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标识在PICC操作包中的应用
2015-12-21张雷
系列标识在PICC操作包中的应用
张雷
上海亚澳医用保健品有限公司(上海,201202)
【摘要】PICC操作包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次性深静脉穿刺配套操作护理包。该文通过分析在PICC操作包包装外观设计和推广物设计中一系列标识的应用,探讨了目前产品标识在PICC操作包领域的应用,并提出了组合应用系列标识的方法,从实践层面拓宽了产品形象统一设计的理念。
【关键词】PICC操作包;系列标识;组合
doi:10.3969/j.issn.1674-1242.2015.02.017
作者简介:张雷,E-mail:raymond_zhang@iso-medical.com.cn
【中图分类号】T-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1242(2015)02-0124-03
Abstract【】PICC nursing pack is a public-used one time use nursing pack for the deep venous catheter.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sign application in the pack design and advertisement materials of PICC nursing pack. The application of signs in PICC nursing pack field and combination of serial signs are discussed. From the practical level, it broadens the idea of unified sign design of product image.
收稿日期:(2015-03-04)
Application of Serial Signs in the PICC Nursing Pack
ZHANG Lei
Shanghai ISO Medical Product Company(Shanghai, 201202)
【Key words】PICC nursing pack, serial signs, combination
一次性使用专业护理包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耗材。经周围静脉的中心静脉插管(PICC)操作包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不仅得到各省市护理协会的推荐使用,更是各个厂家的重点开发产品。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伴随临床的个性化要求,PICC穿刺包和护理包规格和品规日益增多,并不断扩展。由此,也带动了产品设计从单纯道德功能-形态设计向着整体产品形象统一的方向发展。
作为一个标准的医院使用临床产品,规划性的产品设计需要考虑到产品的本身特点,并规划出一系列和目前产品以及未来产品发展方向相一致,并与企业形象一致的规范化/系列化视觉符号,从而有力地提升产品的品牌特点和形象。为此,我们组合运用了功能性标识,形象性标识和警示性标识,使产品在外观设计和宣传品中得到多层次的体现。
1 功能性提示
在PICC操作包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扰是:由于临床的要求,我们的品规从一开始就较为多样,如何让护理人员甚至是销售人员很快地辨认不同的规格,并便于临床快速使用。我们的设计解决方案是:在产品的包装上,使用规范化、统一的标识,来快速提示产品的特性(见图1)。
图1一次性中心静脉置管换药包的标识
Fig.1The sign of one time used nursing
pack f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我们运用的功能性标识,主要分为3类:第一列标识该护理包所对应的中心静脉管路是单腔还是多腔;使用的消毒剂是碘伏或洗必泰,均用中、英文标注;兔子头表示儿童用置管。通过这3类标示,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在日益繁忙的临床工作中迅速找到需要的操作包。
此外,本次设计的一个独特之处是使用绿色标注洗必泰。由于本次新品上市的时候都有这个消毒方式,所以使用一个特殊的颜色,可以帮助临床人员快速辨别。这也成为市场推广中的一个显著标志物。事实证明,在上市后半年洗必泰型的销量达到总产品出货量的70%。可以说这次的洗必泰采取绿色功能性标识起到一定作用。
在既往的设计中,我们是把儿童型的文字标注在产品名称中(图2)。而本次我们使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卡通标识,在临床上也起到较好的效果。
图2早期儿童型PICC操作包的外观标识
Fig.2The early version of sign for
children used PICC nursing pack
我们在功能性标识的设计过程中,主要基于快速识辨,采用了易于临床护理人员辨认的字体。同时,在考虑颜色时使用了彩色设计,但是基于工艺实施的缘故我们将整个设计颜色定在4个。由于目前国内静脉输注领域尚缺乏统一的行业认同术语和标示标准,我们设计了一套容易理解的功能性标识。这样既突破了原有黑白设计较为呆板的形象(图2),也使临床的快速辨别使用成为了可能。
2 形象性标识的应用
产品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应用企业形象标示来创造一致的产品表面元素,力争体现统一的产品形象和企业特点,进而表现出有突出鲜明特点的企业品牌。随着产品系列的日益扩展和复杂,单纯的企业司标已经不足以表现产品的丰富内涵,所以我们在企业形象标识,商标和产品本身进行了一系列的设计。
