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发式教学在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2015-12-22程远征张丽平韩玮娜阎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5期
关键词: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启发式教学

程远征 张丽平 韩玮娜 阎芳

摘要:本文首先强调了药学专业学生学习《无机化学》的重要性和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然后从“设疑引学、辨疑解难、释疑巩固、留疑温故、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五个方面总结了启发式教学模式在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初步实践。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药学专业;《无机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187-03

Abstract: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inorganic chemistry of pharmacy students,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 The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question for teaching,discussion and solvility of problems,consolidation of key points,review of content learned before,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exerimen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actice of heuristics education in inorganic chemistry teaching of pharmacy specialty.

Keywords:heuristics education; pharmacy specialty; inorganic chemistry

药学科学的任务是研制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身体健康和保护劳动力的药物,并揭示了药物与人体及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无论是合成药物的研发、天然药物的提取,还是药物剂型、药理和毒理研究,都离不开化学知识。《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的第一门有关化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无机化学的学习,可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与药物化学等学科的知识。无机化学的特点是知识点众多,涉及化学理论复杂,不容易形成具象思维,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困难,造成学生专业学习效果的下降。而且随着药学本科教学由化学—药学模式向化学—生物—药学模式的转变,各类课程的课时数逐渐减少。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启发式综合教学方法对药学专业《无机化学》进行教学改革,目的就是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实施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提升药学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求知的过程比掌握现成知识更重要。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所学知识。下面把我们在最近两年的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疑引学

在经历了高中课程的改革之后,刚刚步入大学的同学会将“化学不重要”这种惯性思维延续到大学的学习过程中,而且化学与实际生活的关联看起来又不是那么明显,这从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导入新课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启发式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如果课程内容的导入能创设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将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1]。在讲解每一章之前都会布置一些预习题,并且预习的题目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好充分的预习,教师要亲自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真正了解预习到底应该怎么做,并且通过预习可以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讲溶胶的性质前,设计了两个非常有趣的问题:(1)为什么洗衣粉可以将衣服洗干净?(2)如何检验临床注射用溶液有无乳光现象?这样带着寻找答案的强烈欲望来预习,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思维会更加活跃。在后面的讲解过程中,教师给出答案,并且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讲到胶束的形成时,学生明白了洗衣粉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再加以说明适量的洗衣粉在水中以球形结构存在,可以将油渍或其他有机物裹在其中形成胶束,达到去污的最佳效果。而洗衣粉的量过少时,在水的表面形成薄膜,过多则形成圆柱形或板层形结构,去污效果不好。

二、辨疑解难

启发讨论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要求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适时点拨、指导,使部分问题在讨论中得到解决。通过预习,学生对新课程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已经有所了解,对于通过预习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评价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对讨论过程中学生提出的独创性见解给予充分鼓励,然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点串讲,形成前后贯通的系统性的知识网络。对于一些简单易于自学的内容不讲或少讲,而对于重点、难点,要有目的的设计问题,启发学生,并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为学生打开思路,通过讨论,互相补充,水到渠成的掌握知识。

例如讲“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这一知识点时,让不同的学生分别讲解共价键的三个特点:最大重叠原理、饱和性和方向性。三个特点单独记忆理解比较抽象,其实这三个特点看似独立,又是紧密相关的。学生讲解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把这三个知识点相互串连起来:问题1:原子轨道为什么要重叠?(讲解:两个原子的原子轨道重叠了,才能保证各自的单电子为共用电子)问题2:为什么原子轨道要最大重叠?(讲解:原子轨道重叠的越多,共用电子对离成键原子越近,系统能量越低,共价键越牢固)问题3:怎么保证原子轨道可以最大重叠?(讲解:原子轨道在空间有一定的伸展方向,沿着一定的方向才能保证有最大重叠,形成的共价键也就更加稳定)。这三个问题各自对应共价键的一个特点又环环相扣,通过回答这三个问题把共价键的形成自然而然融会贯通,最后归结为一点就是要形成稳定的共价键,形成稳定的分子结构。endprint

