同时也可以开拓新的国际市场。近年来,中国对于部分新加入的欧盟成员国的投资规模均有了大幅的增加。
最后,跨国并购方式占对欧直接投资的比例将持续提高。跨国并购模式凭借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并占有市场份额,有效降低了进入新行业的壁垒,减少了对外投资的风险等优势,风险较小、投资收益较快,是中国企业投资欧盟的主要模式,在今后的投资中这种模式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五、结语
基于2000年以来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的数据,详细剖析了中国对欧洲ODI活动的现状、特征、动因及趋势,发现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对欧盟投资的存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总体规模仍然较小。中国企业对欧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卢森堡、德国、荷兰、意大利等老牌的欧盟国家,区域分布不均匀。中国企业对欧盟的投资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及金融业为主。与此同时,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正因为对欧盟直接投资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政府应该在积极地鼓励中国企业“走进欧盟”方面提供更多的便利,企业也应该选择合适的行业、地区以及投资方式,把握对欧洲的投资机遇。
[1]李晓峰,仲启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5-60.
[2]沙文兵.东道国特征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4(5):60-65+73+89.
[3] 姚 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D].南京:南京大学,2013.
[4]杨 挺,田云华,邹 赫.2013-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征及趋势[J].国际经济合作,2014(1):25-32.
[5]郑 磊,刘亚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对北美自贸区、欧盟、东盟投资的比较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16):22-30.
[6]赵 柯.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特征、动因及趋势[J].国际贸易,2014(6):52-56.
[7] Hanemann T,Rosen D H.China invests in Europe[J]. Rhodium Group,2012.
[责任编辑:高 瑞]
F830.5
A
1005-913X(2015)07-0026-02
2015-04-01
向鹏飞(1990-),男,湖北宜昌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