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节目类型与听众参与
2015-12-21杨育新
◎杨育新
热线电话节目类型与听众参与
◎杨育新
热线电话谈话节目的重要特性之一,即对于听众参与的依赖。一方面,热线电话让更多的听众参与到广播节目中来;另一方面,打进热线电话的听众同时也推动着节目的进行。但是,热线电话谈话节目类型众多,不同类型的节目,对听众参与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社会热点讨论型
改革开放后出现的诸如干部下海、第二职业、股票热、房地产热、商品巨奖大销售等社会热点,舆论哗然,褒贬不一,许多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观望、犹豫、彷徨,茫然不知所措。电台抓住这些最有普遍性的问题,在热线电话里进行讨论,参与的听众自然十分踊跃,各界层次的人都有,有教授、学者、企业家、机关干部和平民百姓。这类讨论一般由主持人出题,事先发出“安民告示”,然后在固定时间、固定栏目里讨论。由于上述社会热点问题是在改革开发的条件下出现的,还在探索、实践、完善之中,所以主持人持客观审慎的态度,不轻易肯定或否定,让听众广泛发表意见,展开思想交锋,最后也不作什么结论,只是提供一些讨论问题的思路。
这种社会热点讨论型,其重要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就讨论内容来说,它是一种高层次的参与和双向交流,既体现了广播媒介的本质属性及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主功能,又体现了听众的公民意识和社会意识。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当然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但应用新闻媒介阐述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主张,应该说是一条主渠道。如此众多的人把自己的心里话公开诉诸社会,这对于领导者了解民意,制定政策,大有帮助。
听众参与社会热点问题讨论,也是舆论监督的一种形式。舆论监督不是新闻媒介本身对国家政府和社会生活进行监督,而是公民通过新闻媒介对国家政府和社会生活进行监督。广大公民以主人翁的姿态,站在一个超功利和“非自我”的立场上,议论时政,关心国事,弘扬政能量,贬斥落后,这样就从真正意义上形成了群众的监督,进而有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反过来也增强了新闻单位本身的权威性和信誉度。
思想情感交流型
这类节目大凡以社会、人生为主线,话题涉及到工作、学习、家庭、恋爱、婚姻、道德、法律、人际关系等、其中以恋爱居多。而且“第三者”、“婚外恋”、“单相思”频频出现。节目通常安排在深夜播出,听众主要是大中学生、社会青年和城市居民。他(她)们敞开心扉,向主持人叙述真实的故事和亲身经历。有的是苦恼、烦闷、焦灼的诉说,有的是想求得理解,有的是渲泄自己的情绪……在这里展现了年轻人的追求和向往,看到了一大批人浓缩了的内心世界。
应该说明,思想情感交流型,包含情感两个方面,即“理”和“情”。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情理结合,寓理于情。人生问题触及到理想、信念、价值体现、人生观,其源头是哲学思想。通过热线电话,主持人与听众进行直接的情感交流,不仅要让听众得到感情上的满足,还应该给听众思想上的启迪,帮助他们消愁解闷,使他们纷乱的思绪豁然开朗,热爱新的生活。
现阶段的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育成熟,人们的价值体系也将随之变化。时下,相对的、实用的价值观正在冲击着我们民族固有的、传统的、绝对的以真善美为标准的价值观。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理、健康的情,并把二者结合起来。
调侃消闲游戏型
热线电话开设之初,听众点歌热闹非凡,曾一度出现过轰动效应。随着文学、戏剧领域内新潮小说和侃大山电视剧的兴起,一批赶潮流的听众“喜新厌旧”,不满足于点歌,代之而起的是以调侃消闲、游戏娱乐的方式取悦于人。调侃无中心、无主题,俏皮话妙语连珠,幽默感妙趣横生。游戏往往应用逆向思维,“是”非要说“不是”,“不是”一定要说成“是”。比如,主持人问:用西瓜打头痛,还是用冬瓜打头痛?有的回答用西瓜打痛,有的回答用冬瓜打痛。最后主持人 “裁决”:都不对,西瓜、东瓜都不痛,是头痛。接着,电话里传来笑声。
对于这类调侃消闲游戏型节目,广播界人士表示沉默,说它好唯恐有点随俗,说它不好担心有“正统”之嫌,于是有人说这类节目是无价值判断。
其实,这类节目还是有积极意义的。首先,它提供了一种娱乐方式。当人们茶余饭后悠闲自得时,当人们劳累一天需要精神调剂时,热线电话把人逗乐了,传来一片欢声笑语,这至少有利于身心健康。其次,逆向思维的游戏,可以开发人的智力,培养和锻炼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这对于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是有益的。这类节目俗的含意是通俗而不是庸俗。如果一味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靠耍贫嘴、卖噱头博得掌声和笑声,那就有失偏颇了。
(随州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