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化进程背后的风险资本

2015-12-23刘庆振

声屏世界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资本文化

□刘庆振

文化产业化进程背后的风险资本

□刘庆振

中国的文化产业投资正处在初级阶段,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还存在着原来“一靠政府,二靠银行”的弊端,而实际上,我国现有的投资机构在性质上也多以政府财政或者银行贷款为主体,社会资本介入的比例仍然相对较少,来自风险投资机构的资本则更少。但是无论如何,文化产业恰恰具备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本文主要考察风险资本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契合点,并指出,风险资本在我国文化发展从事业到产业转变过程中的重要推动作用。

文化产业风险资本产业化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是以大量彻底性创新形式出现的。然而既有的文化事业管理制度框架以及其他传统产业结构都存在一定的惰性,不能适应新的产业发展形势,同时调整这些制度和结构也将会造成巨大的社会成本(比如这可能意味着传统产业从业者失去工作和技能)。它们会理所当然的成为新的文化产业发展阻力,文化产业化会经历一段整体社会制度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旧有的产业政策和逻辑思维占据着统治地位并进行着有力的抵抗。但是,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强大而有活力的朝阳产业,显然已经影响了当下的政策制定、产业结构和投资偏好方向。它在近十年迅速点燃了创业者、企业家和投资者的想象力,并将在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和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引发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变化。当然,如果想要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繁荣,就必须在投资模式上、在以效率最大化为目的的组织模式上、在所有社会角色的思维地图和那些对经济及社会进程起着调节和驱动作用的制度上(包括行政管理,产业政策,金融管制等),进行大量配套的变革。毕竟,我国的文化产业化需要引导大量资本迁移到文化领域,而在这个过程中,风险资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产业投资的高风险特征

我国的文化产业化起步较晚,不同门类文化产品形态差异较大,运作规律不尽相同,受到的政府管制程度不同,其所适用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也不同,具备好的商业模式和成长性的文化企业仍是少数,尚未形成规模巨大的文化航母,而是以中小型的文化企业竞争为主。这些中小文化企业大部分处于创业初期,资本积累少,有形资产少,贷款资信少,经营风险高,市场难预测,成长性模糊,同质化竞争严重。相对应的,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是文化产业投资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文化产业投入的资本是个人的创意、智力和知识等无形资产,不易衡量。文化创意及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也具有不确定性,文化创意项目或企业缺乏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这一系列的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给文化创新贴上了高风险的标签。因此,创新型的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它可能造成投资的血本无归,也可能会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伟大企业。文化产业界有二八定律之说,亦即文化创新的成功率仅为20%甚至更低。

这种高失败率导致传统的国有金融机构比如商业银行对文化领域的谨慎态度,毕竟这些机构更加重视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偏好低风险的贷款,而且由于利率等方面的限制,它们即便承担了高风险,却难以获得相应的高回报。但是,由于原有的事业管理制度,我国对文化经营单位的设立以及民营和境外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都有严格的规定,这就形成了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制度性壁垒,加之国内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投资与退出管理机制,如何在兼顾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的平衡下建构我国的文化产业投融资理论和实践体系,指导文化产业投融资活动,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毕竟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内容,但是国家意识形态对于内容的管控制度还在制约着它的发展,这些社会、文化和制度框架的惯性依赖和模糊处理,也给文化产业投资带来了极高的不确定性,风险控制难度加大。

而涉及到文化产业的投资机制,这实际上是一种资本增殖的委托代理合同关系。投资方无法观察到文化企业或融资者的行动,只能预测市场并通过最终的结果来检验这种预测,但是这种结果受到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随机事件的影响。我们不能凭借某个导演拍摄影片的票房以往业绩来对本次投资行为作出确定的结论,我们也不能凭借对创业团队的主观认定而断定这家文化企业必然会开拓出广阔的市场。可见,对于文化创业的投资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创业团队非常有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持有机会主义的心理,进行欺诈性的自利从而导致道德风险。

风险资本对文化产业的兴趣

风险本身是中性的,它意味着为了未来预期收益而牺牲现在,这种必然是一个相当直接的、确定的、可预见的牺牲,而未来能够得到什么却是间接的、不确定的和不可预见的。但是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利润,比如IDG早在1999年互联网行业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就以120万美元获得了百度4.9%的股份,而在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百度的股价曾迅速蹿升到150美元,仅百度一项投资,IDG就获得了1亿美元的投资回报,加上对搜狐、腾讯、慧聪等著名的互联网公司的投资,它的平均回报率高达500%,回报金额高达10亿美元。我们倾向于把这种偏好高风险、高回报的资本称为风险资本,它将闲置在世界各地的具有一定风险偏好的资本吸纳集中,并重新配置到那些富于冒险和创业精神的人手中,一部分用于房地产投机或者任何传统产业中可能存在的机会,另一部分资金用于改造传统产业和促进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在近几年成为风险资本的新宠,风险投资通过组合投资的方式将这些资本投向不同的文化企业或者项目以分散风险获取利润,这种投资在很多情况下无抵押担保要求,并且着眼于企业或者项目的未来。

人力资本也是文化产业和风险投资之间最本质的内在关联,这一点也使得文化产业具备了吸引风险资本的特性。文化产业是一个以原创力为核心驱动力,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获取财富的经济活动,它是一个非常注重人本价值的产业。而最明确承认人力资本价值,从理论到实践均认可人力资本价值的投资机制,就是风险投资机制。风险投资将人力资本以及知识产权视为有价值、可投资的资源,帮助这些创意、创新企业实现从人力资源向市场价值的转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风险投资承担了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种巨大的风险,因此,作为一种回报,它们在前期进入的时候,通常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就可以分享到人力资本以及知识产权在未来高成长中的高增值。从这个角度上看,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而更多的表现为劳动雇佣资本的关系。文化产业中的人力资源凭借自身的智慧创造,使风险资本投资者作为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合作伙伴而存在,并以高额的投资回报作为条件雇佣了风险资本。这是一种让资本服务于人才的新的经营机制。

