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阿片类镇痛药对术后镇痛的影响
2015-12-21杨少平河南罗山县人民医院麻醉科罗山464200
杨少平河南罗山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罗山 464200
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阿片类镇痛药对术后镇痛的影响
杨少平
河南罗山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罗山 464200
目的 探究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阿片类镇痛药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1-03—2014-06住院60例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单次肌间沟麻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芬太尼,根据患者手术后疼痛程度来评定镇痛的效果、麻醉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 结果 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2组麻醉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阿片类镇痛药物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可缓解患者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肌间沟神经阻滞;阿片类镇痛药;术后镇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及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每年骨折的患病率逐渐上升[1]。上肢骨折手术麻醉的方法 多种,临床通常采用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骨折内固定术,尤其是锁骨、桡骨以及肱骨骨折患者[2]。有研究表明肌间沟神经阻滞加阿片类镇痛药物用于上肢骨折患者手术中,麻醉及镇痛效果均十分满意,无并发症发生[3]。我院对60例上肢骨折患者采取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阿片类镇痛药术后镇痛效果研究,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03—2014-06住院60例上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研究,ASA分级[4]:Ⅰ~Ⅱ级,无心、肝、肾功能不全,无凝血功能障碍及麻醉药过敏史等。体质量43~81kg,平均(65.3±4.5)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9~79岁,平均(45.3±3.1)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0~78岁,平均(45.4±3.0)岁。2组在年龄、性别及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患者常规禁食禁饮,手术前半小时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给予患者1μg/kg芬太尼与咪唑安定0.02mg/kg。监测心电图、心率、血压以及血氧分压。患者取仰卧位,头尽量转向健侧,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在锁骨上两横指,前中斜肌间一上窄下宽的间隙为斜角肌间沟,作为穿刺点。选择7号针,缓慢进针,患者刚有异感即可明确穿刺点,接注射器,进行反复回抽止血,一次性注射完局麻药物。如前臂以下手术,注射药物时,用手压迫穿刺点的上方,使局麻药尽快地向下扩散,以此来提高尺神经阻滞完善率。如锁骨或肩部手术,可压迫穿刺点下方,利于阻滞颈丛。
1.3 配制局麻药物 对照组为传统的肌间沟阻滞法,使用0.75%的布比卡因10.0mL+生理盐水20.0mL。实验组为0.75%的布比卡因10.0mL+生理盐水20.0mL+0.1mg芬太尼。
1.4 疗效评定 根据VAS疼痛评分标准[5],分值为0~10分。优:0~3分,患者无痛或轻微疼痛,可以忍受;良:4~6分,疼痛并影响患者睡眠,尚且能够忍受;差:7~10分,疼痛感觉渐强,食欲和睡眠差,患者不能忍受。
1.5 统计学数据分析 运用SPSS 14.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无任何明显不良反应发生,2组麻醉起效时间无差异,P>0.05。2组患者手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实验组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阿片类受体分布在人体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分布在周围神经系统[6]。既往认为阿片类药物可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阿片受体作用产生镇痛的效果。近期有研究显示,外源性与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均对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阿片受体产生特异性抗伤害效应[7-9]。布比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物,适用外周神经阻滞,但是有效镇痛时效一般低于36 h。芬太尼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阿片类药物,存在呼吸抑制的风险,尤其是迟发性呼吸抑制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10]。单次臂丛神经阻滞加入芬太尼后,镇痛的效果明显增强。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方法 比较,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明显减少。本文研究显示,肌间沟神经阻滞联合阿片类镇痛药物术后痛苦效果良好,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且患者均未出现低血压、过度镇静以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可见局麻药中加入微量的镇痛药物是安全可行的。
综上所述,臂丛神经阻滞加入芬太尼,可明显延长术后镇痛时效,尤其是36~48h差异最为显著,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小的上肢手术麻醉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表1 2组患者手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n(%)]
[1]赵峰,王丹丹,杨光,等.连续腰丛神经阻滞或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2):152-154.
[2]师小伟,熊源长,刘佩蓉,等.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应用于腰椎内固定术后镇痛的疗效[J].上海医学,2012,35(4):295-297.
[3]倪文宗,李颖川,王爱忠,等.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上海医学,2012,35(4):291-294.
[4]张宙新,徐峰.腰麻与硬膜外麻醉方法 在剖腹产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7):3 166-3 169.
[5]陈冀衡,张云宵,李萍,等.胸椎旁神经阻滞或肋间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5):444-447.
[6]陈平,顾华华,刘妍珺,等.帕瑞昔布钠联合下肢神经阻滞在膝关节及远端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4):371-373.
[7]裘毅教,唐亮,汪正平,等.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食管手术围术期循环及术后镇痛的影响[J].上海医学,2011,34(12):914-918.
[8]贾东林,李水清,韩彬,等.刺激型导管连续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3):257-259.
[9]赵达强,朱晓岚,赵霖霖,等.喉罩全身麻醉复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上海医学,2011,34(6):424-427.
[10]张毅,张琴,Nguz A.Kutshid,等.帕瑞昔布钠联合阿片类镇痛药和B超引导椎旁神经阻滞对于非心脏手术开胸术后镇痛效果评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2(4):419-423.
(收稿2014-04-15)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5110(2015)02-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