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产母猪被淘汰原因及对策

2015-12-22杨小静

猪业科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泌乳期产仔数泌乳

伍 剑,李 勇,苏 祥,钟 铭,杨小静,任 波

(广西商大科技有限公司,南宁 530105)

初产母猪被淘汰原因及对策

伍 剑,李 勇,苏 祥,钟 铭,杨小静,任 波

(广西商大科技有限公司,南宁 530105)

初产母猪培育是母猪繁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初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好坏不仅会影响整个猪群繁殖性能,而且对母猪终身繁殖性能也有很大影响。但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普遍存在初产母猪淘汰率偏高的问题,母猪在第1个繁殖周期的受胎率、分娩率、产仔数还比较理想,但断奶后进入第2个繁殖周期时则表现出不发情、发情不明显或者难以受孕等现象,经过治疗仍不能解决问题,结果只能淘汰,从而给猪场带来较大损失。

1 原因分析及对策

引起初产母猪淘汰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母猪3个阶段的营养方案与饲喂策略存在问题:后备培育阶段、妊娠阶段、泌乳阶段。

1.1 后备阶段

1.1.1 原因

母猪后备期的培育对母猪终生繁殖性能有直接的影响,后备母猪营养方案不当会影响母猪生殖周期的正常循环,并容易出现腿病问题。因此后备母猪培育不良是初产母猪被淘汰的重要原因。目前很多猪场并不重视后备母猪的培育,特别是营养方案的不合理,表现为后备母猪仍然饲喂肉猪料,或者饲喂妊娠料、泌乳料,并且后备培育后期不限饲,这些不合理营养方案与饲喂策略将不利于后备母猪初情启动以及机体营养的储备,从而使后备母猪进入繁殖期后出现各种问题而被淘汰。

影响后备母猪初情启动的因素包括遗传、圈舍环境、光照、运动、公猪刺激以及合理的营养,母猪的排卵数在前3个情期时逐步增加,以后保持稳定,因此后备母猪应在第二或第三次发情时配种以达到较好的窝产仔数。后备母猪饲喂目标为在配种时能达到适宜的体重(220~240日龄时体重达到120~140 kg),获得体格健壮、性成熟与体成熟平衡发展、能如期发情配种(发情率达90%以上)的种用母猪。为了保证后备母猪优秀的繁殖性能,后备母猪需要骨骼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充分发育,以及最佳的瘦肉沉积和微量养分沉积,同时保证适度的脂肪沉积。因此后备母猪的培育与生长育肥猪的饲喂目标(追求长速快和饲料转化率高)是完全不同的,培育目的的不同决定了养分需求的不同。

1.1.2 对策

降低初产母猪淘汰率的第一个对策为:关注后备母猪的培育,提供给后备母猪适宜的营养方案和饲喂策略,为进入繁殖周期打下良好基础。后备母猪营养推荐量见表1。

表1 后备母猪营养需要量推荐表

1.2 妊娠阶段

1.2.1 原因

初产母猪体成熟还不完全,妊娠期的营养应同时考虑满足初产母猪维持、生长和繁殖的需要。初产母猪妊娠期营养供给不足将导致产仔数和仔猪初生重低的问题,同时营养储备不足会引起泌乳期泌乳量不足,断奶时体况差,引发瘦母猪综合征,导致初产母猪淘汰。另一方面,初产母猪妊娠期营养供给过多同样会出现问题,如母猪过肥导致难产、产后瘫痪,并容易引起肢蹄病的发生,同时母猪过肥对乳腺的发育也不利,并可能降低泌乳期采食量。因此,初产母猪妊娠期适宜的营养供给对提高初产母猪繁殖性能,降低初产母猪淘汰率具有重要意义。NRC(2012)对初产母猪妊娠期营养需要做了单独的阐述(见表2),从表中可看出,整个妊娠期初产母猪对赖氨酸的需要量都要高于经产母猪。由于实际生产中通常供给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同样的饲料,但由于营养需求的不同,对于初产母猪妊娠期的饲喂策略需区别于经产母猪的低-中-高饲喂模式,建议采用低-高-中-高的饲喂模式,配种~配种后3 d低水平饲喂保证胚胎存活,配种后4~30 d提高饲喂水平促进初产母猪自身体组织的生长。妊娠中期营养策略应在保证胎儿发育前提下,保证母猪适度增重,维持合理的体况。对于初产母猪,孕期保持30~35 kg净增重对于延长母猪繁殖寿命非常重要。妊娠中后期是乳腺发育的关键时期,乳腺的发育程度对泌乳力的高低有直接影响,乳腺细胞增殖主要发生在妊娠75 d~90 d,乳腺细胞分化则主要发生在妊娠90 d至分娩。初产母猪营养摄入过多或不足都会对乳腺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加剧初产母猪奶水不足的问题。