当然,风险资本介入文化领域,还会积极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并在很大程度上给予指导。那些具有成功企业及运营经验的创业家也可能会被引入到风险投资机构,与风险投资家一起寻找项目、识别项目,开拓新的事业,甚至代表风险投资方进驻被投企业,担任高管。风险投资家往往也是被投企业的重要投资顾问,为企业的发展战略、重大决策提供参考建议,风险资本进入之后还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融资。这就对企业本身的经营风险和创业者的道德风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监督作用,较早地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控制资金流向和流量等方式规避风险,帮助企业的运营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风险资本助力文化产业化进程

一个产业的发展要经历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文化产业化过程涵盖了产业从形成到成熟的整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的不同阶段,风险资本与文化产业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风险资本尤其喜欢文化产业这种新兴的产业。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正处在形成期向成长期的过渡阶段,大量寻找盈利机会的风险资本蜂拥而至。虽然文化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没有成长为支柱产业,但是它创造的高增长率和利润率却符合风险资本的偏好。文化领域的重大创新已经或者有望获得快速的增长和超额的利润,新内容、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在风险资本支持下显示了它们巨大的潜力。这时,市场上仍然存在着大量潜在的可投资货币,这是在传统产业增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它们也同样在寻找机会。而文化产业惊人的增长速度和利润表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进入,更加物美价廉的文化产品大规模进入消费领域。

但是,毕竟风险资本更倾向于使创业者(生产资本)别无选择地按照金融逻辑而非产业逻辑行事,并且使之屈服于它的标准。它将从文化产业获得巨大收益视为必然,也期待着从每一次和每一种投资中获取厚利,而不满足于较少的数量。这时,风险资本并不为还不够发达的文化生产提供资金,而是会发展出复杂的金融工具以实现钱生钱的目的,再加上金融领域较高的预期利润,使得很多原本的生产资本不愿意参与到生产活动中去,反而流向金融领域。这样,围绕着文化企业及相关的文化基础设施,金融开始热炒,并可能迅速形成泡沫并急剧膨胀。十几年之前的互联网泡沫就是如此。在概念炒作和风险资本运作的鼓噪声中,人们对文化产业的信心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投资加入其中。文化产业发展初期必然会经历这样一段投资狂热期,大量的金融资本过度关注了企业估值而不是按照产业自身规律进行生产。比如2013年一家刚完成几部作品的影视公司估值动辄十几亿人民币,这种潜在盈利的生产和对利润的现实要求之间不平衡状况日益加剧,最终会导致文化产业投资泡沫破灭。虽然这对于很多投资者而言可能损失惨重,但是无疑,风险资本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产业成长,使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得以建立、市场环境得以完备。

之后,市场会重新建立更广泛的金融资本而不仅仅是风险资本和生产资本之间的适当关系,生产资本被明确视为文化产业的财富创造者,金融资本则发展成为财富创造的促进者而非投机者,二者在什么是值得进行并且有前景的投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金融资本能够从文化产业成长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利润,同时也会促进文化产业真实增长和真实红利的发生,这显然已经演变为一场正和游戏。未来,文化产业的成熟和繁荣阶段,更可能是在生产资本而不是金融资本的主导下发生的。金融资本是流动着的,它并不积累文化生产能力或产品营销经验。随着一些企业变得足够强大,向垄断过渡的并购浪潮就开始了,比如华谊兄弟、百度、腾讯等,追寻投资机会的巨额资金为这些兼并、收购、多元化和海外扩张等行动提供了方便。之后,文化产业最终成为传统产业并逐渐衰退。实际上,在文化产业的成熟阶段,对于风险资本而言,它在其中获得丰厚回报的机会已经较文化产业发展初期减少很多,但是它已经在客观上促使文化产业完成了它的产业化进程。这时候,风险资本会选择从文化领域流出成为“闲置资本”并开始寻找其他有利可图的新兴产业,展开新一轮的风险资本与新兴产业的热恋阶段。

结论:风险资本、文化产业与产业结构变迁

在产业变迁的过程中,曾经作为增长引擎的传统产业(比如钢铁、制造等)开始遭遇市场饱和、规模效益递减、增长放缓、利润下降等困境,它们在获得了规模经济最后一些好处之后,却反而受到了巨额固定投资的强力束缚。这时候,文化领域的创新却层出不穷,创新可能意味着丰厚的利润,也可能意味着巨大的损失。正是因为风险资本家手中掌握着寻求利润的大量资本,文化创新才有可能获得资金的支持从而转变为商业现实以及产业繁荣。尤其是当在传统领域的投资回报越来越低、投资机会越来越少、投资前景越来越渺茫的时候,风险资本会更加倾向于支持新兴产业的创新想法,尽管这样做也存在着失败的可能性。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期阶段,风险资本(在我国特殊背景下,还包括土豪资本)将会是它成长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文化创新和生产扩大。因此,我们要适时调整对于风险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利用好风险资本自身强烈的投机心态和对试错性文化创新的支持,引导风险资本看好的企业充分挖掘文化产业存在的巨大潜力。这样,我国的文化产业化就能够快速发展起来。当文化产业进入成长和成熟阶段,产业政策和社会制度也已经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充满活力的扩张和规模经济也具备了相应的条件。这时候金融产业中的各种资本类型包括风险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更多的表现为促进增长而不是投机了,它已经与文化领域的生产资本更直接地结合在一起,并且生产资本会在文化发展和产业增长过程中发挥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产业已经形成整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已经基本实现。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栏目责编:陈道生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资本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