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满意度调研

2015-12-22杨之旭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党员队伍学生党员书记

王 艺,杨之旭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满意度调研

王 艺,杨之旭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 100081)

对北京市高校部分学生党员党建工作满意度的实证调研表明,学生党员对于基层党建工作的满意度评价明显高于中等满意水平,基层党支部书记素质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状况对于满意度评价呈现正向预测作用。这就要求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应积极提升高校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核心能力,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完善党建工作绩效评价机制,从而全面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满意度水平。

高校;学生党员;党建;满意度;实证研究

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党员的培养,强化思想引领实效,是高效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党员既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参与者,又是基层党建工作实效的重要评价者,其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满意度直接反映了高校党建工作的成效。因此,通过调研了解和掌握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满意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可行性建议,就成为一项十分必要和有价值的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党建工作满意度来源于心理学的“生活满意度”概念,是指党员对大部分时间或持续一定时间的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性认知评估。目前,在党建领域,关于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考察群众对于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满意度评价,以党组织成员为对象考察其对基层党建工作各方面满意度的文章还较为少见。另外,关于党建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机关党组织党建领域,对高校党建工作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缺乏。因此,从学生党员主体自身出发,通过采集数据化的指标,考察当前高校学生党员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满意度水平,深入探究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从而掌握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发展需求,对于建立科学、全面的学生党建工作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推动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二、研究设计与分析

为深入调研高校学生党员对党建工作的总体满意度,综合分析影响党建工作满意度相关因素的特征,本研究采用量表法,选取344名高校学生党员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高校学生党员党建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展开实证研究,为促进党建工作满意度水平提升提供数据支撑。

(一)研究对象

本调研选取北京市高校的344名学生党员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占56.9%,女性占43.1%,年龄均在45岁以下,大学一、二、三、四年级的大学生和各年级研究生分别占11.4%、9.1%、35.4%、9.6%、34.5%。调查对象的党内职务分布及其比例分别为:书记(3.8%),副书记(2.0%),组织委员(7.3%),宣传委员(4.4%),党小组组长(2.0%),普通党员(74.4%),其他(6.1%)。调查对象的党龄分布及其比例为:1年及以下(56.7%),2年(24.3%),3年及以上(19.0%)。

(二)研究工具

本调研使用量表法,用到的量表如下:

1.高校学生党员的基层党建工作总体满意度量表。共1题,题目为“您对您所在党支部党建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使用里克特4点量表,1代表非常不满意,2代表不满意,3代表满意,4代表非常满意,数值越大代表满意度越高。

2.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综合情况评估量表。共32题,内在一致性信度α为0.91。使用里克特4点量表,1代表非常不符合,2代表不符合,3代表符合,4代表非常符合,数值越大代表符合程度越高。该量表包含的5个维度和内在一致性信度分别是:(1)党支部书记素质(共4题,α=0.80);(2)党员队伍建设(共6题,α=0.86);(3)党组织建设(共12题,α= 0.66);(4)党支部作用发挥(共4题,α=0.78);(5)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实效(共6题,α=0.84)。

此外,还收集了学生党员的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党龄、党内职务等。。

三、实证分析基础上的结果归纳

笔者通过问卷调研收集数据,从高校学生党员对基层党建工作满意度与党建综合情况特征、满意度群体差异、满意度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统计和差异检验。其中,下文中的M代表平均值,SD代表标准差,t代表检验值,p代表显著水平(p<0.05代表达到显著水平,p<0.01代表非常显著,p<0.001代表极其显著),β代表回归分析中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测量对被解释变量的重要性。

(一)学生党员对基层党建工作满意度与基层党建情况特征分析

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基层党建工作满意度进行描述统计,并且以3(即满意)为检验值对满意度进行t检验。如表2,发现学生党员基层党建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3(即满意)的水平,M=3.380,SD=0.585,t(339)=11.957,p<0.001。可见高校党员基层党建满意度显著高于一般水平。

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各维度进行了描述统计,并且分别以3(即符合)为检验值对高校基层党建情况各维度进行t检验,见表1。检验结果发现:党支部书记素质(M=3.513,SD=0.469)、党员队伍建设(M =3.450,SD=0.475)、支部组织建设(M=3.428,SD= 0.520)、党支部作用发挥(M=3.424,SD=0.480)、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实效(M=3.445,SD=0.467),均显著高于3(即符合)的程度,p<0.001。可见,高校基层党建情况各维度显著好于一般程度。

