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晓枫 足尖上的红色往事

2015-12-21于宽

中华儿女 2015年19期
关键词:芭蕾舞剧白毛女芭蕾

于宽

1945年,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获得极大成功,后被改编成电影、京剧、芭蕾舞剧,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传承七十载依然经久不衰。

喜儿与“白毛女”本是同一个人物,但在舞台上由于两个角色在年龄、性格、造型上会发生明显变化,情感表现和动作设计也有极大不同,因此喜儿的扮演者长相甜蜜、个头娇小;而“白毛女”的扮演者则要高挑、性格奔放、演戏质量过硬。

在某种程度上,“白毛女”的角色是整部剧的灵魂。50年中走出来的三代芭蕾版的“白毛女”,也代表了芭蕾舞剧《白毛女》的发展历程。第一代的石钟琴、第二代的辛丽丽早已是全民心中的“舞后级”芭蕾明星,眼下第三代中的佼佼者范晓枫,接过衣钵也有10多年了。

如今已是上海芭蕾舞团(简称“上芭”)首席演员的范晓枫,作为新一代“白毛女”,向记者讲述自己舞者生涯中的高潮起伏,畅叙对芭蕾舞剧《白毛女》的所思所悟。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她看来,只要自己好好准备,等机会来的时候就可以抓住。“我要试一次,如果失败那我认了。如果机会来了我本人没有抓住,那我会后悔的。”新一代上芭演员范晓枫出演“白毛女”一角,可以被视为是继承上芭衣钵的象征。接受任务后,她说自己很紧张:“那个时候觉得自己太年轻,总怕弄不好。”

上海芭蕾舞团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就是如果你要做团里的主要演员,那你必须在上芭的看家戏《白毛女》中出演过“白毛女”、“喜儿”或“大春”这三个角色之一。《白毛女》是所有上芭演员的艺术试金石。

《白毛女》让女演员们“又爱又恨”。爱,因为它带给她们无上荣光。恨,则是因为《白毛女》作为原创芭蕾舞剧,融入众多民族舞、戏剧元素,对科班出身的古典芭蕾舞者来说,很多动作都要打破常规,从头学起。补习把子功,练习漂亮地耍大刀、使红缨枪。对于跳惯了“公主”的主演,从心理到实践都需要“校正”。

在学跳《白毛女》的过程中,也有一些让范晓枫不太习惯的地方。因为在学校学的基本都是古典芭蕾,已经熟悉了《天鹅湖》之类的外国古典芭蕾,而《白毛女》中有很多民族舞动作,甚至传统戏剧的动作。再加上这个角色在年代和身份上与现实的跨越相当大,又是难上加难。每到《白毛女》第六场,范晓枫格外小心。因为这场戏中,白毛女在深山生活,在山崖间飞奔跳跃,动作幅度大,稍不留意,就会受伤。但在她看来,这些所谓的原因并不能成为跳不好时的借口。“在我看来作为职业演员,跳不好,这只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我没有经历过‘白毛女’那个时代。但演《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的时候,我们也没经历过那个童话故事,为什么也能演啊?所以我认为一名好的职业芭蕾舞演员、一名合格的上海芭蕾舞团的演员不应该拘泥于是民族芭蕾舞剧还是古典芭蕾舞剧。只要你是职业芭蕾舞演员,只要你热爱芭蕾,只要你热爱上海芭蕾舞团,你就会觉得担负着责任,同时也荣幸能把‘白毛女’一代代传承下去。”

首席舞者是舞台上万众瞩目的明星,犹如红花般娇艳美丽。范晓枫就是这样的“红花”,她总是站在舞台中央,用她出众的技艺和艺术表现力感染观众,散发着“首席”的耀眼光彩。也正是这样一朵“红花”,曾为了舞剧的成功上演而主动让出主演的位置,卸去光环,甘为“绿叶”。

2012年8月,作为“海上风韵——上海文化全国行”活动之一,上海芭蕾舞团《白毛女》剧组与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旗下各单位共赴西北巡演。《白毛女》将在青海的舞台上完成第1700场公演,范晓枫正是当下“白毛女”的第一扮演者。正当大家为演出紧张排练的时候,一位小演员不慎扭伤了脚踝,无法上场演出。如此状况让大家手足无措,这时范晓枫突然站出来,说:“让我来跳。”说着便换上了“大红枣”舞段的群舞服装,并开始为登台做准备。从得知需要救场到正式演出,时间非常紧迫,她不但要牢记动作还要实现与其他舞者的良好配合。当晚七点十五分,《白毛女》第1700场的大幕拉开了,在《白毛女》剧组的齐心努力下,经典的红色情节感染到场的每一位观众,大家报以掌声、欢呼、还有热泪。舞台上,她不是主角,却凭借演出前反复练习和丰富的舞台经验完成了客串演出。或许没有人会注意到群舞中努力演出的她,更没有人知道此刻上演的是前所未有的特别阵容,但她却感动了上海芭蕾舞团的所有人。

小时候,范晓枫并不喜欢跳舞,但她书读得好,还是少先队大队长。1989年,她刚满10岁,舞蹈学校来到她所在的小学招生,体操老师推荐她去试试。考场上,别的孩子都在小荧星艺术团或少年宫里受过训练,随便跳一段,就像模像样的,可她什么动作都不会,自己都觉得没面子。负责招生的老师大概是觉得她的自身条件还可以,就给了她进入上海市舞蹈学校的机会。“拿到录取通知书,我大哭了一场,吵着不肯去。当时还不知道学芭蕾这么苦。”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她的嘴角泛起笑意。最后还是爸爸做主,她哭着鼻子去了舞校,开始了长达7年的正规的芭蕾舞学习。

