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的当代价值
2015-12-21于丽
摘 要:推动社会进步,破解全球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型社会,需要从真善美相统一的视角来引领人们的科技活动。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科技进步的推动者,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伦理教育,使其成为科技与伦理相融合的智者和仁者,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文章着重对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的紧迫性、应遵循的原则及其价值进行探究。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 生态文明; 科技伦理教育; 价值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5.029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5-0110-03
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之后,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科技主体的科技伦理意识来统领,理工科院校作为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加强科技伦理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
一、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的紧迫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能力不断拓展,在给人们带来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风险和生态危机。探寻风险和危机的根源,乃是人们追求科学真的同时忽视伦理的善所致。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1.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是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时效性的迫切需要
在大科学与高技术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双刃剑的效应凸现,当人类享受着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祉的时候,也不得不承受着科学技术带来的灾难——生态环境问题。规避科学技术的负效应,破解生态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科技伦理教育。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是未来科技活动的主体,他们科技伦理意识的高低,决定着科技是善的使者还是恶的帮凶。而承担着塑造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1]目前还存在着弊端——科技伦理教育薄弱。在道德观教育方面侧重普识层面的伦理道德教育,只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忽略了人与自然伦理道德。科技伦理教育基本处在盲区。面对科学技术发展导致的社会的变迁,其中包括思想观念的变迁和思维模式的变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必须突破原有的教育范式,增强科技伦理教育,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更具时效性,才能迎接时代的挑战,摆脱人类面临的困境。
2.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是发展绿色经济的迫切需要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现时代,各国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都在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上下功夫。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了缩小和发达国家的距离,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发展经济上,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其结果经济发展了,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了。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就在于对发展的理解上产生了偏颇,把经济发展视为衡量发展的唯一尺度,忽略环境和生态。某些科技人员在利益的驱动下,在科技开发及应用上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人文关怀,对“可为”与“不可为”的科技行为缺乏道德约束,为了追求高的GDP增长,不惜破坏生态环境和耗竭式使用资源。匡正人们对发展的错误理解,追求绿色的GDP,必须提升科技人员的伦理道德修养。
3.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是化解风险社会的迫切需要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当人们享受着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红利时,科技也悄然地把人类推向了风险的社会,生态危机就是风险社会的集中体现。追究其成因,是人类科技伦理意识缺乏,滥用、误用科学技术所致,是人为地制造出来的风险。在风险社会里,任何缺失科技伦理元素的科技活动,由于非线性的相互作用都会把生态系统推到失稳的临界点上,把人类推向更危险的境地。理工院校的大学生,作为科技创新的载体,迫切需要强化科技伦理教育来规范其科技实践,化解风险社会的危机。[2]
二、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科技伦理作为调节人类科技活动的行为规范,是实现人地和谐的有效保证。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要遵循真善美相统一原则
科学追求的是真,艺术追求的是美,我们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只关注了真和美,而忽略了善。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说:“爱和良知只要不以全人类、地球以及其他天体上的全部生物,甚至全宇宙本身为对象,是不会产生完全的好结果的。”他的预言,在今天得到了证实。由于没有善待地球,导致了生态危机。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应遵循真善美相统一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善”的教育,使学生善待自然和生命,[4]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使科技研发既实现真又符合善和美,以爱和良知作为人类行为的价值准则,关爱生命、地球和全宇宙,使科技应用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演进。
2.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要遵循开放性原则
(1)科技伦理教育理念开放 理工科院校的教师在进行科技伦理教育时,要突破“民族本位”狭隘界限,站在“类”的立场,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帮助学生树立全球科技伦理观。教育学生在科技创新中不仅考虑到对本国的福利,还要兼顾其他国家利益,把理工院校的科技伦理教育放在“全球”的大系统中去实施。
(2)科技伦理教育内容开放 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要结合国情,选择科技应用的典型的案例,从正反两个方面向同学们展示融入伦理元素和缺失伦理元素的科技应用对生态环境的正、负影响;同时还要介绍其他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忽视科技伦理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的案例,比如美国在30年代经历的“黑风暴”和前苏联经历的“白风暴”所带来的生态灾难,让同学们体会由于忽视科技伦理导致全球生态环境退化给人类带来的切身之痛中,感悟科技伦理的重要性。
(3)科技伦理教育形式开放 除日常课堂教学,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一是利用校园广播,对大学生实施科技伦理教育;二是建立网站,搭建科技伦理教育的平台;三是举办专题讲座,聘请专业教师,讲授本专业所面临的科技伦理问题,结合专业特点进行科技伦理教育;四是组织社会实践,深入工厂、社区,宣传爱护自然,保护地球的生态文明知识,完善科技伦理教育。[5]