(二)学生党员基层党建工作满意度的群体差异分析

本研究分别以高校学生党员的性别、年龄阶段、年级、民族、党龄、党支部职务为自变量,以他们对党建工作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差异检验(t检验或方差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党员对基层党建工作满意度的上述人口学差异均不显著,p>0.05。

(三)学生党员基层党建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高校学生党员的基层党建工作满意度为因变量,以高校党建情况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各个变量对基层党建工作满意度的总解释率为44.1%。研究结果发现:(1)党支部书记素质对高校党建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 =0.221,p<0.01,即党支部书记素质越高,高校党员的基层党建工作满意度越高。(2)党员队伍建设对高校党建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270,p<0.001,即高校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越好,高校学生党员的基层党建工作满意度就越高。

为进一步探究具体是哪些因素影响高校学生党员的基层党建工作满意度,将党支部书记素质和党员队伍建设中的各维度纳入回归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个变量对基层党建工作满意度的总解释率为43.7%,见表2。研究结果发现:(1)在党支部书记素质的各个维度中(见表2中01-04),“党支部书记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71,p<0.001,即党支部书记越能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学生党员的基层党建工作满意度就越高。(2)在党员队伍建设的各维度中(见表2中05-10),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的是“作为党员具有较强的党员意识和宗旨意识”(β=0.114,p<0.05)、“作为党员在理论宣传普及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β=0.188,p<0.01)、“作为党员在维护校园稳定方面发挥了模范作用”(β=0.169,p<0.01),即学生党员越是具有较强的党员意识和宗旨意识,在理论宣传普及和维护校园稳定方面发挥模范作用,学生党员的基层党建工作满意度就越高。

表1 高校党员基层党建工作满意度、党建情况各维度描述统计与t检验

表2 高校党建各维度对学生党员党建工作满意度的标准回归系数

四、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思路

通过以上调研分析结果可知,当前高校学生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满意度还是不错的,但也不能忽视部分因素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制约,相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提升党支部书记核心能力,加强学习型党员骨干队伍建设

研究结果显示:在人口学变量、党支部书记素质、党员队伍建设、党组织自身建设、党支部发挥作用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实效等因素中,党支部书记素质会对基层党建工作满意度产生显著的预测影响。为提升党建工作满意度水平,应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乐于奉献的基层党建骨干队伍,尤其要完善党支部书记队伍的科学选拔程序,加强基于岗位胜任素质的系统培养,使其具备较强的党务工作核心能力。在工作实践中,要着眼于工作实效,通过导师引导、荣誉激励机制等,加强对党支部书记的思想引领,完善党支部书记成长发展体系,促进学习型党员骨干队伍的建设。

(二)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服务型党员队伍建设

党员队伍建设对基层党建工作满意度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应当聚焦学生党员服务意识的认同以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不断增强学生党员的政治意识、组织意识、模范意识,切实发挥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校园和谐稳定建设等中心工作方面的引领作用,更好地服务学校发展全局、服务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广大同学。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开展学生党员能力素质提升行动、打造学生党员先锋示范岗或者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建设党员先锋队品牌活动等途径,扩大学生党员的示范力与影响力,从而将更多的青年学生凝聚起来,激励和带动广大学生共同进步。

(三)完善党建绩效评价机制,构建科学化的基层党建长效机制

构建科学化的基层党建长效机制,应当从党建工作满意度实证测评入手,进一步加强对于党建工作绩效评价领域的研究。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和发展机遇,应坚持全面性、针对性、操作性、规范性的原则,深入分解、量化、验证党建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的基层党建工作绩效评价模式,不断完善党建工作绩效评价机制。这就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要逐步建立科学的党员管理体系和系统的党务运行机制,切实尊重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党员的合理意愿与需求,积极引导学生党员成长成才。

〔1〕黎芝.试析满意度测评机制在党群互动中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1(5).

〔2〕肖任.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责任编辑 冯耀明

D26

A

1009-1203(2015)02-0041-03

2015-02-16

王艺(1981-),女,山西太原人,中央财经大学团委副书记,讲师,政府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杨之旭(1993-),男,河南确山人,中央财经大学2011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

猜你喜欢

党员队伍学生党员书记
关于加强疗养院党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性的思考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读书记
集书记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坚持标本兼治 纯洁党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