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律“门外汉”的华丽转身

2015-12-22朱珠

检察风云 2015年24期
关键词:门外汉检察业务监所

朱珠

2015年10月16日,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执行检察业务活动落下帷幕。在这个云集全国刑事执行检察业务高手的战场上,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检察院石惠敏突破重围,获得了“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执行检察业务能手”称号。至此,石惠敏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从数学系走入技术科

22岁结束大学学业后,石惠敏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杨浦检察院工作。初来检察院,石惠敏接手了院里的电脑办案软件管理和维护工作。在同事的印象中,石惠敏是一个内向的、慢热的女孩,总是勤勤恳恳地埋头苦干,从不抱怨。每当遇到服务器大调整的时候,为了不打扰到正常的上班秩序,石惠敏和其他几个技术员总是将大调整的工作放在周末进行。逢年过节,技术科作为后勤保障的一员,也需要有人值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机房报警器出了故障,自动报警到了我的手机上。那是凌晨1点多,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打车去了单位!”得知是误报后,为了防止事故突发,石惠敏就在办公室躺椅上睡了一晚。在技术科的7年里,石惠敏从来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长假。技术科只有石惠敏一个女孩子,加班的时候有些不便,但即使这样,石惠敏仍然积极参与加班,按照工作分配完成任务而毫无怨言。

“技术科的工作关键是繁琐费时,有时需要在周末,拿着整个大楼的钥匙,打开每个办公室的电脑进行更新。”石惠敏回忆道:“平时上班时办案软件也会出问题,就会向我们报修,忙的时候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我连坐电梯都嫌慢!”技术科的工作背后有着看不到的辛劳,却也磨练了石惠敏的意志,培养了她吃苦耐劳的精神。一丝不苟、勤勤恳恳,都为她日后的成绩奠定了优良的基础。

用认真书写人生

2012年,石惠敏被分配至驻看守所检察室工作。一提起看守所,人们总是不由地将它与陡立的高墙、冰凉的铁门、密布的电网联系起来,石惠敏也不例外:“以前接触的都是生活中阳光积极的一面,刚进看守所的时候,突然接触到这样的阴暗面,难免是紧张、害怕的,只能通过多巡监、多和管教沟通交流来增强信心、熟悉环境。”慢慢地,石惠敏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投入到更加积极的学习中。她就像是奔腾的海浪,无论遇到多大的岛屿和暗礁,都能激荡起美丽的浪花。

今年10月,石惠敏代表上海检察机关参加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执行比赛并载誉而归。但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检察机关的业务精英,竟是华师大数学系毕业的法律“门外汉”!师出华师大数学系,石惠敏对数据有着异常的敏感性。理科思维让她做事情“方即为方,圆即为圆”,从来都是规规矩矩地走流程,没有一丝马虎和偏差。在检察院技术科的几年间,奔走在各个业务部门的石惠敏渐渐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没有任何犹豫,她开始备考司法考试。司法考试包含法理学、宪法、刑法等14门核心科目,成千上万的法律条文和法律文书,一切投机都是枉然。石惠敏迎难而上,抱着“只要认真付出就能有收获”的信念,两年就啃下了司法考试这块硬骨头。

2012年,石惠敏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在职研究生的硕士文凭。“小石学习能力强,通透法条,归类有条理,思维创新,总是能抛出问题并积极解决。”监所科的老同志这样评价她。石惠敏勇于钻研,总是虚心地向老同志请教相关工作经验和方法,并积极地与自己的理论学习相结合。“作为非法律专业出身的理科生,在监所科我还是很缺少经验的。我能做的就是好好地读书,扎扎实实学习法律知识,将我缺失的那些理论知识先补补全,才能进一步地去运用和实践。”在整个监所科里,她就是监所检察业务的百科全书。在监所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讨论中,石惠敏也总能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石惠敏常常说:“即使是犯罪嫌疑人,他们的相关权利也应该得到保障。”大到羁押期限和人身尊严,小到一日三餐和生活点滴,石惠敏总是积极保障每一个犯罪嫌疑人应有的权利。“有次在监区巡视时,我发现有一个女犯罪嫌疑人经常呕吐。我原本以為她身体不适,没想到她竟有孕在身。她对于相关法律一无所知,并不知晓自己不宜羁押。我立即结合案情对羁押必要性进行了审查,认定该犯罪嫌疑人释放不至于发生社会危险,提出对该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

还有一次,因为兄弟之间的样貌相似难以辨别,一个犯罪嫌疑人冒用自己未成年弟弟的身份试图减轻处罚。石惠敏发现后,一边向公诉部门通报,联系公安部门展开相关调查,对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进行核实;一边与该嫌疑人谈心,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分析盗用身份证会给其弟弟带来的不良影响,使犯罪嫌疑人承认了自己的不良行为,最终法院通过再审程序进行改判。石惠敏不仅维护了法律的权威,也保障了第三方的相关权利。

