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奥陶系风化壳卡取实例分析
2015-12-21曲顺才
曲顺才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一公司,黑龙江 大庆 163411)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风化壳卡取实例分析
曲顺才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一公司,黑龙江 大庆 163411)
奥陶系储层非均质性强,以缝隙、缝洞型储层为主,特别是一间房组、鹰山组灰岩储层多发育大型缝洞型油气储层,实钻过程中多易发生放空与漏失及各种工程事故,所以在揭开奥陶系油气层之前,要进行奥陶系风化壳卡取,进行中完作业,为揭开油气层做好前期准备,避免发生各种事故。陶系风化壳卡取也成为录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经过多口井的实钻经验总结,录井现场技术人员总结出一套有效的风化壳卡取方法。
非均质;储层;漏失;岩屑形态;缝洞型;卡层;压力系数
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具有大陆地壳,由前震旦系构成的结晶基底,由不同时期不同属性的原型盆地叠置复合而成的多旋回性复合盆地。伸展和挤压两种不同的构造应力控制着盆地的演化发展最终形成“三隆四坳”的构造格局。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发育了巨厚的碳酸盐岩储层,碳酸盐地层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溶的叠加改造作用形成了复杂的断裂—不整合—储层—岩溶缝洞体,构成了广泛连通的立体油气疏导网络。奥陶系风化壳卡取是为揭开油气藏做好前期准备,是录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经过多口井的实钻经验总结,录井现场技术人员总结出,PDC钻头破碎的岩屑形态及地震图在卡层中的应用,圆满地完成录井卡层任务。
1 风化壳卡取的重要性
塔里木盆地经过长时间的沉积,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中-晚期、印之-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多个二级构造,盆地内地层发育差异较大,部分地区奥陶系发育了巨厚的碳酸盐岩储层,储存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奥陶系储层非均质性强,以缝隙、缝洞型储层为主,好的储层极易发生放空与漏失,甚至发生溢流、井喷事故,不同地层压力系数也有差异,容易引起地层垮塌,造成卡钻事故,所以奥陶系风化壳卡取的准确非常重要。
2 实钻卡层分析
2.1 实钻井1分析
XX井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一口探井,主要目的层为奥陶系中统一间房组,设计要求一间房组风化壳顶预留8.00m中完。实钻中奥陶系上统良里塔格组钻遇较好的油气显示,并发生井漏,给录井技术人员对地层的判断带来了困难,因为该地区良里塔格组储层并不发育,邻井该层也未见油气显示,只有目的层一间房组发育较好的油气储层。
针对这层油气储层的出现,现场技术人员进行了充分地分析与准确地判断:
(1)通过PDC钻头破碎的岩屑形态识别地层
本井良里塔格组发育棕红色泥质灰岩,岩屑形态具PDC削切特征多层状,以灰岩为主,而一间房组上覆地层恰尔巴克组的棕红色灰质泥岩,以泥岩为主,呈现相对高伽马、低电阻,岩屑形态呈团块状,判断实钻并未钻穿恰尔巴克组,目前并没有进入目的层一间房组。
(2)根据地震图进行对比
根据该井过井地震时间偏移剖面图分析,奥陶系上统T70-T7
4界面之间的厚度,本井奥陶系上统厚度明显大于邻井2,邻井2厚度为400.00m,本井目前揭开奥陶系厚度为382.00m,明显厚度和设计地震图预测厚度不吻合,判断目前并没有进入一间房组(T7
4)。经过上述综合分析,录井技术人员充分地判断该井目前并未进入目的层一间房组,决定继续钻进,又钻进35.00m之后,才见到恰尔巴克组棕红色灰质泥岩,岩屑形态呈明显的团块状,风化壳顶预留5.00m,圆满地完成中完卡层任务,满足了下技术套管的要求,为后期油气开采提供了较好的井身结构。
2.2 实钻井2分析
XX井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一口开发井,主要目的层为奥陶系中统一间房组,设计要求一间房组风化壳顶预留8.00m中完(泥盆系上统东河塘组砂泥岩互层段内)。
设计说明本井区泥盆系东河塘组地层厚度变化大,XX井处于两条北北西向大断裂之间的邻井北扩断隆带上,较邻井有沉积减薄的趋势,根据层位解释和构造成图,预测其厚度为78.00m;但由于其邻井东河塘组地层厚度均超过100.00m,且一间房组地层由于断裂的影响有可能向下塌陷,不排除东河塘组地层实际厚度超过100.00m的可能,因此存在一间房组顶面深度预测有一定误差的风险。要求录井队认真分析、密切注意随钻地层岩性变化,在泥盆系东河塘组钻井队要控制钻进速度,注意冲孔观察,卡准地层界线。
根据本井地质构造的复杂性,现场对设计及邻井资料进行认真分析。通过井区地震时间剖面图宏观分析,东河塘组沉积继承古地貌特征明显,本井区T57界面(东河塘组顶)清晰,位于相对海拔高点,所以下伏T7
4界面也应该位于相对海拔高点,初步预测本井一间房组地层向下塌陷的可能性极小。地震时间剖面反映出本井位于构造高点,T5
7界面上巴楚组地层横向沉积稳定,厚度和邻井相近,实钻证实本井巴楚组垂厚为217.18m,邻井巴楚组厚度介于219.50m~230.50m,而T57~ T7
4之间东河塘组宏观上地层厚度差异较大,本井厚度明显减薄,而且从地震反射波特征来看,岩性组合与邻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这种判断,现场认为本井东河塘组厚度有可能减薄,从地震图宏观上看,还不到邻井厚度的一半,所以提前关注钻时及碳酸盐含量的变化,实钻东河塘组顶斜深6114.00m(垂深6099.91m),钻至井深6165.12m时,进入D3d斜深51.12m,钻时由29↑39min,进行第一次地质循环,岩性为灰白色细粒岩屑石英砂岩,决定继续钻进,井深6168.00m,钻时由41↑60min,进行第二次地质循环,岩性为灰白色灰质粉砂岩,碳酸盐含量由9.4↑29.8%,具风化壳特征,现场分析认为本井东河塘组未发育砂泥岩互层段,决定于井深6168.00m结束二开钻进。
后经下一开次实钻验证,本井一间房组顶斜深6169.00m(垂深6154.68m),中完预留1.00m,测井解释预留0.50m,东河塘组斜厚55.00m(垂厚54.47m),邻井厚度分别为139.50m、131.50m,本井东河塘组厚度减薄,砂泥岩互层段缺失。
结论
(1)不同岩屑由于成分及压实的不同,在PDC钻头削切后呈现不同的形态,在地层的识别上具有一定的作用。
(2)地震图在判断地层的海拔高低及厚度变化效果非常好,在宏观上对地层的预测非常准确,要更好地应用到录井施工作业中。
[1]杨素举,云露.塔河油田加里东构造演化特征[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50.
[2]翟晓先,漆立新.塔河油田勘探实践与面临挑战[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2.
TE122.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