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形势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2015-12-21彭霖达金季涛左忠凌
彭霖达 金季涛 左忠凌
[提 要]随着社会保障卡普及发放和全民应用,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加快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社保信息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信息化已成为社会保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新形势社会保障管理信息化的现实状况、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社会保障;信息化;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彭霖达(1979—),男,江西省安福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主任;金季涛(1970—),男,江西省安福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中心主任;左忠凌(1973—),女,江西省安福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股长。(江西安福 343200)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提高,信息化建设成为社保工作重点。社会保障卡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设计、统一密钥管理,面向社会发行,是用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领域的IC卡,是办理人社各项业务的电子凭证。社会保障卡要进一步发挥好“一卡通”的作用,必须依托在良好的信息化建设环境基础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民政、卫生、金融等多部门的通融合作,方能提供方便、高效、便捷的服务,才能真正成为老百姓享受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民生卡、民心卡。因此,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对于改善服务手段,增加工作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加速社会保障管理科学化进程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目前,江西省全省共生产发放社会保障卡2500万张。这些社保IC发放出去,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享受社会保障待遇,提高了政府服务效能,逐渐树立机关为民、亲廉的形象。社会保障信息的深入推进,尤其是随着社会保障卡的推广普及,信息系统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实用化。
一是硬件技术日趁完善。近年来,随着J2EE技术和中间产品的日益成熟,以数据为核心、在线事务处理为标志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逐渐走向三层架构。为了提高应用软件的复用率,降低软件开发成本,将三层架构中的某些环节如数据访问层进行固化,并开发客户端、服务器端等开发工具。社会保险 “五保合一”的信息化技术,不仅共享基础数据,包括参保单位和个人基本信息库,而且统一了公共业务,包括登记、申报、征缴,以及权限管理和统计查询等业务,在人员和单位参保状态发生变化时五险种之间传递变更信息,必要时形成联动。
二是信息管理集中统一。社会保障的“金保工程”信息化项目,在电子政务中已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走在了前列,实现了同人同城同库,记录一生服务一生。“同人同城同库”建设,就是城市辖区内所有用人单位(法人)和劳动者(自然人)主要的信息,由主管部门负责统一收集、维护。人力资源信息的统一管理降低了重复彩信数据带来的投入,降低了单位和个人重复上报数据带来的额外工作量。由于统一了基本信息库也可以减少管理上的漏洞。
三是社会服务不断拓展。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各级社会保障数据中心建设,信息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区县以下(乡镇、街道、村区)不单独规划建设,数据向上集中,不具备建立数据中心条件的地区,数据可向上级数据中心集中,社会保障各项业务向统一的数据中心集中。也就是说,社会保障各项业务经办的生产区主要在县、乡镇、社区(农村),三级数据在统一数据中心调配,任何业务不能漂移在统一的数据中心体系之外。在数据向上集中的基础上,社会保障部门通过业务专网或互联网逐渐将其服务延伸至企业和家庭,提供更加快捷的贴近百姓的高质量服务。同时还通过网站和电话咨询服务中心等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二、新形势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是信息化保障制度缺乏系统连续性。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在硬件配置和相应的支持应用软件开发方面,已经具备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但是,如何保障信息化建设在比较高的起点上,继续保持发展的势头,还要不断的完善。应该建立一套方案前期调研、方案制定和论证,以及后期维护的系统化制度,既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利益,也应考虑如何用最少的资金来满足需求,促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二是网络建设覆盖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几年社保系统信息化网络建设之所以发展比较快,主要得力于各地方局域网的基础建设,因此在地方内部实现各部门的联网比较容易。但是,在纵向上与省市及各业务经办部门联网,横向上应与银行、财政、邮局、医院和药店等相关部门联网,目前还不能实现资源交换与共享。这样无法实现社会保障各种前台业务的计算机网络规范化管理,例如目前异地经办业务就无法通过网络化管理来实现。
三是信息操作流程缺乏一定的稳定性。经历了近几年改革,社会保障政策的改变造成业务流程也随之变化,并引发工作重心的转移,使业务流程缺乏稳定性。造成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掌握整个业务流程的规定,对信息流程的不明确,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四是资源数据库信息更新维护难保障。社会保障卡实现“一卡通”管理后,实现了数据库资源的共享,数据由分散实现了大集中,使得整个信息化管理向前迈了一大步。但是由于近几年改革步伐加大,机构重组现象比较多,造成个人信息变化比较频繁,必然使某些数据不准确。分析认为信息不准确主要原因,一是建立数据库时原始数据做错;二是数据库的维护跟不上,有些需及时更改的数据没有改;三是新老程序交替时出现数据错误。数据的错误直接影响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影响了数据库的质量。
五是网络安全管理面临的多方面威胁。威胁社会保障信息化网络安全因素有三个:一方面是人为的无意失误,管理人员操作的失误或是安全意识薄弱造成的安全漏洞。其次是人为的恶意攻击和各种网络病毒的分割,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这种攻击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信息的丢失和泄露。再者是网络软件的缺陷和漏洞,软件的缺陷和漏洞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这些漏洞和缺陷正是各类攻击的首选目标。
三、新形势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搞好新形势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规划是前提,建设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管理是保证,应用是核心。我们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切实解决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高起点规划,解决网络和信息滞后的问题。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必须着眼于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眼光,战略的眼光做好规划,推进应用。要立足于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和基础条件,立足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面向应用,面向全国,面向未来。
二是高标准建设,解决建设不规范的问题。目前,我们正在实施金保工程建设,按照国家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办公室的决策,统一部署,稳步推进。有了高起点规划,还要有高标准建设来保证它的质量,在网络建设上,要建立统一的应用平台,整合资源、优化资质,避免重复建设、投入割据和人才流失。
三是高质量培训,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创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训,要培养一支精干的高级管理建设人才;要培训一批复合型的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应用人才;要进行金保工程的应用性培训,在领导干部、在职公务员、科研人员和广大职工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培训,尽快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要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工作,普及信息化知识,提高全民素质。
四是高水平管理,解决管理滞后的问题。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政府应成立一个,档次高、有权威、专业性强的专门机构进行综合协调管理,使终端、网络、数据库既能产生出源、流、库各自的规模效益,又能发挥出对经济的整体推动作用。
五是高效率应用,解决应用水平不高的问题。首先,推进各县区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及有关领域业务网上办公,不断完善政务网功能,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增强政府部门工作的权威性和办事透明度,最终推动政府切实转变职能;其次,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管理信息化,运用数字技术,重点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各类应用系统,在提升社会保障整体功能的同时,提高其管理和服务水平;第三,推动社会保障各相关社会事业的信息化,整合一批能够为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公共信息资源,建设一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信息网络应用系统,加快资源整合、共享、共用,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总之,目前我们的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水平还没有达到预计的高度,发展空间还很大。我们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培训、高水平管理、高效率应用,解决规划滞后、重复建设、人才缺乏、管理不够、应用不足等问题,围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分级管理,网络互联,信息共享,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一体化管理,才能让人民充分享受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索荣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及建设措施[J].通讯世界,2015(3).[2]徐南,徐宇泽,赵凤霞.浅谈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21).[3]常勇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 2012,(2).[4]杨辉,欧阳亚非.浅论社会保障工作的信息化建设[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
[责任编辑:程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