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情绪疗法在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5-12-19李春艳马晓亮赵宁安春赵润平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11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医护人员疗法

李春艳马晓亮赵 宁安 春赵润平

合理情绪疗法在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李春艳①马晓亮②赵 宁③安 春①赵润平①

目的: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在医护人员职业倦怠防治中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10月,自愿报名参与活动的医护人员中随机选取临床一线500名护士和300名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存在职业倦怠的100名护士与60例医生进行为期2个月的合理情绪疗法,对干预前后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干预前后职业倦怠的评分情况。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心理学合理情绪疗法在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结果:干预后护理人员与医疗人员的职业倦怠评分分别为(167.38±8.43)分、(162.83±11.29)分,较干预前(217.83±15.29)分与(209.43±14.27)分均显著下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83、11.853,P<0.05)。护理人员与医疗人员干预后重度评分的比例显著下降,轻度与中度评分的比例显著提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合理情绪疗法对缓解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合理情绪疗法; 医护人员; 职业倦怠; 效果观察

职业倦怠是由于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出现的一种身心过度疲劳、精力衰竭的综合症候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医护人员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1]。在医疗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医护人员长期超负荷、高强度地工作,经常处于各类应激源的环境中工作,极易出现工作疲劳感、冷漠、自卑、工作效率下降等症状,生理上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失眠、嗜睡、厌食、精神恍惚等。这种状态不仅会影响医护人员的情绪状态,而且会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还会诱发一些身心疾病。如及时采用心理学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干预,可有效减轻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2]。本项目对本院和沧州市中心医院在2013年7月-2014年10月,自愿报名参与活动的医护人员中随机选取临床一线500名护士和300名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存在职业倦怠的100名护士与60例医生进行为期2个月的合理情绪疗法。参考西班牙学者Moreno-Jiménez等根据医护人员工作环境、人格特征和对压力源应对的不同方式三方面,编制的“护士职业倦怠量表”,采用“职业倦怠量表简化版”对目标人员进行测评,NBS得分≥173分的医护人员,存在明显职业倦怠症状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3年7月-2014年10月,自愿报名参与活动的医护人员中随机选取临床一线500名护士和300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存在职业倦怠的100名护士与60例医生进行为期2个月的合理情绪疗法,其中男45例,女115例,工作年限3~25年,平均(7.38±1.38)年;年龄28~55岁,平均(36.48±5.29)岁,所有研究对象均完成本研究调查,无脱落。

1.2 方法 对100例护理人员与60例医疗人员进行针对职业倦怠的合理情绪疗法,采用积极关注,及时倾听、谈心交流的方式,帮助其疏导不良情绪,并且由心理咨询师应用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等心理学疗法,采用先团体进行疏导,再小组干预的形式进行心理干预,干预时间为2个月,对干预前后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参照西班牙学者Moreno-Jiménez等根据护士工作环境、人格特征和对压力源应对的不同方式三方面编制的“护士职业倦怠量表”[3]。采用的“护士职业倦怠量表简化版”共分两部分,第1部分反应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第2部分包含5方面内容:压力源(16个);职业倦怠(12个);人格特征(12个);应对方式(9个);生理心理症状(16个)。此表应用4分制,总分为65~260分。得分超过173分以上为有职业倦怠,得分越高,职业倦怠情况越严重,173~200分为轻度,201~230分为中度,231~260分为重度[4]。由于对职业倦怠的评价,医生与护士在同一个环境中工作,具有一定的相通性,本研究中的医生评价方式也参照此量表进行适当修改后应用,进行比对研究。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评分比较 干预后护理人员与医疗人员的职业倦怠评分分别为(167.38±8.43)分、(162.83±11.29)分,较干预前(217.83±15.29)分与(209.43±14.27)分均显著下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83、11.853,P<0.05)。

2.2 干预前后职业倦怠程度比较 护理人员与医疗人员干预后重度评分的比例显著下降,轻度与中度评分的比例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干预前后护士不同程度职业倦怠检出率比较 人

表2 干预前后医生不同程度职业倦怠检出率比较 人

3 讨论

职业倦怠是由于个体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状态下,出现的一种身心过度疲劳、精力衰竭的综合症状,近年来研究表明,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医护人员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5]。有专家估计,中国已经进入职业倦怠高发期,虽然部分学者在研究和关注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但多数是研究他们的工作倦怠与个体因素、社会组织因素的关系,结果比较零散。针对目前已经成为“流行病”的职业倦怠现象,如何恰当运用心理学疗法进行专业的预防和治疗,是未来研究的主流趋势[6]。

我国对职业倦怠的研究起步较晚。CNKI数据库检索对近10年国内医护人员职业倦怠调查研究合计172篇,其中护士相关研究占73.3%,医生相关研究占11.0%,医护人员总体研究占15.7%。浙江理工大学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杭州地区护士约有57%存在轻度以上倦怠,35%存在中度倦怠,8%存在严重倦怠。国内对医生职业倦怠的研究相对比较少,但也有研究表明:医生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护士。

