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5-12-23肖利哲田海霞
肖利哲 田海霞
摘要:全球范围内的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人才竞争战略也越来越重视。而科学进行人才竞争战略决策的前提是对企业人才竞争力的准确衡量,此问题可通过构建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得到解决。因此在深入剖析人才竞争战略实质的基础上,提出人才竞争战略的效果可分为动作性影响和非动作性影响两类的观点;并以人才需要为切入点,通过对人才择业、离职因素及最佳雇主评选等文献的分析,确认了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初选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依据权重进行指标筛选,从而构建了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此指标体系的构建,为人才竞争战略的评价及其竞争效果的衡量提供了分析方法,从而为企业科学地进行人才竞争战略决策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人才;人才竞争战略;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C934;F272.92 文献标志码:A
21世纪是人才高度竞争的时期,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现状,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才竞争战略。科学的人才竞争战略决策能够使企业在人才竞争中获得优势,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因此企业对人才竞争战略的评价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故构建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必要。
近年来,关于人才竞争及人才战略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如Li Hong以中国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中国民营企业应实施灵活的人才吸引策略;Liu songbai等从人才全球流动的角度,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战略;Liu Changrning针对跨国公司的人才本土化战略进行了研究;阳浙江等建立了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郭跃进从人才投入、环境建设和成果产出3方面构建了区域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关于人才竞争或人才战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才吸引策略的制定及在国家或区域层面上对人才战略实施效果的衡量,还没有关于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这与企业高度重视人才竞争及人才竞争战略决策的现实是极不相称的,因此本文将对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1.企业人才竞争战略分析
1.1人才的定义及企业人才的特征
王通讯、叶忠海等专家都提出了人才的定义。王通讯认为,人才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叶忠海认为,人才是那些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较高的技术和能力,能够以自己创造性劳动,对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对人类进步做出了某种较大贡献的人。《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中对人才的定义为:人才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新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上述专家及《纲要》对人才的定义基本是一致的,本文选取《纲要》中的定义,并得出人才的内涵为:第一,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第二,进行创造性劳动;第三,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
依据上述人才的定义,本文认为企业人才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新性劳动并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其特征如下:
(1)追求自我实现。与其他领域的人才相比,企业制度灵活,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企业人才自我实现的愿望更加强烈,所以说企业人才更具有追求自我实现的特征。
(2)自主性高。企业人才拥有较高的能力及技术水平,积极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会不断学习知识,并积极投身于工作,具有自主为工作付出的特征。
(3)影响力大。企业人才不仅能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同时还会对其他员工产生影响和感召。当企业人才流失严重时,将会使其他员工对企业的发展失去信心,同时流失的人才还可能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使企业蒙受损失。
(4)稀缺性。目前企业间乃至国家间积极展开人才竞争,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及企业对人才高标准的要求,拥有高技术、高技能的人才数量总是相对不足,故企业人才具有稀缺性。
(5)流动性高。由于人才能够为企业创造较多的利润,因此企业会对人才展开竞争,致使企业面临众多的竞争对手,故企业人才流动性高。
依据上述特征可知,企业人才能够为企业创造出巨大的价值,同时人才流失也可能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故对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1.2人才竞争战略含义及竞争效果分析
企业人才竞争战略是指以提高人才竞争力,获得和保持人才竞争优势为目的,能够直接对企业外部人才产生吸引作用的人才战略。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是指企业对人才争夺的能力。当企业对人才争夺的能力强时,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强;当企业对人才争夺的能力弱时,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弱。同时人才竞争战略的效果可分为动作性影响和非动作性影响两类,即当企业的人才竞争战略使对手企业的人才流动到本企业内,称这种效果为“动作性影响”;当企业的人才竞争战略能对对手企业的人才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使其流动到本企业内,称这种效果为“非动作性影响”。而这两类竞争效果是受企业间人才竞争战略竞争力差距值影响的。故有必要衡量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竞争力的强弱,因此构建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
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竞争力的强弱,集中地表现在人才对企业的综合评价上,当人才对企业的评价高时,表明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强;当人才对企业的评价低时,表明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弱,因此说人才对企业的评价,才是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竞争力的根本体现。而人才对企业的评价结果是建立在人才需要的满足上。故本文坚持满足人才自身需要即为企业人才竞争的基本观点,通过对人才择业、离职因素及最佳雇主评选等文献的分析,依据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及操作性的原则,建立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1)人才择业及离职因素分析。孟令熙等总结人才择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个人价值实现、自我发展、收入、培训、企业文化等;张勉等总结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为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组织外部因素三类。人才择业的影响因素反映着人才对需要的追求;人才流失的因素反映出人才需要没有被满足,两者都共同的反映着人才的需要。因此通过对人才择业及流失因素的分析而设计的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竞争力评价指标,就是以人才需要为依据的。
