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离“规则制定者”还有多远?
2015-12-21马旭飞香港中文大学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商学院管理学系副教授终身教职张一开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管理会计分析师
文/马旭飞 香港中文大学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商学院管理学系副教授(终身教职) 张一开 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管理会计分析师
民企离“规则制定者”还有多远?
文/马旭飞 香港中文大学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商学院管理学系副教授(终身教职) 张一开 和记黄埔有限公司管理会计分析师
与工商总局的PK,让阿里巴巴突破了民营企业的身份临界值。公权力“一言堂”制定规则的时代很可能即将过去。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中国商人有着这样一个刻板的印象——闷声发大财的企业家更有持续性,过于招摇者则往往昙花一现。可阿里巴巴几个月前与工商总局的纠葛却让人们大跌眼镜。如果查看一下此前阿里巴巴与工商总局对峙系列事件和后续的时间表,事态的进展不仅让人目不暇接,更令人吃惊的是,一家民营企业在与正部级工商总局讨价还价后,还能在短时间内与如此多家部级单位建立合作机制,这在改革开放以来实属凤毛麟角。
这意味着什么?经过这一系列事件,互联网创业家马云又有了怎样不同的企业家段位?
好大一盘棋?
阿里巴巴在1月23日被工商总局第一次踢爆正品率低于40%后,就已经为此精心设置了一系列棋局,最终目的在于能够全面与包括工商总局在内的各种高级监管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并以此为基础,从事实上强化集团社会地位。
虽然外界认为阿里巴巴管理层允许“店小二”向工商总局发难,看上去不像是一个成熟上市公司的行为,但因马云曾与外经贸部有着长期合作,深知在中国行商必定要处理好和监管机构的关系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笔者就此判断,阿里巴巴允许“店小二”吐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而有关部门后来的表现之所以被动,也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料到民企居然敢公开与之叫板。
本次事件中,虽然阿里承受了证券市场的压力,甚至市场戏称阿里“跌掉了一个京东的市值”,但阿里却将事件影响不断扩大以吸引大量眼球,从而争取到与这些部门频繁对话的机会,迫使双方在舆论和社会广泛关注下达成和解。这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第一次如此频密地与各个部级单位展开互动和对话,并彼此迅速建立合作机制。
加强集团社会地位并与部级监管机构逐步建立起稳固的社会关系,已成为构建阿里系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阿里巴巴这次与工商总局对垒,既可昭示集团的官方认可度,更可以凭此势头与多个公权单位协调制定旗下行业的规则。作为民企,阿里这次的地位提升之快,可谓“前无古人”。更有人戏称,自这一系列对话之后,马云能够与这些正部级领导平等协商,凸显其地位已经接近部级。由此可以推断,加强集团社会地位并与部级监管机构逐步建立起稳固的社会关系,已成为构建阿里系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那么强化社会地位与铸造阿里巴巴核心竞争力又有什么关系呢?虽然中国被人们称为关系和地位主导的社会,但西方学者的研究显示,地位和社会关系作为企业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也是通用的。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前院长、苹果企业大学校长祖尔·波多尼(Joel Podolny)对企业社会地位(Status)的研究证实,企业的社会地位往往具有信号作用,买家会依据企业的社会地位先为之定性,直接决定他们愿为产品支付溢价的高低。甚至外部评级方也会在地位信号的引导下,根据企业的地位下菜碟,随后使其他供应方调整对这些企业的成本报价,影响整体效益。