表2 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营养需要量对比

1.2.2 对策

降低初产母猪淘汰率的第2个对策为:关注初产母猪妊娠期的营养供给,保持合理的增重和体况,并促进妊娠后期乳腺发育最大化。

1.3 泌乳阶段

1.3.1 原因

初产母猪第1胎断奶后不发情、难受孕或第2胎产仔数低等问题与第1胎泌乳期体重损失过多直接相关。随着遗传选育的发展,现代母猪产仔数和断奶仔猪数比10多年前有较大的提高,产仔数的提高要求母猪摄入更多的营养以满足产乳的需要,但母猪采食潜力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瘦肉型的选育降低了母猪采食潜能),因此现代高产母猪泌乳期需动用体组织来生产母乳,体损失超过10~15 kg就会影响母猪后续繁殖性能。由于初产母猪还需要相当一部分营养用于自身生长,但其采食潜力比经产母猪低15%左右,因此泌乳期体损失过多的情况更加突出。母猪断奶后发情排卵的生理过程是由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等激素调节的,当GnRH和黄体生成素(LH)的分泌类型由低频高振幅向高频低振幅转变,卵泡池的卵泡就会排出。断奶后LH的脉冲频率会因泌乳期体损失过多而降低,结果导致断奶-发情间隔的延长,由于初产母猪泌乳期更易出现能量负平衡,因此初产母猪断奶时卵泡通常会小于经产母猪(<2~3 mm 与 3~4 mm),断奶发情间隔也比经产母猪长,不发情的比例更高。同时,泌乳期母猪体损失过多还会影响排卵数及胚胎存活率,有研究表明初产母猪饲喂50%自由采食量的水平降低了断奶前后LH脉冲,断奶时和断奶2 d后卵泡也较小,限饲组断奶后第2天直径大于4 mm卵泡数为6.8±2.7个,而自由采组为12.2±1.3个(Quesnel等,1998)。卵母细胞成熟度降低则会导致胚胎存活率降低,直接结果是二胎产仔数少。

1.3.2 对策

降低初产母猪淘汰率的第3个对策为:关注初产母猪泌乳期的营养与饲养管理。具体如下:

1)提供给初产母猪更高营养浓度的饲粮。但实际生产中很少有猪场能做到分胎次饲养,头胎母猪和经产母猪饲喂同样的泌乳饲粮。建议在不能分胎次饲养的猪场给初产母猪每天额外提供150~200 g豆粕,从而提高初产母猪的营养摄入量。

2)使初产母猪泌乳期采食量最大化。方法包括:①分娩后尽快自由采食,母猪的食欲在分娩后马上降到最低,之后逐步升高。与分娩后自由采食的饲喂方式相比,分娩后1周逐渐加料使泌乳期总采食量降低15%,逐渐加料的策略基于对分娩后过多采食引起乳房充血、仔猪腹泻、泌乳中期采食量下降的担心,但研究表明不管第1周吃多少,在第2周前2~3 d都会有10%~30%的母猪出现采食量降低的情况;②保证饲料新鲜;③分多次饲喂,在当天凉爽时饲喂;④用2.3~3.0 mm的筛片粉碎玉米,饲喂含这种粒度的玉米的饲粮比含更细的玉米的饲喂采食量更高;⑤提供干净且充足的饮水,乳头饮水器系统水流量应达2~4 L/min;⑥夏季注意降温,母猪最高临界温度为22~25 ℃,超过该临界温度母猪将降低采食量以减少产热。在相同温度范围内,湿度越大,采食量受温度升高的影响越大。打湿皮肤、滴水降温可提高高温环境下母猪采食量。

3)采用分批断奶策略。分批断奶是指仔猪全部断奶前先断奶一部分,该方法减少了泌乳后期带仔数,从而减少母猪对体储备的动员,降低体损失。另外,采用分批断奶的方法还可提高LH和FSH分泌浓度,并降低催乳素浓度,从而刺激卵泡发育,缩短发情间隔。

4)延长初产母猪泌乳期。美国多数猪场在18~21 d断奶,欧洲不允许21 d内断奶,芬兰不允许28 d内断奶。低于3周断奶对断奶后卵泡发育、断奶发情间隔、排卵率以及分娩率和产仔数都有不利影响。缩短泌乳期带来的不良影响与子宫恢复不良有关,对于初产母猪,建议至少28 d断奶,以使用子宫机能得到全面恢复。

2 小结

降低初产母猪淘汰率的关键在于在母猪后备阶段以及第1个繁殖阶段采用正确的营养方案与饲喂策略,只有当后备阶段建立良好基础,性成熟和体成熟平衡发展、妊娠期营养供给满足母猪生长和胎儿发育的需要、泌乳期营养摄入最优化等,才能避免初产母猪泌乳期损失过多的体组织,从而使初产母猪繁殖力得以延续,避免被淘汰。

2015-09-19)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无偿资助项目(13C26214504808)

猜你喜欢

泌乳期产仔数泌乳
荷斯坦牛乳中尿素氮和泌乳持续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西兽医防治母猪泌乳障碍的探讨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奶牛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方法
母猪头胎乳头利用时间是否影响第二胎乳腺组织的泌乳量和基因表达
LP5TM与窝产仔数和初生重之间的关系
小鼠乳腺泌乳过程中氨基酸转运载体Slc7a1、Slc7a5基因mRNA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