企业形象标识是企业在各种产品中的必要元素。我们设计了2个企业形象设计:一个是公司司标(图3),另外一个就是澳商独资的缎带设计(图4)。
图3公司司标
Fig.3 Logo of company
图4 澳商独资缎带设计
之所以使用缎带设计,使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公司司标是红色,在产品外观上不宜大规模使用。而蓝色是PICC操作包系列普遍采用的颜色。缎带设计既较为活泼,同时也不占据较大面积,容易通过药监局的审核。
在商标和产品名称,我们选用了不同的蓝色,来区隔品牌和产品名称的区别,使两者之间既有统一又有不同。
在公司的形象性标识方面,我们做到了既规范统一,又能突出产品的个性化特点。并对以后的产品设计起到了规范作用。在统一和个性方面得到了平衡,并创造了统一的视觉形象,为以后的产品设计中统产品形象统一打下了规范性的基础。
3 警示性标识
警示性标识在医疗领域运用较多。这主要是因为运用于身体的产品相对比较危险。所以需要对于这些危险操作、状态以及可能的风险进行提示。提示一般包括安全提示标识、安全标识、警告标识和严禁标识4种。其中安全提示标识主要是向临床使用者提供特定信息,主要包括安全分类和防护措施等;安全标识用于传达特定安全信息;警告标识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进行注意,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严禁标识是禁止操作或者禁止在特定情况下进行操作。
在图2的设计中,我们在最上端显眼位置使用了严禁标识,即标注包装破损请勿使用的字样。这是因为这款产品会直接接触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污染产品会导致败血症等极端危险情况,所以必须在显著位置进行标注。在配制表的下端,我们有安全提示标识“注意事项使用前请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的字样。这也是我们对于护理人员使用安全的提醒。
我们在警示标识的设计过程中,根据警示级别顺序统一考虑视觉识辨的先后次序。同时,也必须处理好警示性标识和其他两类标识就是功能性标识和形象性标识的关系。参考其他企业的经验,我们的处理原则是警示性标识位置优先于功能性标识/形象性标识,同时在文字/图案/颜色等方面避免彼此混淆。同时,尽可能将不同的标识进行合并处理,使不同的标识以统一信息的形式出现。
4 产品整体形态的统一
产品的整体形象,需要将各类标识进行综合运用。建立一整套和企业/产品形象相一致的标识设计并进行规范使用,可以有效地指导产品设计中的形象协调,并达到提升产品整体形象,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规范未来设计尤其是多方设计的效果。
产品的外观设计和标识设计,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提升产品整体形象。通过制定企业各项产品设计标识规范,约束了产品设计中的各项标识使用形式,避免了标识设计和使用中的随意和误用,从而勾勒出企业同类产品设计中的规律和关联性,并通过细节的内在联系展示设计的深度,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
在本系列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设计人员较早参与了市场调研,从而设计出一整套功能性标识,这不仅为产品上市后的应用带来极大便利,也使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互相沟通带来了便利。同时整套产品的规格从最初的4个,到后来的18个,再统一到7个,这套标识为包括市场部、新品开发部、技术部、质量部、采购部、计划部、生产部在内的各部门协调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在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中,我们也用到了大量的第三方供应商。这些供应商能否很快地根据企业新品开发需求做出反应是整个开发过程的一个关键。使用整体标识系统,为我们和第三方沟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他们可以用较短时间了解配置的基本拥堵,避免为了同一个问题反复沟通,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使用3类标识系统,在本次新产品,即PICC操作包系列中得到很好的体现。这些标识的应用布景考虑到了企业的整体形象,也考虑了产品的具体应用。同时,这些标识的开发也为未来新产品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在原有的公司视觉识别系统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达到了新的层面。此外,整套标识为未来的设计工作起到了规范的指导作用,这种规范是为未来的新产品外观设计及能够考虑到产品设计中的多种可能性,尊重了未来设计人员的创造性,同时也保证了企业的产品形象有效统一,为企业产品形象统一设计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简召全.工业设计方法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 刘永翔.产品形象设计中的标示问题的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5,17(5):90-94.
[3] 李亦群.产品设计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 贝恩,罗杰斯. 产品创新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