(2)雇主品牌分析。雇主品牌是公司为雇员提供的工作环境、薪水和其他利益等而树立的形象标志。雇主品牌是基于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而建立,而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来源于其需要的满足。因此良好的雇主品牌是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竞争力的又一体现。故本文以智联招聘的最佳雇主评选、中华英才网的最佳雇主评选、韬睿惠悦的卓越雇主评选及学者Berthon等提出的雇主对人才吸引力评价4个不同主体的评价指标体系为素材,提炼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4个评价指标体系简介图,如图1所示。
2.2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初选指标体系构建
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及企业人才追求自我实现和自主性高的特点,结合作者的经验,提出企业人才的需要可归纳为自我实现、快乐工作、薪酬福利3个主导层次。其中自我实现同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一致,快乐工作源于需要层次理论中对社交及尊重的需要,薪酬福利源于需要层次理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故认为可从自我实现、快乐工作、薪酬福利三方面设计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此外,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应包括人才需要类指标,还应包括人才流动成本类指标,这是由于流动成本影响着企业人才竞争实现的程度。依据上述分析,将自我实现、快乐工作、薪酬福利及人才流动成本作为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4个一级指标。
依据人才择业、人才流失的影响因素和雇主品牌评选的指标,并结合作者的经验,通过对比分析,进行归类,初步提炼出自我实现、快乐工作及薪酬福利这3个主导需要的二级指标及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的对应关系如下:自我实现类指标包括企业发展前景、人才在企业的预期成就、职业发展与地位、企业对工作认可及个人成就感和企业的社会责任5个二级指标;快乐工作类指标包括挑战性工作、工作自主性、人才与企业匹配性和工作环境4个二级指标;薪酬福利类指标包括有竞争力的薪酬和优越的福利水平两个指标。而对于人才流失成本指标,可从离职成本和求职成本两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二级与三级指标的具体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人才的自我实现、快乐工作和薪酬福利都是在企业平台的基础上而达成的,因此说人才对企业的评价其实就是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
然而自我实现、快乐工作和薪酬福利3类指标的竞争力实现还会受到人才流动成本的制约,当人才流动成本大时,即使自我实现、快乐工作及薪酬福利3类指标的综合值较大,但是由于流动成本指标的约束,将会冲减3类指标的竞争力,故在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考虑人才流动成本。
2.3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筛选与确认
本文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依权重的大小进行指标的筛选与确认。
(1)指标权重的确定。本文指标权重的确定是应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因素划分成相关联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的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方法。因此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依据表1中各因素的层次关系,可得自我实现类、快乐工作类、薪酬福利类和流动成本类各指标的权重。本文运用yaahp9.0软件,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结果如表2所示。
(2)指标筛选与确认。指标筛选是从初选指标体系中,选择出权重大的指标,以评价人才竞争战略竞争力。本文以层次分析法确定的各指标权重为基础,将指标间的权重差距及保留指标的累计权重大小作为指标筛选的依据,具体为:将指标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后,可以清晰得出相邻指标间的权重差距。当相邻指标间的权重差距小,表明指标间的重要程度类似,可归为一类进行考虑;而当相邻指标间的权重差距大,则表明指标间的重要程度差距较大,故可考虑以此为分界点,将指标分为两类,在分界点之前的指标为重要指标,分界点之后的为次重要指标。同时在选定分界点之后,还需考虑重要指标的累计权重,当累计权重过小时,所选择出的指标不能很好的代表原指标体系,故需继续分析。因此依据上述原则及表2中的各指标权重值,将各指标按照权重从大到小的次序排列,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若以指标I13为分界点,此时相邻指标间的差距较大;且保留指标的累计权重值为0.885,能较好的代表原指标体系,若以指标I4作为分界点,则剩余指标的累计权重值为0.488,其代表性仍小于0.5,故不能以此为分界点,而选择以指标I13为分界点,此时,可实现对人才竞争战略竞争力的科学评价。
因此将权重值大于I13的权重的各指标纳入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同时忽略权重值小于I13权重的各指标。故在初选指标体系中,将指标I3、I9、I10、I11、I12、I21、I22和I23删除,其余指标保留,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图3所示。
综上,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完成。该体系的自我实现类、快乐工作类、薪酬福利类及流动成本类指标的权重可依层次分析法确定的原始权重,进行综合得出最终权重或直接运用熵值法等确定;各指标值的确定,可首先运用等级评价的方法明确指标评价的标准,当指标评价的标准确定后,可依该标准,确定各指标值。至此,当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及指标值后,通过计算该指标体系的综合值,即可实现对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竞争力的评价。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较为成熟,由于篇幅限制,对此不再阐述。
3.结论
基于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本文对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这一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人才需要为切入点,通过相关文献的分析,构建了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初选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依据权重进行指标筛选及确认,最终建立了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若确定指标的权重及评价标准后,可实现对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评价,而对于竞争效果的衡量,还需确定产生动作性影响的企业间人才竞争战略竞争力差距的临界点,但由于其受市场人才供给等因素的影响,在具体问题下需具体分析,这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综上,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人才竞争战略的竞争程度及其竞争效果的确定提供了分析方法,能够为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决策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