到了舞校,范晓枫才知道,学芭蕾原来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早上6点起床,绕着舞校的院子跑10圈,然后是基础训练。一个动作反反复复做,压韧带,痛得她直哭。刚进舞蹈学校的时候,她并不属于拔尖的学生,因为在读小学的时候没有参加过少年宫这类舞蹈班。“我进入舞蹈学校完全属于一张白纸,没有那些学过舞蹈的小朋友接受得快。”对着排练厅的镜子,她横看竖看都觉得自己的动作不好看。第一周的训练结束后回到家,她就再也不想回校了,最后还是爸爸坚持把她送了回去。“你知道那时我们最怕什么?最怕老师给家长的联系手册。有一次老师在手册上说我韧带太紧,爸爸就每天给我压腿,过年也不停,关在房间里练。”

范晓枫的成绩总是不好不坏,在班级里一点也不起眼。范晓枫也曾经怪过父母,因为她在读小学时的读书成绩很好。“为什么把我送到舞蹈学校,我难道不是一个优秀的好学生吗?”她说道。但是到中年级的时候也许是脑子开窍了,同时本身她的自身条件也还不错。老师觉得白纸一张的她多少是可塑之才。另外一个让她成为舞蹈学校优秀毕业生的因素是个性和好胜心都比较强。在她看来,自己与众不同。“与同班同学相比有些优势的时候,你就需要有点野心,做到自己的最好,不然至少我是会后悔的。”

1995年,学校让范晓枫在“上海之春舞蹈专场”中跳《巴基塔》主角。“老师这么信任我,我可得争口气,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这一认真,让她脱胎换骨。演出成功了,范晓枫也脱颖而出。也就是从那时起,她从心底里喜欢上了芭蕾,训练时不再觉得枯燥,每一个动作都能体会到美感。

1996年9月在经过了7年的上海舞蹈学校专业的芭蕾舞学习以后,范晓枫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进入上海芭蕾舞团工作,成为一名专业芭蕾舞演员。对艺术事业孜孜以求,一丝不苟的范晓枫凭借其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和不懈努力很快从年轻演员中脱颖而出。2 000年,她以国际舞蹈比赛中国选拔赛中荣获青年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出征保加利亚,参加第十九届瓦尔纳国际芭蕾舞比赛并一举摘下青年组女子金奖的桂冠。次年,在第二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中荣获成年组女子银奖、最佳双人舞奖两项大奖。两年内收获三项国际大奖,这样骄人的成绩让范晓枫在中国芭蕾界小有名望,一跃成为团里的主要演员,更因为国际奖项极高的含金量让她破格成为国家一级演员。然而,这样的晋升并没有让她立刻获得主演大型芭蕾舞剧的机会,更多的是舞剧中独领舞舞段,甚至是群舞舞段的表演。对此,她没有丝毫的沮丧和失落,她依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努力。“这在我看来没有什么,因为一代代演员都是这样过来的。我没有觉得上海舞蹈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进入到芭蕾舞团就理应演主角,因为我知道这真的需要像蜗牛一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直到现在我还坚持这个观点:一个优秀的舞蹈学校毕业生绝对比不过在芭蕾舞团工作三年的群舞演员。因为台上的舞台经验和掌控能力都不是一个毕业生马上能体现出来的。”

直至今天,《白毛女》巡演所到之处,依旧能激起观众巨大反响。“北风吹”音乐响起,演员亮相,席间已是掌声雷动。范晓枫说,“我的爸爸也是 《白毛女》的忠实观众,这个舞剧熔铸了他们一代人的回忆。”

芭蕾舞剧《白毛女》是1964年上海舞蹈学校的师生勇于创新,共同探索芭蕾民族化,根据同名歌剧集体创作改编的成果,首演于1965年第六届“上海之春”,传承至今历经了50多个春秋。该剧被誉为一部西方芭蕾艺术和中国民族风格完美结合的精品,是中国芭蕾的奠基作品之一。

在范晓枫看来,和之前几代《白毛女》相比,新版《白毛女》的舞蹈动作幅度更大,这多少有点不同。“但就像辛丽丽团长说的,这不是我范晓枫的原创舞剧,而是上海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之前已经有一个样本在,所以新版《白毛女》还是注重‘传承’二字。更何况这部舞剧属于民族传统芭蕾,也属于样板戏,是一个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一部特殊的芭蕾舞剧。只要合适、确切地反映出这部舞剧的精髓所在,比如革命、歌颂共产党,同时把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展现出来就可以了。”在表演中,她不会刻意加入自己对这个人物的新理解,因为在她看来这是一种不尊重。

芭蕾舞剧《白毛女》自首演以来已经有51年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因为只要上海芭蕾舞团存在,它就永远是团里的看家戏,是上芭的资本和瑰宝。“这是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被忘却。”作为上海芭蕾舞团的一员,范晓枫也会尽自己所能将这部剧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芭蕾舞剧白毛女芭蕾
海滩芭蕾
春天的芭蕾
“白毛女”姐姐
不论何处,芭蕾跳起来
《白毛女》背后的逸闻旧事
河北博物院上演“白毛女”
《白毛女》背后的逸闻旧事
芭蕾舞剧
芭蕾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