相关研究数据还表明: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研究多以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的调查为主,大多局限于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而关于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上,仅限于干预建议阶段,具体干预措施方面研究较少,如采用专业的心理治疗手段合理情绪疗法、放松疗法进行心理干预的研究较少[7]。西方发达国家对此涉入较早,从1990年在波兰举行的第一届欧洲工作倦怠会议至今,在理论、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干预措施上都取得了长足进展,西方发达国家工作倦怠已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8]。

目前本院开放床位1800多张,而医护人员配比相对不足,一些重点科室如重症医学科、心胸外科监护室、神经外科监护室等危重患者聚集的地方,医护人员明显不足,他们长期超负荷、高强度地工作,随时处于各类应激源的环境中,极易出现疲劳感、冷漠、焦虑、工作效率下降等表现,更有一些医护人员已经出现轻重不等的生理症状,如记忆力下降、失眠、嗜睡、厌食、精神恍惚等,有的甚至出现自杀倾向;而医护人员在倦怠状态下工作,很容易导致医疗差错的发生。在医患关系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医疗差错的发生给医护人员带来的打击可能是致命性的,更会加重倦怠症状,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医疗差错对医护人员本人及其家庭乃至患者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影响面以及影响力不容忽视[9]。近年来,除了部分医学院校毕业生毕业后直接转行外,就业后医护人员离职率也明显升高,导致医学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10]。因此,了解本院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积极采取恰当的心理学疗法给予干预,减少或杜绝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发生,对维护医护人员身心健康,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医疗护理工作安全,乃至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1]。

目前对职业倦怠症状分析研究较多,运用合理情绪想象、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心理学技术与方法对职业倦怠进行治疗的研究国内相对较少[12]。本研究帮助新入职医护人员调整心态,建立良好行为模式和科学的心理防御机制,及时化解不良情绪,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13]。对已经存在职业倦怠的医护人员积极干预,建立合理的工作机制,缓解工作压力,疏导不良情绪,最大程度维护医护人员身心健康[14]。通过本研究笔者发现,干预后护理人员与医疗人员的职业倦怠评分均显著下降,护理人员与医疗人员干预后重度评分的比例显著下降,轻度与中度评分的比例显著提高,由此可见,合理情绪疗法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改变医护人员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减少不合理信念,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改善人际关系。采用心理学合理情绪疗法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减轻职业倦怠,维护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护理安全,赢得病患良好口碑,投入较少,经济效益巨大[15]。

总之,职业倦怠严重影响着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身心健康,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改善医护人员的认知,学会更好地处理和解决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促进医患关系和谐,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具有良好社会效益。

[1]陈凤英,曾丽端,赵洁,等.手术室带教人员存在倦怠心理的探讨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8(6):124-125.

[2]曹晓翼,陆丽清,刘晓虹.专业自我概念在护士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1):965-966.

[3]刘玲,郝玉芳,刘晓虹.护士职业认同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2):30-31.

[4]时毅娜,杨辉.太原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长情绪智力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93-95.

[5]丁焕娟,孙美红.合理认知疗法培训在防治护士职业倦怠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9,9(8):45-47.

[6]班春霞,戴秋华,李学晋.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6):853-855.

[7]汪炳琳,刘云,宁南义.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与职业满意度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4):236-239.

[8]谢家玲,尹学琼,李蓉,等.医护人员倦怠与应对方式[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8):1198-1120.

[9]李慧玲.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121-122.

[10]莫喜萍,韦林燕.护士倦怠的影响因素与干预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1):100-103.

[11]李琳,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护士职业倦怠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2,27(7):17-19.

[12]岑琼.护士职业倦怠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0):83-85.

[13]郑蓉,王莉.激励化管理对心内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4):921-922.

[14]江萍,杜锦萍,吴菁,等.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对降低职业倦怠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7):50-53.

[15]吴志敏,刘松茹,刘珂.浅谈急诊科护士工作倦怠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02-103.

Observation of 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on Application Effect of Medical Staff in the Occupation Burnout/

LI Chun-yan,MA Xiao-liang,ZHAO Ni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1):098-10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effect in the prevention of occupation burnout of medical staff. Method: From July 2013 to October 2014, voluntary participation in the activities of the medical staff were randomly selected,including 500 clinical frontline nurses and 300 docto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reasonable mood therapy for 2 months on the existence of occupation burnout 100 nurses and 60 patients with the doctor were carried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occupation burnout occupation burnout,score statistic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 After the intervention , nursing staff and medical personnel occupation burnout scores were respectively (167.38±8.43),(162.83±11.29),compared with (217.83±15.29)and (209.43±14.27)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14.283,11.853,P<0.05). Nursing staff and medical personnel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proportion of severe scor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proportion of mild and moderate score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can improve the ease of the medical staff occupation burnout.

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Medical staff; Occupation burnout; Effect observation

10.3969/j.issn.1674-4985.2015.11.034

2014-12-26) (本文编辑:周亚杰)

沧州市科技局批准已经立项(141302050)

①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 河北 沧州 061000

②沧州师范学院

③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

李春艳

First-author’s address:Cangzhou People’s Hospital,Cangzhou 061000,China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医护人员疗法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