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读议写”课程创新中师生的角色转变
2015-12-22罗辉
罗 辉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410006)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听说读写基础课教学团队”是2007年立项建设的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推崇“人文通识教育”理念,以人文教育为优势,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着力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以及学习、思辨和创造能力,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与融合。团队进行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开展发现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鉴于此,我院取消了单独的阅读课,基础课教学团队构建了口语口译、英语视听说、读议写三大模块课程体系及相关的教学内容。其中读议写模块课程有:当代社会、古罗马希腊神话、圣经导读、英美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经典导读、西方教育名著导读、西方哲学经典导读、英美文学赏析。经过几年的努力,基础课教学团队在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一、新体系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院课程改革后,没有了单独的阅读课、写作课,取而代之的是读议写系列课程,顾名思义,课程就是阅读、议论(思考、讨论)、写作三者并重。但在不同的学习时段,对三者有不同的侧重点:学生课外侧重阅读和写作,课内侧重思考讨论。
实现教学改革的目标,首先就要从教师着手。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仅仅拿着课本备课。教师应摆脱过去“满堂灌”的灌输者角色,摆脱侧重语法讲解的课程传授。让学生获得大量的课外输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内的思考和讨论,并进行课外写作练习,使其将输入和输出很好地结合起来,是课程改革中关键的一步。没有教师课前的材料准备、课内的教学设计和规划,也就难以实现成功的教学改革。
在新的课程改革和教学体系中,教师发挥的作用与以前“授人以鱼”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教师应发挥如下的作用:
第一,课程学习的推动者。教师进行课程的设计,在课堂上利用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学习,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1]
第二,课程学习的指导者。教师聆听学生的讨论、表述,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思考的模式进行评价,并提供自己的建议和观点,以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鼓励,认可学生的努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和思考的信心。
第三,课程学习的评价者。在对学生的思考、讨论和表述等进行评价的同时,教师提出自己的看法,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并进行有意识的自我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成为令人愉快且富于创造性的体验。[2]在评价的同时,教师需要适时地帮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要发挥好教师的作用,教师应具备以下的能力:
资源查找及加工能力。在信息万变的时代里,教师应该学会从广阔的网络资源中获取教学需要的材料,善于筛选,并精心加工。所谓加工,就是分辨材料的可用性,适合何种策略训练,适合何种教学内容,适合何种层次的学生,然后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材料的加工整理,提出自己的教学设计,为教学所用。[3]
网络技术能力。网络技术能力并不是要求教师具有计算机专业技术,而是要求教师在网络条件下,善于运用网络来查找资源[4],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利用必要的网络技术来刺激学生的创新学习。
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新的课程体系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有了新的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单纯地讲授课本的内容,还应该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自觉学习、开展合作学习,学会思考、讨论及探究等。
教学研究能力。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必须安安静静地听讲。新课程体系下,必须打破这种安静,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要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设计好课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因此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理论的更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5]
自我提高能力。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且自觉将新知识与教学结合起来,进而去影响学生。
二、新体系下学生角色的转变
在新课程体系下,学生首先要转变思维,要意识到大学课堂教学与中学的不同。他们要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因此,学生扮演的不仅仅是学习者的角色。
英国教育家诺曼在《终身学习在行动——21世纪的教育变革》中将学习者(Learners)的角色分解为:倾听(Listen),参与(Enlist),适应(Adapt),回报(Return),网络(Net),享受(Enjoy),反思(Reflect),支持(Sustain)。[6]这些词汇可以很好地阐明新体系下学生的角色,归纳来说,新课程体系下学生的角色为:
聆听者。倾听教师和同学的观点、思想及建议。
参与者。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参与课堂的学习、讨论、思考,学会与人沟通,聆听他人,清楚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与同学分享知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质疑、推理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反思者。通过讨论、学习,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吸收他人的观点,学会更全面、更深入地去思考问题,并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地解决问题。
分享者。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与他人分享知识,并享受分享带来的快乐。
支持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激励他人,给他人提供有益的指导。
网络学习者。学生需要利用网络查找资源,在广阔的网络中学习更新的材料,并通过网络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分享知识。
三、教师与学生角色的重叠
教与学从来都不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因此,教师和学生也不是对立的。相反,两者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与学生可以互相聆听对方的看法、观点和意见,也可以互相探讨学习的方法、目标和手段,并通过互联网等手段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成为学习的合作者(见图1)。
其实,除了角色上两者的重叠之外,教师和学生还具备一种共同的能力,即去专业化能力。[7]现在有些学生思想、视野不够开阔,平时只注重专业课程学习,忽略了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这些问题体现在写作上,往往是写出来的作文空洞无物,缺乏思想和文采,在讨论或辩论中也缺乏有力的论据。因此,广泛学习专业相关知识甚至非专业知识对提高学生的视野和前瞻性是非常有益的。对于教师而言,去专业化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教学及研究不应只局限于本领域的知识,具有去专业化能力的教师可以给学生更敏锐和深邃的指导。
四、结语
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两者在新课程体系下的作用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在“英语读议写”新课程中,教师和学生要进行思想上的转变,依托“英语听说读写基础课教学团队”这个平台,实现角色的转变,从而使教师能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让学生能够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1]张蕾.高校教师角色的发展及其类型[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9(6):137-139.
[2]华洁芸,腾晗.高校教师的角色新论[J].江南大学学报,2009(4):67-69.
[3]董泽芳.论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调适[J].湖北社会科学,2010(1):47-49.
[4]Donald Freema.教师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21.
[5]朱秋颖.研究性教学——培养高校研究型教师的有效途径[J].教育探索,2010(1):107-108.
[6]诺曼·朗沃斯.终身学习在行动——21世纪的教育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6.
[7]闫静.终身学习理念下高校教师的角色转变与实现[J].兰州学刊,2009(12):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