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2015-12-22王建平屠义强陈启飞段金辉江召兵
王建平 屠义强 陈启飞 段金辉 江召兵
摘要:剖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本质和主要环节,重点就教学理念、教师工作、学生工作、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开展了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并提出了“翻转课堂”总体设计、“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方案,总结了“翻转课堂”课前准备、课程实施、课后拓展等环节的主要工作,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067-03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教育的功能本质上就是要唤醒学生的自觉,对于学生来说,我要学,才有可能实现教育;要我学,则远离了教育的本质。人的自我教育才是唯一有效的教育。”“翻转课堂”的关键就是对学生内驱力的激发,就是学生学习上“自主当家”。
“翻转课堂”教学一般需要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网上资源建设、教学准备、“在线教学”、“翻转课堂”、课后拓展评价、综合考核等环节。
本文试图从教学理念、教师工作、学生工作、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将“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加以对比分析。
一、教学理念明显不同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备课,在教室里进行授课,讲重点、讲概念、讲各个知识点,带领学生进行公式推导,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布置作业让学生独自完成,以按照教学计划掌握有关知识。
“翻转课堂”是学生首先按照教师布置的自学指导书,进行自主学习,进行小组或者独自思考,再到教室来通过教师的安排,分别进行测试、教师精讲、课堂讨论、交流展示、相互提问、课堂练习等环节,使得学生按照教学计划掌握有关知识,并在课后有所拓展。
二、教学工作重点各有差异
(一)教学准备阶段
“翻转课堂”是选择教学内容(章节)进行设计,需要依托在线教学系统的平台,布置一系列的教学预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材及辅导书,需要指出学习的范围或者章节。
2.典型案例,包括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主要是能够直接与本次课程知识点相关的案例。
3.教学视频,属于微课精讲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采集和制作,主要是提出本次课程中知识点的背景,需要掌握的知识面,以及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难点等。
4.课堂研讨主题,便于掌控学生在课堂里的研讨范围和重点,一般要包括全部知识内容,可以进行模块化设置。
5.参考文献,按照专题内容,列举相关论文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课后拓展,也提倡学生自行收集。
6.自学指导书,按照教学设计进行编制,便于学生学习。
7.课前测试题,主要包括本次课程的知识点,有易有难,能够反映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二)教学实施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也可以采用研讨式、案例式、双语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但是课堂教学上还是以教师进行讲解、组织研讨为主,学生是被动进行的。
在“翻转课堂”的实施中,教师首先在课前提出具有引导效果的问题,开展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测试,教师通过微课视频或者微课精讲进行引导,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相互提问,最后进行总结讲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全程掌控和适时调整。
(三)课后拓展阶段
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后主要开展辅导活动,对没有参加课程,或者参加课程后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加以个别辅导,也有针对课后作业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辅导,针对个别情况,也对预习内容进行指导。
“翻转课堂”的课后,主要是针对提供的参考文献(书籍、论文)进行自主拓展学习,教授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论文内容从简单(部分内容的读书感想)到丰富(加入自己的思想),从小篇幅(2000字左右)到大篇幅(4000字左右)。
三、学生学习任务重点不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中,学生的变化尤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环节。
1.课前。传统教学模式是做好上次课程后的作业,大体了解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即可;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中,学生首先要根据教师布置的“自学指导书”开展自主学习,然后按照要求,重点准备小组展示内容,还需要对各组互问的内容加以准备,直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中。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聆听教师的讲解,思维紧跟教师的讲解走(当然不免有不少开小差的),根据教师的布置参与研讨、交流、练习等;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中,学生首先要接受课前测试,以便教师评估自学效果;在听取教师精讲后,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研讨,而研讨环节几乎涉及到每名学生;接着,进行小组学习效果的展示,各小组相互质询提问等;最后进行课堂练习。这个过程是饱满的,涉及到每名学生,因此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关注度、参与度。
3.课后。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中,在完成基本作业的基础上,主要是知识拓展,撰写论文。在实践中,一门课程可以安排撰写两篇论文,第一篇要求较低,属于练手,可以是其他文献的读后感;第二篇要提高要求,撰写有关知识点的相关论文,要求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环节区各有侧重
在充分的课前准备基础上,“翻转课堂”教学实施也有一定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课前测试、微课精讲、互动研讨、小组展示、各组互问、课堂练习、总结讲评等环节。当然,每名教师具体实施中,还可以进行环节的适当裁剪、补充,例如可以增加案例分析、学生总结等环节。
1.课前测试。根据预先学习内容进行课堂测试,8~10分钟,主要检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一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二是检查自主学习效果,为课堂下一步讲解打下基础。
2.微课精讲。主要是针对本次课程的知识背景、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知识点的重难点问题、容易忽略的问题进行牵引式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全面理解、把握相关知识。
3.互动研讨。教授主导,学生讨论,讨论可以是随机点名、顺序点名或者自主发言的形式,而随机点名更好,可以促使学生课前全面掌握所有的知识内容。教师将讨论内容做成模块化的课件,进行链接,可以随时掌控研讨进程,不使课堂失控。
4.小组展示。按照教师课前布置的内容,各组有重点地进行准备,需要制作PPT课件,由一人汇报、其余人补充,是对研讨知识点的扩展。
5.各组互问:小组课前准备好问题,进行小组间互问,即第一组问第二组问题、第二组问第三组问题、第三组问第一组问题,教师对提出问题的质量、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综合评判。因此在提问前,问题是保密的,需要回答问题的一方根据专业知识及时解答。
6.总结讲评:对重要知识、课堂表现的组(人),进行总结、讲评。
五、教学综合效果差异明显
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改革能否成功,主要看教学效果是否有所改善。通过“翻转课堂”的实施,可以预见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写作论文、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和其他能力方面都会有所提高。
1.知识。传统教学模式主要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而“翻转课堂”使得学生增长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飞跃。
2.技能。传统教学模式重点是使得学生学会专业技能,而“翻转课堂”还锻炼了研讨、交流、质询、反思等技能。
3.撰写论文。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做作业,部分也有些论文;而“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自选题目、自选内容进行撰写,还得加上自己的思考。
4.解决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回答老师的问题,而“翻转课堂”还锻炼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小组合作。进行小组协作,在“翻转课堂”中更为重要,从小组的展示准备、小组之间的问题PK等环节,体现了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6.其他能力。“翻转课堂”还有效地锻炼了课件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等。
7.情感态度。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产生思维的惰性、学习的被动性、动手能力差和“得过且过”的学习情感,通过“翻转课堂”对学生有所触动,当然,不能期望通过一二节课程的试点,或者一两门课程的“翻转课堂”努力,能够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我们认为,“翻转课堂”在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对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相当有益。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2]王芳.翻转课堂,未来课堂教学模式[J].中小学电教,2013,(6).
[3]张萍.论基于微课的高职英语翻转课堂设计[J].才智,2014,(32).
[4]王红,赵蔚,孙立会,刘红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8).
[5]王红,赵蔚,孙立会,刘红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