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掀起你的盖头来

2015-12-21盖丽娜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爱情观渗透阅读教学

【摘要】爱情观是人们对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依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通过课内外的有效结合向学生渗透正确的爱情观,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而且还能充分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阅读教学;爱情观;渗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向往憧憬爱情是身心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当今社会,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种传媒的影响,青少年生理早熟,性心理也提前发展,但他们的正确爱情观尚未形成,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正确引导。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凭借——文本,尽管涉猎的爱情题材不多,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如春雨润物般的渗透,势必对学生爱情观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然而,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教师对爱情方面的内容基本采取回避态度,这种只堵不疏的方式不仅直接导致情感教育的空白,而且也没有有效制止中学生的早恋现象。那么,针对不多的涉猎爱情篇目,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方法呢?

一、立足课内:借助文本,诠释爱情

爱情观是人们对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主要包括爱情的内涵、本质,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位置、择偶标准,如何对待失恋等。当代社会,鉴于中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他们的心智特点,选入教材中的爱情题材作品都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向青少年传播以下观念:

(一)美好的爱情应脱离世俗物质,相互忠诚

金钱和物质并不是能够维系爱情的条件,纯洁的爱情与物质无关。《边城》中的傩送,拒绝了当地团总丰厚陪嫁大碾坊,而选择了仅送给一条破船做陪嫁的翠翠。《孔雀东南飞》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二)美好的爱情应该建立在志同道合、男女平等上

虽然现实生活中不乏一见钟情,但最终还是要回归于平淡的朝夕相处,还是需要志同道合。《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就是这种爱情观的写照。宝玉尽管出身贵族之家,但并非才华横溢无人可及。黛玉恃才傲物,但其容貌也不是大观园中众姐妹中唯一倾城之貌,然而,他们志趣相投,人格上平等,精神各自独立。

(三)美好的爱情是两情相悦,具有奉献精神、相互承担的责任

《关雎》既描写了爱情的美好,又抒发了在爱情面前要以礼法加以克制。《氓》以弃妇的口吻叙述了自己和氓的自由恋爱、自主结合和婚后被虐、被弃的过程,从侧面告诉人们爱情不仅是两情相悦,彼此还要承担责任。所以,教师应通过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从而形成富于美感的爱情追求。

二、课外拓展:阅读鉴赏经典,领略爱情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情感并汲取精神养分的一种智慧的活动过程。爱情是生物现象也是社会现象,真正美好伟大的爱情能够鼓舞和唤醒人们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在的才能。因此,借助课外阅读,通过教师有意识的点染,不仅能让青春期的中学生既能够感受文学作品中爱情题材之所以永久不衰的魅力,又能够以正确的观念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待现实生活中的爱情。

(一)品读经典作品,熏陶感染

对身心处于特殊阶段的中学生来说,武侠、玄幻言情小说及某些关于“爱情故事”的期刊、杂志、影视作品对于他们格外有吸引力。但这些作品良莠不齐,很容易给他们带来消极的影响甚至伤害,甚至误入歧途。因此,教师在阅读方面应尽量给他们提供经典名著篇目。名著中有大师们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卓越的见识,能从思想上打动青少年,引起他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如钱钟书的《围城》、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都可推荐给学生。当然,鉴于学生的理解水平有限,教师可以列出带指导性的阅读提纲,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接触爱情题材作品。在教师推荐好读物的同时,可以组织召开读书会,让学生们交流读书经验,及时纠正对爱情主题理解上的偏差。

(二)结合课外活动,加深对爱情作品的理解

对于大多数中学生而言,尽管课下时间有限,可是语文教师仍可以通过校园活动来提升爱情作品的感染力进而熏陶学生。比如举办文学作品的朗诵会、带领学生排演话剧、欣赏戏剧演出、观看由经典改编的电影、举行爱情主题辩论等,让学生透过作品的主题和作品中爱情男女主人公形象的深刻分析,联系当代社会生活和学生自己的生活,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把握人生。

当然,语文教师的爱情观对学生的影响也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在思想上要具有正确的爱情观;在行为上要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作品,正确指导中学生对爱情作品的理解。

总之,通过课堂和课外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爱情,陶冶美好情操,树立学生正直向上的人生情感,健康成长,也能充分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爱情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

[2]徐万田.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中学语文教材中爱情主题作品教学探索[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8(7).

作者简介:盖丽娜,女,1968年生,汉族,辽宁大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文教学论。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爱情观渗透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论柳永情词中的爱情观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浅析李清照爱情观
《红与黑》的主题意义与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