三、释疑巩固

释疑巩固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环节,由于经过自学、讨论,大多数学生对课程内容已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教师必须突出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进行精讲、归纳,不必面面俱到。该过程中要系统讲解,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便学生容易掌握。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我们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陋习,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在课下自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解惑答疑。我们采用的是课堂与课下相结合的办法,讲授新内容时,遇到重点和难点,改变以往反复讲解的做法,讲一遍后即给学生适当的时间思考讨论,提出疑问,然后根据提问有针对性地讲解,这样避免了教师授课的盲目性。另外,每讲完一章或几章,开设一节习题课,把提前收集上来的学生提出的疑问集中讲解,而不是从头到尾把课后习题讲一遍。若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则通过发邮件或利用理论课和实验课课间的时间向授课教师求教。当然,教师对待学生的疑问不要简单的告诉答案,而要采用启发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逐步向正确答案靠近直至解决问题。

四、留疑温故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求知的过程比掌握现成知识更重要。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停留在记忆、理解和简单运用的水平上,对一些较复杂的综合类型题不会做,即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缺乏发散式思维。而且学生有了学好《无机化学》的愿望并不能保证每一堂课都能得到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也就是说,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给学生讲答案,首要的任务是给学生提出问题,好的问题比答案作用要大。只有学生感到所提问题的意义和力量,或者感到所提问题的趣味和价值,他们才肯努力去寻求解答。因此,教师可将授课内容分编成若干个启发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求知愿望,积极地投人学习。我们还可以在每一章结束后,布置一定量的课外作业,其中有1~2题为挑战性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积极思考,在做作业过程中温习知识、掌握知识,启发学习新知识。在温故中达到启发新知识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为后面的实验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讲“完光度分析法”这一节内容时,让学生预习《分光光度法测铁含量》这一实验内容,提出几个问题,每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每组准备查阅一个问题的相关内容,上课时给全班同学讲解。布置如下问题:(1)该实验涉及到已经学过的哪些知识点?基本实验原理主要涉及哪些章节内容?(2)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如配制好溶液后为什么要静置15~20分钟以后再测吸光度?(3)为什么加入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加入HAc-NaAc溶液的作用是什么?(4)为什么要寻找最大吸收波长?如何寻找?实验课开始后,让各个学习小组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检察学生的预习效果。

五、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观察到各种奇妙的现象,因此利用实验课进行启发式教学是很好的实践机会。我们改变以往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练习的教学模式,讲解实验时结合理论知识并不断启发学生回答问题,把实验内容与理论知识的结合点讲解和引导出来,让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去思考理论课所学内容的指导意义在哪里,同时反过来通过实验现象来巩固学过的理论知识。实验课上充分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鼓励学生互教互学,教师适时给予启发、引导和辅导。更重要的是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思考,提倡对做过的实验进行改进,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

例如《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这一实验,我们先开设设计性实验,预习时要求学生自己写明实验原理,并根据原理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列出实验仪器及试剂的名称、规格和浓度等,写出实验的具体步骤,如基准物质的选择,碱溶液的配制、标定,指示剂的选择等。上课时教师先对每位同学的实验设计把关,分析可行性,再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条件提出修改意见,最终在确定实验方案后,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计算实验结果,并进行结果分析。设计实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如最好选用白醋等,当然如果有学生坚持用有颜色的醋,我们也要提示学生考虑样品的预处理,否则会影响终点的判断。

总之,通过上述五个环节的训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启发式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环节灵活多样,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于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

参考文献:

[1]杨家林.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2004,2(2):96.

基金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2年度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2012-FF-123,2012-SY-42)

作者简介:程远征(1979-),男(汉族),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医用化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通讯作者:阎芳(1965-),女(汉族),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医用化学教学与研究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启发式教学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步探索
分析大学无机化学新实验内容的设计及实践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分子轨道理论在无机化学中的案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