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学生做“有米之炊”
2015-12-21梁庆珍
梁庆珍
【摘要】农村初中生写作选材欠佳的状况普遍存在。本文旨在分析存在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根据教学实践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一些尝试性措施。
【关键词】初中作文;选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农村初中学生写作现状一瞥
新学期,看着暑假帮家里到田间地头干活脸色黝黑的学生,心想:一个多月的劳动实践,他们的感触应该不少吧,布置作文《那一天,让我铭记》。交上来的作文让我很失望。约四分之一的学生作文里所选的材料千篇一律:亲人雨中送伞、帮忙村中老人挑水洗菜等这些毫无新意的材料。大多数这类选材的作文是学生杜撰、虚构的,全文假话、套话,读之如同嚼蜡。在教学中,让老师们感触最深的是学生作文选材内容单一,材料的面太窄,改卷中发现或多或少内容相似的作文。平时,很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焦头烂额,都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来。学生作文的“难产”固然有很多原因,但学生对生活素材的积累不够应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怎么能写出好的作文呢?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二、原因与措施
叶圣陶曾指出: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由于条件限制,生活比较单调,阅历少,见识面窄,思维不灵活。再加上中考已使他们忙得焦头烂额,措手不及,周末又要帮家里干些累人的农活,他们就无暇顾及去感悟生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能发挥农村学生的地域优势、特色,改变农村学生写作文选材内容的单一、狭窄的现状,激发他们写作兴趣呢?“生活,作文的不二法门”,我认为应该平时多指导和帮助学生发现和挖掘生活,从而积累写作素材。
(一)指导学生叙写校园学习生活
校园学习生活学生熟视无睹。加上农村学校生活相对单调,乏味,一年到头除了元旦晚会,校运会,五四青年节的一些活动外似乎再也没有什么活动了。学生是“宿舍——教室——饭堂”的“三点一线”的生活。他们觉得没有什么值得写。其实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多观察学校生活,注意校园中出现的一些新事物、新气象,多思考常见的一些人和事。教师有意识跟学生们讨论这些新事物,尽量把事情“扩大化”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与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形诸文字。这样的素材真实、鲜活,有生活气息,有效地避免了作文中材料陈旧,不新颖等问题。
如一女生写的《生动的一课》中,她就写了近段 “红眼病”现象。她发现班里患红眼病的绝大部分是男同学,还经过查问,其他班也是这样。得出结论,女生平时很讲究卫生,在病情流行期间,勤洗手,注意卫生,避免了红眼病的侵袭。文中结尾写道:红眼病爆发期间,男同学和女同学用了最生动、最真实的例子给我上了最生动的一课:讲究卫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一男生写《我的偶像》,文中写一次劳动课,任务是割校园内的杂草。很多的同学怕太阳晒,站在树荫底下聊天。只有小川挥动拿着镰刀有力的手,茂盛的草几乎把他淹没了。回到宿舍脱衣服时,发现小川的后背有长长短短总共二十七道刮痕,是被一些长有小刺的草给刮伤的。问他疼不疼,他哼都不哼一声。此时觉得小川真够男子汉,太酷了。他就是“我”的偶像。
教师看到这样好材料的作文,就多表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去注意观察思考校园内的人、事、物,从而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
(二)指导学生描述农村生活中的人、事和物
花鸟虫鱼、田园野趣、生产劳动等是农村生活特有的内容。初中生们大多数已或多或少地参加了生产劳动,亲历了劳动的艰辛,也尝到了丰收的喜悦。对农家生活的喜与悲,甜与苦,他们都能与父辈们感同身受。但平时疏于观察,怠于思考,也由于学生写作前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悟没有被教师唤醒,学生的写作变成了“无米之炊”疲于应付了。教师应该适当做些写前指导,唤醒学生已有的体验,唤醒学生尘封的记忆。指导学生用适当的表达方式把这些生活写下来。
如一学生写《收获》,记述的是一次跟随母亲到瓜田去收南瓜。其中对南瓜有一段详细而生动的描写:两个南瓜各不相同,一个是翠绿的,瓜身有九条淡青色的纹条从南瓜的顶端向下伸开、拉展。凹凹凸凸的表层显出它经历了几个月的风风雨雨。南瓜偏底部有一处偏嫩黄嫩黄的皮,那大概是南瓜贴长在地上的时间久而形成的吧!
亲历农业的生产生活,品味农家的酸甜苦辣,体验农人的喜怒哀乐,教师指导得当,这些就是农村学生很好的写作材料。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最佳渠道。
(三)抒写个人的梦想和感受
农村学生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宏伟的理想和人生目标。可他们却对生活有着特别的感受和看法。教师就应走近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鼓励他们大胆设想今后所要走的路。教师就应指导学生抒写自己的感受,记录下自己为实现梦想而做的努力。
农村的“留守孩子”,一年到头很难见到父母的面。他们最渴望的,也最缺少的莫过于父母的关爱。一年中最高兴的,最幸福的事就是与父母团圆……他们的这些情感是独特、强烈而又持久的。教师就应适时地去触动学生感情的那根弦,指导学生抒写自己的情感与感受。积累写作素材。
如一学生写了《妈妈的声音》,远在异乡的妈妈只能通过打电话来关心、鼓励、安慰和批评自己。虽然声音沙哑的妈妈不在身边,可并不觉得孤独,因为经常有妈妈的声音的陪伴。文章选材独特、真实,感情真挚,很是感人。
生活就是作文的源泉,教师应该帮助指导学生,让他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观察生活,捕捉生活,获取写作素材。平时坚持观察、捕捉生活,无论写什么作文,材料都信手拈来,文章如泉涌了。
参考文献
[1]刘绍彬.近十年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特点与评析[J].语文教学通讯,2007(12).
[2] 董俊英.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J].语文教学通讯,2009(11).
(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