从这样的角度分析,阿里巴巴这次与工商总局对垒,实际上可以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既可以向社会昭示集团的官方认可度,在日后摄取各类资源时令自己挺起腰杆;更可以凭此势头,发挥新地位优势,与多个公权单位协调制定旗下行业的规则。
首先,阿里巴巴声讨刘红亮司长的举动,可谓先下手为强,其目的在于聚焦舆论眼球。这样一来,阿里就释放出了其强大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信号。其次,阿里巴巴凭借与工商总局共同制定打假等电商行业游戏规则,获得了今后同质检总局、证监会等部级机关协调规划合作机制与相应市场规则的对话基础。预计阿里巴巴日后也将与更多的权力机构合作,帮助改进市场规则和政策,不断扩大阿里对市场和生态伙伴的影响力。
可以说,阿里巴巴本次实现了民营企业身份临界值的突破,凭借与部级机关平等洽谈的地位,从游戏规则的遵从者转化为游戏规则的共同制定者。未来,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民企很可能也将逐步效仿阿里的做法,更多地主动参与到和权力部门共同制定市场规则的游戏中,公权力“一言堂”制定规则的时代很可能即将过去。
“阿里-工商之争”
2015年1月,继工商总局提出淘宝正品率不到40%之后,阿里公开声讨刘红亮司长的抽样检测手法不合理,以至夸大淘宝内伪劣产品比例。就此引发新华网、人民网等官媒对阿里巴巴反击的行为发难,甚至连工商总局也发布《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予以反击,与阿里巴巴股票息息相关的华尔街一度风声鹤唳。最终,阿里在被工商总局“证明清白”的情况下与工商总局局长张茅握手言和,工商总局撤下了白皮书并发布安抚投资者的言论。 1月30日,马云与张茅总局长讲和并提出设立打假合作机制。然而此后事情发展的态势足以令看客大跌眼镜:2月9日,马云与质检总局支树平局长会面,为日后质量检测合作实现制度化铺平道路;2月10日,马云更是携一众高管赴证监会演讲,为日后双方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将建立协调监督机制打下良好开端。
未来企业的“话语权矩阵”
经营状况各异的企业,从中能获得什么启示?
笔者参考波多尼等西方学者对社会地位信号的研究,根据中国的法制环境,绘制出一个基于社会影响力和话语权的矩阵模型。
在这组矩阵中,我们将企业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网等整合为社会影响力这条纵轴,毕竟对于商业法制环境尚处在建设中的中国社会,企业社会地位的高度与社会关系的广度基本是成正比的,因此归为一类。我们根据社会影响力的强弱,为纵轴设置上下两个区域。实际情况下,企业的实际社会影响力,是通过核心竞争力争取来的,因此模型上半区的企业往往在名望、市场份额、经济规模等方面较强,反之亦然。
而在横轴上,根据话语权的强弱,我们划出两个范围,代表话语权较强和较弱的企业。在这个矩阵的定义内,话语权和影响力不同,后者倾向于诸如市场份额、产品知名度等社会地位方面,而前者则倾向于中国社会内企业的权力属性,也就是能否左右市场政策和规则的制定。(图1)
缺少影响力和话语权的“ 路人甲” 这个象限中的企业话语权和社会影响力都较弱,大多数为普通民企。它们往往还处在打拼阶段,只能遵从规则而非制定规则,整体类似于缺少存在感的“路人甲”。这也代表了市场上的大多数企业,其中有如同刚毕业的大学生那样的初创企业,也有打拼很久后还没有取得成果的夕阳产业公司。
爱拼才会赢的“逆袭者” “路人甲”们之间互相竞争,虽然都缺少话语制定权,但少数“路人甲”唱着“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的《爱拼才会赢》,逐步建立独有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拼搏抢占市场、打响名号、做大做强后,成为了“逆袭者”,收获了对应的地位、关系乃至影响力,但它们在话语权制定上存在先天不足,大多数也只能服从规则而非涉足于规则的制定。
含着金汤匙的“高富帅” 在目前的中国,矩阵右侧区域内的企业如同 “高富帅”,都可以凭借手中如同金汤匙一般的话语权制定相关行业规则。它们之中大多数是持有各种权力的国企,也有类似华为这类大获成功并具备技术等标准决定权的民企。但一般来讲,由于当下法制环境和自由竞争的规则尚未成熟,国企经常可以透过权力优势争取市场和资源。金融海啸后,在基建和地产等领域的“国进民退”就曾反映了这个问题。同时,由于同政治权力较为接近,这些国企在影响相关行业法规制度的制定上也更方便。虽然华为这类凭借无可取代的市场占有率而制定行业规则的民企也可归入此类,但总体上,白手起家进入“高富帅”行列的民企实屈指可数。
