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评价

2015-01-30戴小江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大众化延安时期

戴小江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评价

戴小江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自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高度关注党的创新理论发展的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理论热点。学者们在集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含义、实现路径以后,开始将研究的重点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研究。笔者认为,虽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命题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来的,但毫无疑问,从中国先进分子选择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之初,就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研究,也同时开启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期间,延安有近13年的时间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总后方。因此,研究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传承,全面厘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延安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谭虎娃博士的新作《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就是一部专门研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著,这也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和革命建设研究的重要结晶。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分为11章,共35万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本书的核心概念,作者在分析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体、程度、关键和目的的认识后,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界定为,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把抽象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人民大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从而将其“感情、思想、意志”联合起来。《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对江西时期、延安时期和西柏坡时期作了区分,认为中国共产党在这三个历史时期都在努力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但在延安时期取得的成效最大、影响最深远。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时间最长的时期,而且是因为在这一时期,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合作抗日,中共中央偏居延安山沟沟里,获得了相对安定的局部执政环境,更是因为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为宽松的态度,以毛泽东为领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为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主心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这些都为我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比江西时期和西柏坡时期较好的条件。本书最后总结提炼了五条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即“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基石;“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保证;“善于使用一切宣传鼓动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把“人民的文化提高到一个必要的程度”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抓手。以上这些历史经验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从以上论述我们也不难看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不仅是一本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创新之作,也是一本具有开拓性的理论专著。

当前,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不是只有谭虎娃一人,但充分占有史料,对陕北发展变迁、风土人情有切身体会的学者非谭虎娃莫属。作为陕北安塞人,谭虎娃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回到家乡延安大学从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和革命建设研究。他热爱延安,更喜欢自己的研究事业,愿意为其付出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是作者负责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成果鉴定等级为良好。与其他研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著作相比,这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占有史料充分,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进行了详尽而生动的阐述:一是延安时期在职干部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方法有理论和实际相联系的方法、个人独立学习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二是在职干部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制度,有自上而下的组织领导制度、每天两小时的学习制度、写笔记制度、分类编组制度、学习检查测验制度等。作者对每种方法和制度都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另外,《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论述了农民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形式,梳理了新秧歌运动、年画春联、戏剧、电影、标语口号等形式,并在挖掘史料的基础上,对每个形式都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介绍。以上这一特色是作者长期学术积累和辛勤耕耘的结果,充分体现出其具有较好的驾驭史料、凝练史实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理论概括能力。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创新之处还在于,其为我们提供了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新的方法,即对待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要“敢拿来、善辨识”。谭虎娃博士吸收了西方传播学理论的精华,借鉴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五大要素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括主体、对象、内容、路径和效果五大要素,在书中用一章的篇幅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五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随后,作者用八章的篇幅具体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五大要素,从而构建起本书的内在逻辑和外在结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五大要素像一根红线,串起本书的全部内容,使本书不仅结构清晰,而且各章的内容也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谭虎娃博士在借鉴西方传播学观点的同时,还重视以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为指导,凸显了中共党史研究的固有特性,使本书的写作既不失严谨,又有研究方法的创新。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不拘泥于学者们通常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的界定,而将延安时期外国进步作家、记者也当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学者们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共领导人和知识分子两个方面,这两个群体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但对于延安时期外国进步作家、记者是否属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存在争议。本书认为外国进步作家、记者虽然主观上没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想法,但是他们客观公正报道的结果起到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甚至影响更大,所以应该把他们也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看待。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谭虎娃博士用一章的篇幅详细介绍了延安时期外国进步作家、记者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作出的贡献。把延安时期外国进步作家、记者也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体现了作者认识问题的宽广思路,同时也对学术界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提供了新的视野。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一书,以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为基础,借鉴西方传播学观点,探讨了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对象、内容、路径和效果等内容,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系,从而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解决当前出现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危机问题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总之,《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不仅结构清晰、论述过程严谨、史料丰富、语句流畅生动,而且有所创新,在当今众多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专著中,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能够为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现实借鉴。

责任编辑 芳 晔

A81

A

1009-1203(2015)02-0127-02

2015-01-2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XKS007)。

戴小江(1965-),女,重庆人,重庆交通大学思政教研部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大众化延安时期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走进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