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党校财务工作延伸管理
2015-12-19陶旭李丽荷
陶旭?李丽荷
摘 要: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实施给财务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平台,随着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财务与党校事业发展的横向不断拓宽、纵向逐渐深入,财务工作的难度和强度也逐步增大。椒江区委党校在实施财政一体化操作过程中,为适应党校事业的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建立财务基础工作常态化管理机制,促进会计基础工作与党校后勤管理和服务进一步融合,不断提高财务信息质量,为确保教学、科研活动的高效有序运转提供重要的保障。
关键词:党校;财务工作;延伸管理
1 财务工作管理目标
随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对党校财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努力促使财务工作在现代化、科学化进程中发挥参谋作用,加强财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财务工作的管理目标也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拓宽,现阶段其管理目标主要为:
1.1 传统的财务基础工作仍需不断完善和提升
传统的会计基础工作包括会计部门设置、会计人员配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工作交接、会计档案管理、会计报销编制、编制财务报表以及会计监督与管理制度等。
1.2 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下财务工作是全员参与的工作
在国库集中支付应用过程中,对发生的业务报销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如何收集原始资料、如何审核,如何申请支付等需要各科室共同参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才能保证会计工作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延续性。
1.3 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财务管理闭环体系
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会计工作质量的基础,良好的执行力是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的保障。党校财务工作实施了精细化管理常态化、精细化操作简易化、精细化数据透明化、精细化标准先进化的工作方式,由预算编制和指标管理、用款计划管理、国库支付、会计核算、决算管理、收入管理、绩效管理、监督管理、风险防控管理等系统组成,所有系统之间建立数据及时交换机制,实行一体化运行,并构建以预算编制为源头,形成“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决算---预算编制”的财务管理闭环体系。
1.4 加强财务—业务协同作业,提升财务管控能力
在一体化运行下,财务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升,财务人员需不断提升与业务科室协同作业能力,前移财务管控节点,确保新系统下的财务信息质量。
2 加强财务工作延伸管理的主要方法
坚持以制度建设和执行为导向,构建管理闭环制度体系;加强财务管理创新,多样化提升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财务文化建设,打造优秀专业财务团队,为提升财务工作质量提供保障。
2.1 持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坚持以制度建设和执行为导向。构建闭环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务实财务基础工作,推进业务管理制度化、标准化、精细化。
1、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导向,将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作为工作重点,紧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步伐,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共制定和修订了涵盖资产、资金、预算等方面的主要相关制度规范。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各项业务流程,同时有利于健全“靠制度管理,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机制,为党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确保财务管理 制度先进性,建立闭环管理制度体系
为保证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执行效果,在制度建设和落实执行方面,我校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求真务实,注重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具体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加强业务流程的相互牽制和监督功能,通过业务职能归口管理、不相容业务权限分设、流程分级审核等措施,增强科室间相互监督的效果。
(2)加强沟通和交流,强化制度执行力。制度出台前积极与各科室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其中的需求和困难,在坚持刚性管控原则前提下进行优化调整。同时向他们宣传财务管理的新动态、新理念。制度文件下发后,主动向相关科室分发解释、说明文件,有助于制度内容贴近实际,有利于新制度执行到位。
(3)学习与考核并重,确保制度实施效果。新制度出台后配合必要的宣传,营造良好外部氛围,同时在内部开展专项学习,让财务人员充分掌握文件要领。严格制定考核标准纳入考核,形成“管理有要求,责任有考核”的闭环管理。
2.2 提升会计基础管理水平的创新措施
为不断促进提升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水平,实行会计基础工作动态管理,积极研究创新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1、加强财务工作的日常管理
(1)规范原始凭证的填写与审核
1.制订《党校报销管理办法》,对报销单据填写、教职工借款及报销费用填写、付款时需付相关文件要求等进行明确规定。
2.优化报销原始凭证审核信息。明确科室对不同业务原始凭证需附加的信息,如干部培训报销费用时除了提供原始发票外,还应提供培训通知、实际参训人员签到册,外出培训的还需提供委托培训合同等。
3.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财务人员在原始凭证审核过程中相应职责。
4.强化基础信息录入准确性。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指导,提高业务与会计科目一致性。
(2)提高财务核算的准确性
1.修订《财务报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各科室、各岗位职责,规范财务报表编制,确保财务报表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充分发挥财务报表在党校开展工作中的决策支持作用。
2.加强财务与业务紧密衔接,结合财务报销规定和审计要求,在业务发生前明确其用款计划以及发生后需提供的资料,实现财务、业务的无缝衔接,并规范账务处理的时间规定要求,顺利实现“快捷式”财务快报,进一步提升日常财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3.落实“以防为主”的工作要求,严格执行财政业务审核规范要求,加强会计政策的宣贯、学习、执行,按月通报财务工作规范情况,并跟踪整改完成情况。
2、财务工作每月通报,强化“三级稽核”制度
设立财务监督小组有重点、有步骤的开展对凭证编制规范性、原始凭证和签章等抽查、专项检查,每月进行总结通报,对发现的问题的全面梳理并在例会上进行点评,会后汇总整理,形成财务日常稽核通报记录,详细记录存在的问题、整改建议及整改完成情况,明确责任人及整改完成时间。深化三级稽核方式,强化会计日常报销凭证审核,对凭证报销及时性、规范性、准确性等进行稽核,,查找薄弱环节,通过凭证审核、岗位稽核以及财务负责人抽查,确保“三级稽核”高效。
3、编制财务规范相关简易说明,加快财务规范向业务前端延伸
会计基础规范相关简易说明分别面向财务人员及经办人员,内容涵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预算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与日常业务报销处理密切相关的制度规定。通过编制简易说明方便财务人员与业务经办人员全面、及时、方便的了解规范内容以及报销需准备提供的相关资料,为财务人员审核提供了方便,也成为经办人员学习了解财务规范的良好载体。
4、岗位管理、团队建设、创优工作“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将岗位管理、团队建设、创优工作有机结合,确立“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不仅全面、优质、高效的完成了全年各项财务工作,同时还丰富了财务文化内涵:以财务岗位工作为主体,围绕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夯实业务基础,提升信息化水平,从而带动其它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创优工作”和“团队建设”为两翼,通过跨行业、跨专业学习,创建学习型科室,“传帮带”促可持续发展等活动,实现管理、创优、队伍建设相互促进,穿插渗透,协同推进。
参考文献
[1]周晖.加强会计基础规范化管理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5.02
[2]刘春丽.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17)
[3]张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等院校实行的问题和建议[J].财务与金融.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