3.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要遵循科学共同体的目标和原则
科学共同体的目标就是培根所倡导的以增进知识为己任,造福于人类。科学共同体的原则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提出的四个原则,其中公有主义原则和利他主义原则都体现了科学“造福人类”的宗旨和造福人类的利他主义思想。科技能否造福于人类,关键在于掌握和使用科学技术的“人”。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要遵循科学共同体的目标和原则,把“造福人类”的宗旨和利他主义思想贯穿于科技伦理教育的全过程,构建学生们以人为本的科技伦理观,并转化为行动的自觉,实现科技与伦理的互动。大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科技活动中,在追求经济利益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做出负责任的诀择,[6]让科技活动“造福人类”,实现生态文明、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4.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要遵循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
当今高技术对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带来许多消极影响,使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片面发展、畸形化、物化和异化的现象,使社会发展充满风险。在这样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里,人作为科技的操纵者,稍有不慎,风险就会产生多米诺骨牌的叠加效应,破坏全球生态平衡,危害地球维持生命的特质。化解风险,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人。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爱尔维修说过:智慧、天才和美德是教育的产物。理工科院校作为科技人才培养的基地,加强科技伦理教育,应遵循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伦理取向,以完善人性为伦理目标,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实现科技与伦理的融合,使人、自然、社会和谐地发展,达到真、善、美相统一的理想境界。
三、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的当代价值
科技伦理作为调节人类实践活动的道德规范,是建设生态文明型社会的有力保障,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体现了科技伦理教育的当代价值。
1.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有助于化解大学生的道德危机
随着科学技术“经济功能”的不断放大,误导了学生们对科学技术价值的判断。学生们对知识的把握上表现出功利化的色彩。他们实用唯学,把经济价值隐性化的科技伦理放在次要位置上,导致科技伦理道德的缺失。大学生违背科技伦理道德,危害社会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大学生李某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无任何商业目的,只是为了好玩而制造恶意程序“XX神器”手机病毒在全国范围内爆发,致使超过百万用户遭受该恶意程序的攻击的事实,再一次折射出大学生科技伦理道德的危机。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对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给予道德的导引,构筑大学生科技伦理的防线,[7]化解大学生的道德危机,使大学生在科技应用时消除邪恶目的,使体现“应然”的科学和体现“应该”的伦理相结合,彰显科技伦理教育的价值。
2.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生态伦理学创始人之一,莱奥波尔德在他的代表著,也是生态伦理的开山之作中断言:“人类的行为有助于生物群落的完整、稳定、和美好时,他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物理学家杨振宁认为,科学家的活动都听命于某一种心情,这就是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我们所钻研的问题,最终的价值判断标准不取决于为科学而科学,而是取决于科学是否对人类有益。这是科学家精神气质的完美体现,是对科技主体社会责任的最好诠释。科技到底是扮演天使的形象还是魔鬼的化身,取决于科技工作者的伦理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理工科院校作为科技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加强科技伦理教育,使学生在接受科技教育的同时接受相应的道德规范教育,实现科技与伦理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走向社会时,自觉坚守道德原则,承担起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道德使命和社会责任,[8]使科技沿着有利于生态平衡的方向发展,以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态度,谋求社会的长远利益和有序发展。
3.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灵魂,是人最可宝贵的价值取向之一。要创新,就必须有创新思维。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能开阔大学生的眼界,拓展大学生的思路,有助于形成大学生整体的、系统的思维方式;有助于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这对于形成创新思维至关重要。众所周知,科技创新需要辩证的、科学的思维,即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而非逻辑思维中的情感、意志、直觉、顿悟、想象等非理性因素,都会在不同层面对科技主体的科技创新产生影响和制约。而思维的发散与收敛,是在非逻辑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的统一中实现的,是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融合中完成的。就此而言,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4.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全面发展的人需要体现时代精神的教育来塑造。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作为未来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者,加强科技伦理教育,实现科技和伦理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大学生在科技创新中,将科学的价值中立与人文的价值本位相统一,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合理的知识结构、崇高的道德修养,成为知行统一的智者和博厚悠远的仁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锋吉,潘宇峰.基于责任承担的教师专业伦理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1(4):51-54.
[2] 于丽.生态文明视域下理工科院校加强科技伦理教育的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61-63.
[3] 陈勇,杨琳琳.构建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伦理观的若干思考[J].伦理学研究,2011(4):102-108.
[4] 张斌.生态文明视域下环境教育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3):23-27.
[5] 陈勇军.高职院校科技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2013(4):125-126.
[6] 柳兰芳.当代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科技伦理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4-15.
[7] 耿娟.浅析科技伦理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和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57-259.
[8] 熊英.大学生科技伦理道德危机及其防御机制研[J].科技创业月刊,2010(8):123-124.
[责任编辑:庞 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