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临床分析

2015-12-20夏晓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阿奇支原体小儿

夏晓文

湖北鄂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鄂州 436000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临床分析

夏晓文

湖北鄂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鄂州 436000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1-12—2012-12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红霉素药物,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药物,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儿各种临床表现以及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惊厥、意识、呕吐、神经系统等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均存在局部疼痛、胃肠道反应、皮疹以及肝功能损伤,观察组患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较多样化,临床诊断需综合神经系统表现与肺部相关检查综合评估。药物选择阿奇霉素治疗,临床疗效更佳,且用药安全性更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肺炎病原的发生率高达10%~30%,近年来逐渐成为小儿感染性呼吸道疾患的主要病原体之一[1]。早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较少,在长期抗生素的作用下会使耐药性逐渐增强,加重其他菌群的感染情况,引发肺外器官受累,同时伴中枢神经受累患儿的病情更为严峻,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命安全[2]。本次研究通过不同药物治疗9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12—2012-12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1~13岁,平均(8.2±1.7)岁;首发症状为呼吸道受损30例,神经系统受损19例;观察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1~14岁,平均(8.4±1.5)岁;首发症状为呼吸道受损29例,神经系统受损20例。2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存在发热、咳嗽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2)存在神经系统相关症状;(3)头部CT与MRI检查均表现异常;(4)脑电图相关检查存在异常表现。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均给予红霉素注射液30mg/(kg· d)静滴,连续用药1周。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注射液10mg/(kg·d)静滴,连续用药1周,用药3d后停止4d,反复开展4周。治疗过程中视患儿实际情况给予去热、镇定、降压、纠正体内平衡等相关治疗,病情恶化者增加地塞米松与丙种球蛋白。随访1a,收集患儿远期预后情况。

1.4 实验室检查 入院后均接受肝肾功能以及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相关检查,收集脑脊液标本开展各项指标的相关检查,并行胸部X线、头部CT、头部MRI以及脑电图检查。

1.5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2组患儿的体温、恶心呕吐、意识状态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善情况,依据临床表现制定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各项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消失,脑脊液的检查结果显示已改善至正常水平;(2)有效:各项症状与体征均改善,脑脊液的检查结果可见逐步好转;(3)无效:均未达到以上标准,甚至情况有所加重。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开展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为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表现比较 2组各种临床表现以及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临床表现比较 [n(%)]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发热、惊厥、意识、呕吐、 神经系统等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观察组总有效率95.9%,对照组为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s,d)

表2 2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s,d)

发热改善 惊厥控制 意识恢复 呕吐消失 神经系统恢复 住院时间对照组 49 5.56±2.10 3.21±1.58 4.81±2.78 3.55±1.49 5组别 n.78±2.21 22.92±3.76观察组 49 4.42±1.78 2.29±1.01 3.39±1.23 2.98±1.00 4.35±1.95 15.91±2.37 t值4.12 5.97 5.68 4.86 4.13 11.2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2组治疗后均存在局部疼痛、胃肠道反应、皮疹以及肝功能损伤,观察组患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不良反应比较 [n(%)]

3 讨论

目前,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临床仍缺乏准确的诊断标准[3],该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脑炎极为相似,有时也会出现嗜睡性脑炎的多种表现[4],严重者易导致脑积水发生,严重威胁患儿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单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儿具有相同的临床症状,包括脑炎或脑膜脑炎等,但该类患儿的肺部检查并无任何异常情况,是临床分型的主要依据[5]。本次研究中多数患儿起病为呼吸道异常,基本符合疾病特征。首先辨别患儿是否存在呼吸道感染情况[6],确定后再开展神经系统相关循证,可大大降低临床诊断过程中的误诊率[7]。首发症状为神经系统障碍患儿也应给予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的相关检验[8]。本次研究中的98例患儿均存在呕吐、发热、惊厥、意识障碍、神经系统损伤、脑电图异常、脑脊液异常以及CT、MRI检验异常的表现,提示临床诊断应综合患儿的基本症状表现,并联合脑电图、脑脊液以及CT、MRI检查,可显著降低漏诊、误诊情况的发生。

临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效果肯定,但具体治疗药物的选择仍处于探索阶段[9]。本文结果显示阿奇霉素治疗的观察组患儿各种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均优于红霉素组患儿。经1a随访,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仅为77.6%,表明阿奇霉素药物的远期疗效显著优于红霉素药物。用药后2组患儿治疗后均存在局部疼痛、胃肠道反应、皮疹以及肝功能损伤,但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示阿奇霉素用药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较多样化,临床诊断需综合神经系统表现与肺部相关检查综合评估。选择阿奇霉素治疗,临床疗效更佳,且用药的安全性更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 李文松,韩玲芝,李玉洋,等.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5):35-37.

[2] Lee KY,Lee HS,Hong JH,et al.Role of prednisolone treatment in 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children[J].Pediart Pulmonol,2006,41(3):263-268.

[3] 单玉霞.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26(3):301-302.

[4] 张卓新.肺炎支原体感染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45例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27(2):180-181.

[5] 杜丽君,石凯丽,韩虹,等.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免疫功能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8):1 014-1 015.

[6] 章礼真.肺炎支原体肺炎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45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2):155-157.

[7] 廉敬爱.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9(3):74.

[8] 杜丽君.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56例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0):1 275-1 276.

[9] 刘爱琳,李利.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其机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9(6):444-445.

(收稿2014-05-18)

R425.6

B

1673-5110(2015)07-0090-02

猜你喜欢

阿奇支原体小儿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夜盗小儿(下)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夜盗小儿
支原体阳性患者134例药敏结果分析
小儿涵之三事
阿奇,出发
小儿难养
中药方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36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