到监所科工作3年多,从未离开过寂寞的“高墙”,石惠敏却在这里作出了实绩:为推进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规范办案机制,提高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实效,强化人权司法保障,石惠敏在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的同时,协同监所科提出“建立羁押必要性审查量化评估机制”、“实行专人分类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成立羁押必要性审查评估小组”等多种创新举措;为了防止因案卷、证据移送程序不规范或案由罪名信息填写有误导致超期羁押等侵犯在押人员合法权益问题的出现,石惠敏制发监所检察建议书26份,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予以及时改进;积极参与完成“规范留所服刑罪犯帮教、出所衔接、刑释服务工作”等专项检察项目,通过加强和规范看守所内服刑犯罪监管改造工作,引领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帮教,解决落实安置帮困措施,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她关于监所检察开展留所服刑罪犯帮教安置工作的调研文章,被用作京津沪渝监所检察工作论坛交流材料。

此次她又代表上海检察机关参加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执行检察的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只想认认真真地完成好手上的每件事。”或许这才是最简单亦最难的成功之道吧!从数学系到技术科,再从技术科到监所科,石惠敏干一行就能干好一行,她用自己的扎实勤奋铺路,走在了多彩的人生征途上。

责任重于泰山

第一次与石惠敏接触,很容易发现她是个内向的人。她从不刻意提高自己的存在感,“总是默默地帮人家处理好问题然后离开”。“小石是一个内向、低调的人,她总是安安静静地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埋头读书,在业务上扎扎实实地钻研。但她也是我们部门的业务精英,只要业务上有问题向她请教,她总能认真地为你解答。”同事们这样评价她。此次参加全国刑事执行检察业务比赛,原本只是在上海检察系统中竞争代表,直到获得上海刑事执行检察比赛的第三名,石惠敏才引起了众人的关注。代表上海检察机关去全国参赛,在历时三个月的比赛培训中,石惠敏借鉴老同志的经验,通过列图表的方式,将法律文书送达、社会矫正等各种易混淆的时间进行比较,把繁杂、细碎的知识整理得井井有条。

在这样一个全国检察刑事执行业务精英云集的赛场上,石惠敏沉稳冷静,谈吐自然,收放自如,令众人为她振奋。“站在那样一个大舞台上,我甚至紧张得有点双腿哆嗦。但我必须尽力克服紧张和内向,向大家展示我的能力。我不能丢人,因为我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个人,不仅仅是杨浦检察院,更是上海检察机关。我个人不重要,但集体给了我机会,他们相信我,我必定要全力以赴,为集体争取荣誉。”石惠敏坚定地说:“我很高兴这次比赛能够获奖,当然,获奖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结识了一批有见识有经验的业务精英,我有了更多业务交流和学习的对象。我要学习的业务知识还有很多,此次比赛,经历才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比赛结束回到工作岗位,石惠敏更是将自己在比赛中整理的知识和收获与同事们进行交流分享。“我希望能够以此次比赛为契机,为单位将来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通过比赛和相关经验交流,我不仅更爱我的职业了,整个部门的学习和交流氛围也更加好了。”石惠敏干一行爱一行,用她的勤奋、刻苦、执著不断感染着周围的同志。“只要认真,终有回报。”石惠敏始终以此为信条并不断履行。

“无论是工作抑或家庭,要说有什么推动我不断前进,那就是责任感。”怀孕期间正值单位工作繁忙之际,石惠敏仍坚守岗位,积极主动地分担。谈及自己的宝贝女儿糖果,石惠敏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是周五下班回家,周日我就生下了寶宝,一直到生宝宝的前两天,我还在忙于工作。”谈及这些年来家人给予的支持,石惠敏更是满满的感动:“当时工作忙,我抵抗力又不太好,于是得了肺结核,被迫与孩子隔离,尽量少和她接触。我的先生没有一丝抱怨,一边照顾我一边工作,公公婆婆也天天守在我的病床前,帮忙照料着我和孩子,我很感恩。”

参加此次全国刑事执行检察业务比赛,石惠敏之所以能全心投入,更离不开家人的理解支持:“孩子还在上学前班,比赛培训之际正值暑假前期,婆婆因为腰椎病刚做了手术,要卧床3个月,先生又要上班。我只能提前把孩子接出来送到了我妈妈那里。妈妈住得远,我和先生又忙,三个多月都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才能见上孩子一面。”石惠敏对女儿是有些歉疚的,因为工作的原因,一个暑假都没有时间陪伴她,每次周末把孩子送走之际,看着孩子不舍的眼神,石惠敏于心不忍,却又无可奈何。“我是希望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我更想自己培养教育我的孩子。可能我做得还不够好,但我正在努力当中。”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欢

门外汉检察业务监所
“智慧监所”建设的理念、特点及影响
刍议新时期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检察业务考评机制
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在基层检察机关使用现状的几点思考
检察机关党建工作的相关思考
条形码技术在公安监所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理念的公安监所智能视频监控
公安监所智能送药车的开发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