图1 企业话语权矩阵
“没落贵”族——空有话语权,生儿不象贤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指的是那些虽有话语权但在市场上影响力尽失的“阿斗们”。在中国市场,没落贵族多数属于效益低下的国企,即使仍有一定权力优势,但受制于自身经济规模、产品竞争力等劣势,无法拓展市场影响力,但仍可试图涉足制定市场政策制度。比如“人民搜索”等一批有国家背后支持、却难在消费者中形成气候的企业就可归入此类。
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处在影响力和话语权均为弱势的低起点并不要紧,首先为生存和发展要做的就是垂直向上,从“路人甲”变成逆袭者。
阿里巴巴在矩阵中的道路
各种民企影响公权力的实质变化,或将成为未来中国商业治理结构不断改善的新常态。
我们完全可以依照上面的矩阵回顾阿里巴巴的艰苦创业之路。当最初马云和十八罗汉在杭州寓所设计产品时,他们也是左下角象限内的“路人甲”,后来由于找对互联网这个新兴行业并在亟需互联网的企业客户中大肆扩张,逐步垂直上升到模型左上角,成为B2B乃至B2C的信息中心,日益积累细微成就,成长为挟亿级客户的“逆袭者”,市值也可媲美老牌国企。毫无疑问,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处在影响力和话语权均为弱势的低起点并不要紧,首先为生存和发展要做的就是垂直向上,从“路人甲”变成逆袭者。
然而正因为我们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管理规则仍在建设中。虽然阿里巴巴是中国互联网领域翘楚,虽然以亿级用户群和优秀盈利能力在矩阵中处在社会影响力较强的左上角,但在这次工商局事件之前,阿里仍不免因为权力和话语权相对较弱而面临公权力的压力。此前市场管理制度的话语权高度集中在权力机关,即便是深谙行业本质的BAT巨头也难以涉足太多。由此可见,在BAT巨头日益对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更大影响的新常态下,缺少制定市场游戏规则的话语权,早晚将成为阿里巴巴等巨头长远发展的阻碍。
因此,为了能进一步参加互联网行业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巩固核心竞争力,阿里巴巴在和工商总局的纠纷中挺身而出,积极争取自身权益并扩大社会影响,以致争取到和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部级机构平等协商合作共建规则的局面。就正如笔者的矩阵所示,阿里不断地透过加强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使自己事实上从话语权较弱的矩阵左侧向话语权较强的右侧象限过渡,如同高富帅级别的副部级国企那样,不但保持住强大的经济实力,更日益参与政策制定,逐步加强话语权。
如表1所示,阿里帝国市值已赶超诸如中移动和工商银行等老牌垄断行业国企。尽管在总销售额还有利润上不足以与老牌央企对垒,但互联网公司超过30%的利润率以及马云位于胡润百富榜前列的身份却令多数国企高管望尘莫及。由此,阿里才得以通过加强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使自己从话语权较弱的民企向话语权较强的方向过渡。
表1 中国企业级别对照
※※※※※
无论是常识还是学术研究,社会地位对于营造竞争优势的意义至关重要。然而根据社会影响力/话语权关系的矩阵所示,此前民营经济即便是实力强大,大多数在制定游戏规则的话语权方面具备先天劣势。在社会管理制度不断革新以及互联网经济模式高速进步的新常态下,民营经济持续进步并增强社会地位与关系网,亟需突破弱势话语权这个扩张障碍。随着BAT巨头经济体量和社会影响的日益庞大,它们已经开始逐步参与到国内互联网行业制度建设之中。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在国际上具备竞争优势的中国民营资本将逐步开始与掌控权力的监管机构谋求更加平等的合作关系,强化自身话语权,并运用自身的市场知识等优势涉足于游戏规则的制定。各种民企影响公权力的实质变化,或将成为未来中国商业治理结构不断改善的新常态。而对于任何企业,第一步往往困难,但若如同马云和阿里巴巴先练好内功,形成经济层面不可或缺之势,也就可以逐步争取稳定话语权,从屌丝路人甲实现逆袭,成为接近省部级地位的高富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