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与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

2015-12-22熊燃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4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熊燃

摘要:职业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的实施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事关千百万学生和家庭的发展。本文就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进行理论探讨,以期能够对职业教育工作者开展学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005-0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经过十多年的大调整、大改革、大发展,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就业导向清晰,服务发展任务明确,产教融合特征突出,工学结合模式鲜明,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接受和重视。然而,面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使职教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与职业,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引起职业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技能水平精、综合职业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摆在职业院校同仁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可持续发展

随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空前恶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态失衡逐渐被打破、资源枯竭等日渐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鉴于此,国际社会把目光集中到了世界的环境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对策和办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将其列入国际社会的公共议程。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L.布朗的《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到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所通过的两个纲领性文件——《里约宣言》和《二十一世纪议程》,再到1994年的世界人口与发展会议和1995年的哥本哈根世界首脑会议,多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上的表述很多,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广泛。表述中提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不构成危害的发展。”这样的表述能让我们更好地思考环境和生态失衡问题。

在这里,可持续发展理论被逐步明确界定为三个命题:其一,人类的发展不能削弱自然界多样性生存的能力;其二,这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削弱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其三,当代人的发展不能削弱和影响后代人的发展。从这三个命题中,我们不难看出,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这样说,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和关键。[1]

二、人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1994年在埃及开罗召开的主题为“人口、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人口与发展大会同样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2]。这就意味着人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为可持续发展主体的人,既包括整体的人,即人类;也包括个体的人,即每个人。这里仅就个体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问题谈谈管见。基于每个人发展的内在属性和外部环境的现实性问题,根据个体人发展的动力、目标、条件、方式、频率、结果等,我们把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人的脑力和体力得到充分发挥,生存环境得到充分利用,个性臻美完善与和谐,生命、家庭和事业沿袭与繁荣的道德感充分满足条件下的人的终极目标实现”。这一定义可以从以下维度来理解。

在个人发展的内容和目标上,人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人生命与家庭的沿袭、个性的全面发展与人性的全面占有、情感与良心的回归、事业与追求的繁荣、个人价值的释放与彰显、财富与荣誉的获取、人际关系的和谐等方面。发展的内容和目标因不同的人、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不同。

在个人发展的环境上,要把握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相应的发展环境。人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实现与他人的和谐,要在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原则下与他人交往,通过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为自身的成长提供健康的人际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每一个个体都要关注持续性发展和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要在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等关系的正确处理中,为个人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再次,人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和谐自然,要善于保护自然,使每一个个体成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3]

在个人发展的内在因素上,每个人的发展都与身和心、知和行、情和意等不同层面的因素有关,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持健康的心理、调适自己的情绪、知行合一,身心和谐。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自身平衡,身心相背,功能紊乱,是绝对谈不上可持续发展的。

在个人发展方向上,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的潜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是支持人的各内在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指外在目标诸如头衔、官位、职称、学位等的提高。把德、识、才、学和健康等都纳入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追求中,人的可持续发展才真正有可能实现。[4]

在发展方式上,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自身的继承性,今天的发展可能成为今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此外,人的发展是一个连续而不间断的伴随终生的发展过程,其发展的频率可以因人生的不同年龄、不同条件、奋斗经历等有所不同,或前段快后段慢,或前段慢后段快,但没有尽头。人的发展如果非正常终结,无论其发展快与慢,都是不可取的。资料显示,数年前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3.14岁,比北京市平均寿命75.33岁低了22.19岁。深圳10余年间,开创特区的精英已有3000人去世,平均年龄只有51.2岁。[5]这种透支脑力和体力而提前终结的发展不能称其为人的可持续发展。

三、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

1.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分析。职业院校的学生在社会上所形成的印象是:普通教育的下等生、中考或高考的失败者,他们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不好、自主学习能力缺乏,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大;不少学生价值观偏向模糊、摇摆、模棱两可,自我中心意识强,他们重个人、轻集体,重索取、轻奉献,重享乐、轻奋斗;自卑心理重,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发展的信心不足;行为习惯不好,沉迷于网络或游戏,组织纪律涣散,不少学生养成了说粗话、抽烟、酗酒、说谎等毛病和陋习。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不少中职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成绩不是很好,在初中任课教师心中缺乏培养的希望或已经被列入重点高中升学率的“分母”了,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调查显示,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有34.4%的学生是没有书读,不得已而读中职的;有17.6%的学生被父母逼着读的中职;有68.3%的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有5.2%的中职学生辍学或肄业。

