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修桥的老人高崇彦

2015-12-19吕英民

福利中国 2015年2期
关键词:修桥麦收预制板

• 吕英民

义务修桥的老人高崇彦

• 吕英民

一个并不富裕的乡村老人,10年间三次解囊几万元义务修桥,造福乡邻,这个普通老人以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个农民的心中大爱——

第一次见到高崇彦老人是麦收前,他正忙在修桥的工地上,他说,要赶在麦收前把桥建成,方便大家收麦拉麦。

如今,一座宽4米长近30米的混凝土路面桥已经修成通行了,方便了方圆10多个村庄五六千群众。老人常常来到桥边,欣慰地看着过桥的乡亲。了解老人的乡邻都知道,这位74岁的老人三次义务修桥,一次比一次修得好,让乡亲们越来越方便了。

10年来,南阳市卧龙区青华镇高老家村民高崇彦老人把自己节省的数万元钱三次义务修桥,在当地传为佳话。

修桥缘于一次助人

在卧龙区青华镇通往高老家村的路上,有一座焦枝铁路通过的铁路涵洞,涵洞下地势低洼,大雨大积水,小雨小积水。乡亲们来来往往十分不方便,有时要翻越上面的铁路线十分危险。

2001年的一天,高崇彦来到涵洞附近看庄稼长势,发现一位70多岁的老人骑着自行车到涵洞口犯了愁,大雨后,涵洞下的积水没膝深,老人有气管炎,正犯着病,不能趟水。高崇彦看到老人为难的样子,他趟水把老人的车子扛过了涵洞,让老人自己跨越铁路。事后,高崇彦就想着在涵洞下修座桥。他找到村领导说了自己的想法,由村里和自己共同出资修一座便桥,得到村里的支持。

10年三修一座桥

得到村里支持后,老高立马找工人,备料,买预制板、水泥、沙子,便桥很快开了工。乡亲们一看老高热心修桥,纷纷加入他修桥的队伍。在靠着涵洞的一边,砌起了近1米高的桥基,用两块水泥预制板搭成1米宽的桥面,下面是流水通道,一座便桥修好了,下雨天老乡再也不用趟水了。这次修桥花了1300多元,村里和他各出了一半资。这是2001年高崇彦第一次修桥。

有了桥,过往的群众越来越多,有时天黑桥窄,一不小心就会摔下桥去。高崇彦觉得,修桥本来是个好事,可安全是个大事,看来桥要加宽才行。

2008年,高崇彦第二次修桥。他要把桥加宽,不仅能行人,还能过个拉庄稼的车。于是就在原来的桥边上又加了一块预制板,这样,桥面加宽到了1.5米,乡亲们通过安全方便多了。这次,老人花了2000多元,村里说,给他补一点,他婉言谢绝了。

一晃又几年过去了,乡亲们生活好了,车辆也多了,高崇彦觉得便桥还是有点窄。2011初,他找人算了一下,修座4米宽30米长的桥,能过农用机动车要2万多元费用。老人向在南方作设计师的儿子求援,儿子一听父亲要重建桥,非常支持,很快给老人寄回一笔款。有了儿子的支持,5月中旬,老人开始动工第三次建桥,他想赶在乡亲们麦收前竣工。为了把桥修结实,老人说,别人给大工工钱一天40元,小工工钱一天35元,我给大工45元,小工40元,这样,他们干活会更用心些。修桥期间,老人天天呆在工地上招呼,起早贪黑,终于,一座新桥修好了。

10年间,高崇彦义务三修桥,成了老人的一大快事。

涵洞刻字谢老人

说起高崇彦修桥,乡亲们赞不绝口,“他是好人!”

老人慷慨解囊,三次义务修桥,花费了几万元。但是,走进老人的家中,却是陈设简单,他的衣服上还打着补丁。说起修桥,老人开心地说,不光是儿子支持,是全家都支持。开工那天,老伴忙着为工人烧水,送茶,女婿还让外孙女赶来给他送“赞助费”。

高崇彦义务三次修桥,感动了周围的乡亲们,他们在涵洞墙壁上刻下了“高崇彦修桥”以示纪念,感谢这位默默奉献的老人。字迹虽然不漂亮,但是写出了乡亲们的心声。

猜你喜欢

修桥麦收预制板
中心锥体筒仓锥体预制板吊装施工数值分析
施工场地装配式预制板受力影响因素研究
马悦然:“修桥”的“中国女婿”走了
改进抗裂型预制板路面工艺
马悦然:为中国文学“修桥”的“中国女婿”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泥砖筑叠(中国画)
刘麦收 国画作品
预制板槽型连接装置研究
唐家湾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