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炎合并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综合护理效果分析

2015-12-20乔红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脑炎口病重症

乔红丽

江苏徐州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徐州 221000

脑炎合并重症手足口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病情凶险,发展迅速,临床死亡病例报道也越来越多,这引起了世界各地医院的广泛关注[1]。该疾病除了病情危重外,还具有传染性,主要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2-3]。临床上一般给予早期降颅内压如静滴甘露醇、利尿等,早期气管插管、抗休克处理,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除此之外,临床护理对病情的进展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为此,本文选取60例脑炎合并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01—2014-02入我院就诊的60例脑炎合并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2组患儿均符合脑炎并发重症手足口病的标准:根据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重症手足口病是指除了临床确诊为手足口病外,常累及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肌痉挛、肢体抖动;眼球震颤、眼球运动障碍;共济失调;乏力或急性迟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型表现为:(1)抽搐频繁、昏迷、脑疝。(2)呼吸困难、发绀、粉红色泡沫痰、肺部湿啰音等。(3)出现休克等循环功能障碍的表现。观察组患儿年龄6个月~3 岁,平均(1.7±0.6)岁;男14例,女16例;重症手足口病34例,危重病6例;对照组年龄5个月~2.9岁,平均(1.6±0.7)岁:男15例,女15例,重症手足口病35例,危重病5例;2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方法。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2.1 消毒隔离:手足口病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传染病,以儿童多见。患儿及带菌的健康者均为传染源,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接触途径传播。因而,临床需进行隔离治疗。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护理,病室门口及病房应悬挂相应的隔离标志,门口备有浸过消毒液的脚垫、手消毒液、隔离衣悬挂架等。进入人员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护理人员在作相关操作前,须备齐用物,以减少穿脱隔离衣和消毒手的次数。隔离衣应每日更换,若有潮湿或被污染,应立即更换。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空气清新,用紫外线消毒2h/d。对患儿接触过的用物须严格消毒后方可递交,患儿的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按规定消毒处理,可5份排泄物加1份含氯消毒剂搅拌,防止2~6h。所以医用物品尽量采取一人一用物,医疗仪器可一人一用一消毒。对患儿传染性分泌物3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明确已度过隔离期经医生证明方可解除隔离。

1.2.2.2 皮肤护理:手足口病的患儿手、足、臀、腿等部位会出现斑丘疹,然后可转为疱疹,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此时,皮肤的护理相当重要。保证患儿床单、衣被平整、洁净,选择宽松、舒适的衣裤,保持衣被干燥。必要时,给患儿戴上防护套,以防抓破皮疹,加重感染。遵医嘱给予涂抹治疗药物,如抗生素软膏或炉甘石等。鼓励并协助患儿经常更换体位,一般2h翻身1次。有大小便失禁的患儿,保持臀部皮肤干燥。

1.2.2.3 口腔护理:护理人员协助患儿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增进食欲,观察口腔黏膜、舌苔的变化及有无口腔异味。长期应用抗生素的患儿,应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真菌感染。对于昏迷患儿,口腔护理时擦洗棉球不宜过湿,以免溶液误入呼吸道。口腔护理3次/d。

1.2.2.4 病情观察:对于脑炎合并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危重,需要时刻监测病情变化,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方面。②神经系统:观察患儿有无中枢神经系统方面表现,精神状况,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现象,监测有无脑膜刺激征表现。③循环系统:监测患儿有无心肌炎表现,如面色苍白,四肢发冷,指趾发绀,出冷汗等。④呼吸系统:注意有无并发肺水肿表现,如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呼吸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肺部可闻及湿啰音。

1.2.2.5 昏迷护理:昏迷患儿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适当抬高床头30°,利于静脉回流,降低脑静脉压力,从而降低颅内压。每2h翻身1次,拍背促痰液排出,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及时清理分泌物。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1.2.2.6 心理护理:对于清醒的患儿,给予更多的关心与体贴,增强其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同时,需多于患儿进行交流,增加共性,取得患儿的信任。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也很有必要,联合家属给予患儿更多的关爱,以及告知诊疗护理过程中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从而争取更好的配合。

1.2.2.7 一般护理:保持患儿病房温湿度适宜,保持安静,尤其是室内格局,尽量减少公共物体障碍,以免带来安全隐患。同时,要有温馨的气氛,可添挂一些儿童画,改变墙壁颜色等设置,取消患儿的陌生感,增添童趣。饮食上,指导其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如瘦肉稀饭、面条等,补充优质蛋白质,鼓励其多饮水,尤其是发热患儿。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喂养。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2组患儿病情变化,退热、皮疹消退、神经系统症状消失的时间、住院时间及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满意度:根据本院自制的患儿满意度调查表,包括专科护理能力、服务质量、护理效果、病情转归情况等内容,总分100分,≥90分评优,80~89分评良,60~79分评中,<60分评差,满意度为评优和良的患者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退热、皮疹消退、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2组各项指标比较 (d)

2.2 2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率为93.3%;对照组为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以口腔溃疡性损伤和皮肤斑丘疹为特征性病变。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 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4-5]。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臀等部位斑丘疹、疱疹。重症手足口病可并发脑膜炎,导致肺水肿、神经系统障碍和循环障碍等[6-7]。脑炎合并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原菌基因编码的衣壳蛋白具有很强的嗜神经性,随着病毒血症侵犯外周神经末梢,并逆向转运至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表现。

脑炎合并重症手足口病,病情危重且发展迅速,因而及早识别重症手足口病对于疾病的治疗也很重要,出现以下表现时警惕重症手足口病的进展[8]。(1)持续高热,体温>39℃,且常规退热效果不佳。(2)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不振或烦躁不安,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坐立不安等[9]。(3)呼吸异常:呼吸加快,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min,需警惕神经元性肺水肿。(4)循环功能障碍:心率增加,超过140~150次/min,出冷汗、四肢湿冷、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5)外周白细胞计数增高,血糖应激性增高等[10]。

综上,应用综合护理于脑炎合并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中,有效促进病情好转,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1]张敏.60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227-228.

[2]颜丙凤.11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J].全科护理,2013,12(1):122-123.

[3]彭莉,陈淑珍,周蓓,等.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621-622.

[4]蔡淑芬,彭东娟,陈富巧.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观察和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2,9(12):51-52.

[5]钟碧玲,郑淮武,李奕.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识别及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9):240-241.

[6]杨琨.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点与临床护理措施分析[J].中外医疗,2012,34(2):148-149.

[7]彭莉,陈淑珍,周蓓,等.危重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621-622.

[8]赵莹,马小花.重症和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点分析与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2(7):52-53.

[9]陈爱民,潘咏梅,陈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的观察与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174-175.

[10]林沙.67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11):63-64 .

猜你喜欢

脑炎口病重症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手足口病那些事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更正:应重视无菌性脑膜炎及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
警惕手足口病
重症不惑
小儿患感冒家长绷紧脑炎这根弦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