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成人烟雾病

2015-12-21陈治标陈谦学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颞浅重建术融合术

项 威 陈治标 陈谦学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武汉 430060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成人烟雾病

项 威 陈治标△陈谦学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武汉 430060

目的 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成人烟雾病的效果。方法 11例成人烟雾病患者,为双侧病变,缺血型2例,出血型9例,均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进行手术治疗。11例患者均为双侧手术,3例行同侧颞浅动脉两个分支吻合。术后均采用CTA、DSA等检查,吻合口血管通畅情况,术后行CT灌注评估脑血流改善情况。结果 11例患者采用此方式进行手术,25个吻合血管,其中24个吻合口通畅,1例因并发症未复查,术后复查CT灌注,显示吻合口血流量及血容量明显优于术前。缺血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明显,无TIA发作;随访9例,无再次出血。并发症:1例患者在第1次手术后3个月恢复良好,行对侧手术,术后3h患者突发意识状态下降,发现颅内出血,考虑过度灌注综合征预后差。结论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成人烟雾病,效果显著,但手术难度较大,风险较高。

血管吻合;颞肌贴敷;并发症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双侧颈内动脉(ICA)末端及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起始端狭窄及闭塞并伴异常血管增生为特点的慢性颅内血管疾病。传统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1]。手术治疗为主要方式,但手术方式仍存在很大争议,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encephalo-duroarterio-synangiosis,EDAS),在一段时间内,被外科医师所采用。本文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astomosis combining with en-cephalo-duroarterio-synangiosis,STA-MCA+EDMS)[2]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7-10—2014-03有完整资料且病变均为双侧的烟雾病患者11例,均采用STA-MCA+EDMS方式进行手术,男5例,女6例,年龄24~69岁,平均(43.90±13.83)岁,病程3~6个月。依据2012年烟雾病诊断治疗指南[3],入选病例符合烟雾病诊断标准,并排除类烟雾病、单侧烟雾病及以下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脑肿瘤、脑膜炎、神经纤维瘤病、唐氏综合征、头颅外伤、放射线头部照射等。采取Suzuki和Takaku的烟雾病分期标准[4],临床分型采取Matsushima(1990)的分型标准[5]。本组病例中病变均为双侧,第2期1例,第3期3例,第4期4例,第5期2例,第6期1例,平均(3.91±1.14)期,缺血为首发症状者2例,Ⅲ型1例,Ⅴ型1例,平均(3.5±0.71)型,出血为首发症状者9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单纯脑室出血4例,基底节出血合并脑室出血3例,1例有TIA发作病史。见图1~2。

图1 患者术前DSA检查,诊断为烟雾病

图2 经过联合血管重建术后,显示患者吻合口通畅

1.2 手术方法 依据患者术前所行DSA检查,进行术前评估,如患者为双侧缺血,选择缺血较重的一侧,如两侧缺血严重程度相似,则选择优势半球进行手术;如患者为出血型,选择出血侧进行手术,如无法确定出血侧,依据CT灌注脑缺血情况进行选择。11例患者均在第1次手术后3个月行对侧手术。3例患者行一侧颞浅动脉两个分支吻合。具体手术步骤如下:手术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头偏向对侧45°~60°,sugita头钉固定,为增加颞肌贴敷面积,切口尽量向后拐,包入颞浅动脉后支,切口上部超过颞上线1~1.5cm。皮肤切开后翻向颞侧,注意保护颞浅动脉,颞肌切开后翻向颞侧,钻孔后铣刀铣开游离骨瓣,骨瓣大小8~10cm,骨窗周边打孔悬吊硬脑膜。再从颞浅动脉顶支分支远端结扎后分离,剥离动脉并予以保护,直至游离至颞浅动脉主干处,同样方法将颞浅动脉额支分离予以保护。将颞肌打孔使颞浅动脉引入颅内,见颞浅动脉波动良好,星型剪开硬脑膜,将颞底硬脑膜和颞肌缝合,显微镜下分离大脑中动脉皮质分支,镜下修剪颞浅动脉的远端并用亚甲蓝染色,临时动脉夹阻断脑皮层血管远近端,造瘘后肝素水冲洗,吻合血管后检查无渗漏,血管充血搏动良好,血管通畅。颞肌和硬脑膜蓬状缝合,以贴敷脑表面,留置硬膜外引流管另戳孔引出,咬出颞底部分颅骨,以便血管和颞肌通过,还纳骨瓣并用连接片固定,逐层缝合皮肤各层。

1.3 结果评定 术前l周及术后3个月均行CT灌注检查,评估手术前后脑血流灌注改善情况,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复查CTA或DSA,验证吻合血管通畅性及评估手术后侧支循环的建立。术后及随访过程中均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与术前对比,检测患者的智力、语言表达、运动和感觉情况,电话进行随访。

2 结果

11例行双侧手术的患者,共25个吻合血管,除1例患者在第2次行对侧手术后发生颅内血肿,CTA(DSA)未进行复查,其余24个吻合血管,在术后1周及3个月行CTA(DSA),显示吻合血管全部通畅,间接手术形成的颞深-皮层动脉和脑膜中动脉-皮层动脉吻合良好(见图3~4)。术后1周及3个月行CT灌注,显示术后血流量、血容量及血流峰值时间明显改善,局部脑血流灌注率较术前明显增高。2例缺血型患者,在术后1周内,智力、语言表达、运动和感觉情况,较术前有明显改善。9例出血型患者,随访至今,未再次出血,无TIA发作。并发症1例,患者第1次手术后3个月恢复良好,行对侧手术后3h,患者突发意识状态下降,随之昏迷,病情变化较快,行CT检查,发现颅内出血,考虑过度灌注综合征。

