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脚垫缓解下肢骨折术后肿胀和疼痛的效果观察

2015-12-22张孝云陆静波戴金花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脚垫患肢病房

张孝云 陆静波 戴金花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结合医院,上海200437)

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是骨科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肿胀程度严重者,可引起局部皮肤坏死、下肢血管性并发症及骨筋膜室综合征,影响局部组织修复和肢体功能恢复,最终对患者术后康复造成严重影响[1-2]。因此,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消除肿胀是手术后的主要任务之一。我科通过运用自制搭扣式脚垫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患肢肿胀和疼痛,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由电脑生成80个随机数字,根据本院骨科病区八个病房分为两组,前四个病房患者设为观察组,后四个病房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5~56岁,胫腓骨骨折14例,足踝部骨折21例,股骨干骨折5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4~57岁,胫腓骨骨折17例,足踝部骨折19例 股骨干骨折4例,所纳入的80例患者均无合并心肾脑疾病,无严重并发症,均在骨折后3d内行钢板或钢针内固定术,术后常规抗菌消炎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自制分层搭扣式脚垫,见图1。将普通脚垫进行改良,脚垫两侧缝制可调节的搭扣,按照患者患肢情况及病情需要自行调整高度(可分层),兼顾了患者的个体差异。术后当天待患者手术安返病房,即将脚垫放于患者患肢下方,根据患者主诉及耐受性调整脚垫高度,将两侧搭扣扣住,并调节松紧度,以能伸入一指为宜,按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肢及病人耐受情况,如病人不能耐受,及时调整松紧度及高度,保证每日抬高患肢时间超过20h。观察周期为2周。

图1 分层搭扣式脚垫示意图

1.2.2 对照组 使用科室现有的脚垫,为“梯”形垫,无分层,两侧无搭扣,术后当天待患者手术安返病房,即将脚垫放于患者患肢下方,护士按时巡视病房,如发现患肢从脚垫滑落,及时协助患者将患肢放置于脚垫上。观察内容及观察周期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所有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均记录4次,分别为手术后即刻和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

1.3.1 患者肿胀程度 观察患者下肢肿胀程度。用软尺测量患侧下肢周径(膝关节上下各15cm处)。

1.3.2 疼痛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进行评估。在长度为10cm 的直线上,由患者根据疼痛程度做相对应的标记,0分为无痛,10分为最严重的痛,测量相应的厘米数,转化为相应的10分制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肿胀消失时间/d术后VSA评分/分即刻 第3天 第7天 第14天观察组 40 3.41±1.04 6.83±1.16 3.83±0.75 2.67±0.82 1.52±0.55对照组 40 5.39±1.25 6.67±1.21 4.79±0.69 3.83±0.75 2.67±0.82 t -2.774 0.243 -2.301 -2.573 -2.907 P 0.024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3.1 自制分层搭扣式脚垫的优点 骨折患者的治疗不仅是满足于骨折愈合,治疗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尽早最大范围地恢复功能[3],下肢骨折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患肢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可引起疼痛,影响术后功能锻炼以及切口愈合等[4]。本项目设计时,兼顾了患者的依从性,将患肢固定在脚垫上方,这样解决了患者主观或者因身体虚弱不能坚持抬高的问题,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还考虑到抬高患肢时可能因两侧无固定带造成患肢自行下滑,影响患肢的康复,因此在脚垫套的两侧创造性的增设可调节式搭扣,根据患肢周径及时调整搭扣位置;最后考虑到患者个体差异性,对于抬高患肢耐受性不同,在设计时将脚垫分层,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及疾病特点随时调整脚垫高度。可广泛应用于因各种疾病导致的各类四肢水肿病人,应用范围较广,且成本较低,临床效果较为明确,无创伤,操作简便。

3.2 自制分层搭扣式脚垫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疼痛的疗效分析 由于术后身体虚弱,及手术伤口疼痛及患肢肿胀疼痛,常常使患者不能坚持进行功能锻炼[4]。对于患者术后康复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抬高患肢能有效缓解下肢肿胀及疼痛,自制分层搭扣式脚垫,既保留了传统脚垫抬高患肢的功能,同时兼顾了患者的舒适性及个体差异。在术后即刻将脚垫置于患肢下方,通过询问患者主诉及测量患肢周径,随时调整脚垫高度及患肢松紧度,延长了患肢抬高的时间,为骨折术后下床活动早期患肢的肿胀和疼痛症状不再反复出现提供了有力保障。表1显示:观察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及术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1]谢庆华,阮成群.五苓散加减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8,20(4):47-48.

[2]Hagg is P,Yates P,Blakew ay C,et al.Compar tment syndrome following tot al knee art hroplasty[J].J BoneJoint Surg Br,2006,88(3):331-334.

[3]张春燕.自制支具在下肢骨折患者股四头肌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 ,20(13):123-124.

[4]陈文革.七叶皂苷钠在下肢骨折术后肿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4):91-92.

猜你喜欢

脚垫患肢病房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换病房
别让汽车脚垫成杀手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汽车脚垫行标有望年内出台
踩脚垫屋里屋外各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