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对比研究

2015-12-19林邹卿汪苑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利培拉西受体

林邹卿 汪苑苗

广西桂林市社会福利医院精神科 桂林 541002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且大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部分抑郁严重的患者有可能产生轻生的念头,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和家庭的生活质量,甚至有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2]。本研究分别对183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齐拉西酮和利培酮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04—2014-03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83例,随机分为2组。A组95例,男49例,女46例;年龄55~82岁,平均(62.21±5.28)岁;病程14~69d,平均(25.17±2.02)d;脑出血51例,脑梗死44例;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分17~26分,平均(22.29±1.83)分;汉密顿焦虑量表(MAMA)评分14~31分,平均(21.16±1.94)分。B组88例,男46例,女42例;年龄54~93岁,平均(62.37±5.02)岁;病程14~67d,平均(21.89±1.73)d;脑出血47例,脑梗死41例;HAMD评分17~26分,平均(22.32±1.76)分;HAMA评分14~31分,平均(21.22±1.86)分。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卒中,且排除意识障碍、痴呆以及失语患者,排除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以及药物过敏者。2组性别、年龄、病程、脑卒中种类、HAMD量表和HAMA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均口服心理干预。A组口服齐拉西酮治疗,20mg/d。B组口服利培酮治疗,1mg/d。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1周、2周、6周末采用HAMD量表和HAMA量表对2组抑郁及焦虑程度进行评价[2]。以(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治疗前得分为减分率,记录2组上述3个时间点减分率。分别以HAMD和HAMA平均减分率≥75%、≥50~<75%、≥25%~<50%、<25%为痊愈、显效、好转和无效,以痊愈+显效为有效[3]。采用TESS量表(副反应量表)对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减分率比较见表1。

表1 2组HAMA和HAMD减分率比较 (±s)

表1 2组HAMA和HAMD减分率比较 (±s)

量表组别n 第1周末 第2周末 第6周末HAMD A组95 43.18±3.22 57.38±5.05 83.21±6.37 B组88 42.96±2.87 57.62±4.98 83.27±6.04 t 值3.218 2.928 2.065 P值 0.079 0.164 0.382 HAMA A组95 40.12±3.08 63.20±4.59 83.72±5.21 B组88 40.20±2.97 63.13±4.63 83.74±5.30 t 值1.291 1.032 0.817 P值0.698 0.785 0.967

2.2 治疗效果 2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效果比较 [n(%)]

2.3 TESS评分 治疗1周、2周和6周末时2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TESS评分比较 (±s)

表3 2组TESS评分比较 (±s)

组别 n 第1周末 第2周末 第6周末A组95 2.18±0.22 2.35±0.19 1.03±0.24 B组 88 4.02±0.41 5.29±0.47 3.81±0.38 t 值6.163 7.932 6.482 P值0.038 0.029 0.031

3 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大多发生于脑卒中后2~3a,发生率高达20%~60%[4]。该并发症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到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由于患者情绪不佳,甚至有自杀倾向,往往会增加家属对患者护理的难度,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家庭带来较大的负担[5]。

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是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最为常见的表现,部分患者还有运动迟缓、生活能力减退等症状[6]。很多脑卒中患者会有后遗症,从而受到来自于生理、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而产生抑郁情绪。因此,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有重要的意义,也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开展[7]。

此外,脑卒中发生后,患者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以及5-羟色胺的水平会降低,而这两种物质的减少都有可能引起患者抑郁。因此近年来更多的医生选择药物对脑卒中抑郁患者进行治疗[8]。

利培酮为苯丙异恶唑衍生物,因与5-HT2受体和D2受体均有较高的亲和力,因此对这两种受体具有竞争性阻滞作用,从而提高5-羟色胺的水平,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9]。本研究发现,给予利培酮口服的患者,在治疗1周、2周和6周末时,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均明显改善,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这种改善也越来越明显。

齐拉西酮为哌嗪衍生物,同样对5-HT2受体和D2受体具有阻断效应[10],其作用机制与利培酮相似,因此也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经过6周的治疗,2组效果方面无明显差别。经过1周、2周和6周治疗,齐拉西酮组TESS值均明显低于利培酮组。

综上所述,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无明显差别,但齐拉西酮的不良反应更小,可作为首选药物。

[1]韩燕红,袁杰,沈顺娣,等.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抑郁及社会支持的纵向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55-158.

[2]陈军军.脑卒中患者家属照顾者焦虑、抑郁水平与照顾者负荷的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15(4):341-342.

[3]黄爱华,卢柳艺,何静,等.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抑郁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 479-1 480.

[4]蔡丽娇,陈锦秀,林润,等.徵调干预配合语言训练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抑郁及语言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3):12-15.

[5]张秋实,张振香,赵燕利,等.脑卒中连续性照护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抑郁状况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62-64.

[6]朱韫钰,余波,祁奇,等.娱乐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6):473-475.

[7]魏爱环,王雪梅,李六一,等.百忧解联合心理干预及电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4):287-289.

[8]张朝辉,宋景贵,穆俊林,等.认知心理疗法合并药物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1):65-67.

[9]王健,王刚,马辛,等.小剂量利培酮强化抗抑郁剂治疗双相抑郁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16(2):205-209.

[10]徐斌,安治国.齐拉西酮对脂多糖损伤海马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23(2):118-121.

猜你喜欢

利培拉西受体
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CYP2D6*10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浓度的影响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效果观察
作用于GABA受体杀虫剂的代谢、作用机制及开发研究
冰糖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