高职学生来源具有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有普通高考最后一批录取的文理科学生,有通过文化测试和技能高考录取的中职毕业生,有通过文化考试加技能测试单独招生录取的中职或技校毕业生,等等。作为普通高考的失利者或失败者,作为有着“底气不足”的中职学习经历,高职学生个人理想与客观现实存在矛盾,他们怀疑自己,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自卑心理。调查发现,有16.2%的高职学生是带着矛盾的心理被父母强迫进入高职学习的,他们有的想复读,有的想就业,有的想走本科自考助学、成人本科、出国就读等其他渠道的升学之路,发展目标难以确定;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没有计划,纪律松懈,考试盲目应付,挂科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挂科一半以上;部分高职学生发展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缺乏练技能精技能的积极性;少数高职学生对高职学习生活、学习环境难以适应,生活自理能力差,逆反心理严重,面对学习的压力、就业的挑战,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不仅仅是解决占适龄学生一半比例职业院校学生的教育和发展问题,解决国家大量适龄青年就业问题与社会稳定问题;而且是解决占适龄学生一半比例广大家长对子女的希望和发展问题,解决在经济社会新常态下、在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资本红利转变的新形势下,适需对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相关问题。

2.在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如何获得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是具有中国国情的一种体制类型,接受职业教育全日制学生已占适龄学生的一半左右。初中毕业生的上升通道为普通高中和中职,在普职比为1∶1的政策要求下,中职在校学生与高中在校学生基本持平;高职教育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率35%左右,高职教育贡献了17%左右;近600所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本科的转型,进一步提升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比重和层次。基于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属性,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概念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加以诠释。

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而言,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指作为个体的人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连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追求个体素质的不断完善、和谐和臻美。[6]从人的可持续发展入手思考职业院校中的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职业院校学生完成三年中职或三年高职阶段的职业院校教育后,不仅仅具备满足当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还要让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完成一次性就业,使学生能够具备个人发展的身心素质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以及基础,工作若干年后,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知识不断更新需要和职业的迁移转换等,依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特定的发展时期内,可持续性发展要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学生的需要,以及职业发展对当时社会实际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行特定的可持续发展。[7]

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概念,目前说法很多。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江柯认为,“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即其创造性能力,是指高职学生在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中,连续不断学习、积累、开拓、进取,将知识、经验转化新产品、新技术,并能够适应社会,不断提高的潜在发展能力”。[8]该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职业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涵盖多方面能力,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创造性能力。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邱学林认为,“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高职院校的学生完成三年阶段的学校教育后,不仅仅具有满足当前就业需要的技能和本领,更重要的是面对今后社会复杂多变的环境和知识的更新需要继续发展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环境能力、灵活变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9]该概念表达不够全面,因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还应该包括人自身个性的日臻完善。笔者比较认同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齐宁的概念表达,即职业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个体自身具有的可持续发展态势的能力,即持续不断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完善其个性的能力,进而使个体有意识地自觉地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发展规律,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提升自身生存发展质量与层次,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的目的,以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6]

3.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解析。基于上述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概念,其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协调发展。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全面、协调发展为前提和基础。全面发展,一方面职业院校从产、学、研、用诸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持续性发展,让每一个职业院校的学生都能在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获得有机发展,在学习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2)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顺利实现当期目标。职业院校是学生就业的前站,是职业规划与选择的调度室。职业院校学生完成三年中职或高职阶段的学校教育后,凭借已有的知识、技能、素质,健康的心理,日渐成熟的个性,较高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能够顺利一次性专业对口就业。

(3)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具有职业针对性、适应性的发展。一方面,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职业分类的细化,每个人不可能始终在某一个或某一类岗位发展,无论是个人对职业的要求变化,还是岗位对人的要求变化,都会导致职业转换或迁移。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适应性就是学生在其职业生涯中,能够适应可能出现的职业或岗位转换与迁移的需要。另一方面,同一行业的职业标准,同一岗位的职业规范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必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的转型升级,国际化程度的加强等而不断地发展变化。职业院校学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适应这些变化。

(4)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归宿是持续性发展。持续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可持续发展,表现为职业院校学生能够满足社会、职业及个人的需要,实现个人身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在知识、技能、素质、个性诸方面具有潜在的发展后劲和长久的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向荣.论人的可持续发展[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4):5.

[2]吴家正,尤建新.可持续发展导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3]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陈艳华.论人的可持续发展[J].东岳论丛,2005,(02):196.

[5]大德.事业重要健康更重要[J].心理与健康,1999,(05).

[6]齐宁.高职教育要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学理论,2010,(06).

[7]王伟.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2013,(09).

[8]江柯.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28).

[9]邱学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03).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