图3 术后1周行DSA示,直接吻合血管通畅

图4 术后3个月行CTA示,间接手术形成血管吻合良好

3 讨论

烟雾病具有进展性,Kobayashi等[6]对出血型烟雾病保守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再次出血难以预防,且出血部位和出血类型有改变,预后良好率由45.5%下降到21.4%。病死率由6.8%上升到28.6%。研究报道,导致烟雾病病死主要原因是出血和大面积脑梗死。所以外科手术是治疗成人烟雾病最为有效的方式。

目前手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单纯直接血管重建术、单纯间接血管重建术联合血管重建术。目前仍无统一有效的手术方法,各种方法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7]。(1)单纯间接血管重建术,优点在于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对并发症严重,又无搭桥供体血管或受体血管的患者,间接血管重建术被认为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式;缺点在于术后患者症状缓解及侧支循环建立均需要较长时间[8]。经随访,术后3个月复查DSA,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差别很大。颞浅动脉作为供体血管,在间接手术中效果很差,而在直接手术中,颞浅动脉是最好的供体血管。(2)单纯直接血管重建最常用的术式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可明显降低患者再出血率,目前单纯直接血管重建术已被联合血管重建术取代[9]。(3)联合血管重建术,最早由徐斌等[9]提出,即STAMCA+EDMS。本文所有患者均采用该术式。

联合血管重建术的优点:不但可以迅速改善局部脑血流灌注,而且最大限度利用了颈外动脉系统血供,术后患者临床症状、侧支循环建立及脑血流灌注均有明显改善。我院近几年开展的联合血管重建术,手术效果较好,提高了烟雾病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及致残率。出现并发症1例,术后3h发生颅内出血,已排除吻合口出血,为过度灌注综合征,由于该术式受体血管远端状况无法评估,所以风险性高于单纯间接血管重建术。联合血管重建术经长期随访虽然效果理想,但仍存在一些并发症,过度灌注是导致急性期短暂神经功能障碍及颅内出血的原因。有研究报道,对于烟雾病患者及非烟雾病患者实施STA-MCA+EDMS后,烟雾病组症状性过度灌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烟雾病组,说明症状性过度灌注是烟雾病患者血管再通术后的一个并发症[10]。

术前需充分评估颅内外血管情况,有无适合的供体血管及受体血管,术中密切控制血压,避免因大脑中动脉分支被阻断时血压过低,出现神经功能丧失,术后继续将血压维持在基础血压水平,避免出现过度灌注出血或低灌注致脑梗死可能。STA-MCA+EDMS难度较高,要求术者较高的分离、吻合血管能力及手术熟练程度,风险性较高。

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对于该术式是否为治疗成人烟雾病的最优术式,仍需进一步收集病例,较长时间随访。

[1]凌锋.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83-190.

[2]Fukui M.Current state of study on moyamoya disease in Japan[J].Surg Neurol,l997,47(20):138-143.

[3]任斌,段炼.2012年烟雾病(Willis环自发性闭塞)诊断治疗指南(日本)的解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11(1):6-9.

[4]Suzuki J,Takau A.Cerebrovascular“moyamoya”disease:disease showing abnormal netlike vessels in base of brain[J].Arch Neural,1969,20(3):288-299.

[5]Matsushima Y,Aoyagi M,Niimi Y,et al.Symptoms and their pattern of progression in childhood moyamoya disease[J].Brain Dev,1990,12(6):784-789.

[6]Kobayashi E,Saeki N,Oishi H,et al.Long-term natural history of hemorrhagic moyamoya disease in 42patients[J].J Neurosurg,2000,93(6):976-980.

[7]Reis C,Safavi-Abbasi S,Zabramski J,et al.The history of neurosurgical procedures for moyamoya disease[J].Neurosurg Focus,2006,20(6):1-6.

[8]Chiu D,Shedden P,Bratina P,et al.Clinical features of moyamoya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J].Stroke,1998,29,(7):1 347-1 351.

[9]徐斌,宋冬雷,毛颖,等.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4(10):445-448.

[10]格桑顿珠,赵继宗,张东,等.烟雾病搭桥手术前后围手术期局部脑皮层血流动力学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29):2 046-2 049.

(收稿2014-09-11)

R743.4

A

1673-5110(2015)05-0055-03

△通讯作者:陈治标,E-mail:chzbiao@126.com;

猜你喜欢

颞浅重建术融合术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膝关节融合术治疗挽救性人工膝关节感染可以获得持久的效果
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足踝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2例外伤性假性颞浅动脉瘤
关节镜下保留胫骨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
基层医院颅脑外伤扩大翼点入路颞浅动脉保护的体会
颞浅筋膜预构颈部扩张皮瓣修复大面积面部缺损的临床研究
保留外耳道后壁上鼓室软骨重建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临床分析
面部除皱术中颞浅筋膜瓣转移覆盖眼轮匝肌治疗鱼尾纹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