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复发脑卒中的特点
2015-12-19刘青张方
刘 青 张 方
河南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中心 焦作 454500
颈动脉狭窄是一种高风险疾病,主要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在颈动脉狭窄以往治疗中,药物治疗是常用方法,但年卒中率仍在15%左右,治疗效果不佳。随着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发展,介入治疗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广泛应用,且安全、低创优势逐渐凸显。本文对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10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符合颈动脉狭窄诊断标准,均经CTA、DSA检查证实,并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房颤动、恶性肿瘤、既往颅内出血史等患者[2]。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1~70岁,平均(55.7±12.3)岁;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1~72岁,平均(55.9±12.5)岁。2组基本资料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急性期给予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300mg,口服,1次/d。急性期过后口服普罗布考250mg,2次/d,阿托伐他汀口服10~80mg,1次/晚;同时进行血脂、血压、血糖控制治疗[3]。观察组行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患者术前口服波力维75mg,阿司匹林片300 mg,1次/d,术前服用3~5d;术前2h静注3mL尼莫地平,局部麻醉,利用TCD筛选颈动脉狭窄,并通过DSA、CT检查评估狭窄长度、程度、血流情况,实施手术[4]。在颈内动脉近颅底处放置6F导管,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球囊扩张支架,通过微导丝引导向狭窄部位移动支架,位置合适后充盈球囊,并释放支架时将球囊撤回。术后密切监视,根据具体情况服用阿司匹林。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2a,并定期行CT、DSA检查,统计记录患者的新发梗死病死率、颈动脉TIA发生率及短暂性缺血发作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COX回归方法分析脑卒中复发事件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2组脑卒中复发率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2组脑卒中复发率情况比较 [n(%)]
2.2 脑卒中复发事件影响因素 将是否介入治疗、年龄、血管病变为卒中危险因素,设自变量,且以脑卒中复发为生存变量,通过COX归回分析复发脑卒中影响因素。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脑卒中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在缺血性卒中,颈动脉狭窄占10%左右,可因继发性血栓形成脑梗死,引发死亡。同时,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灌注失代偿、形成原位血栓等,因此,防止狭窄处血栓形成,增加狭窄部远端血管血流成为治疗关键,治疗方式包括外科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5]。而预防发生脑卒中的有效途径便是解决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药物治疗多为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并通过相关对症治疗抑制神经细胞死亡,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进行有效防止。外科手术多采用血管内支架形成术,通过介入治疗防止斑块内出血、狭窄远端栓塞等,疗效高、安全性好。同时,分析谈晓牧等[6]的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效果的临床对照随访研究文献报告,其提出介入治疗患者复发率较低,且具有良好的脑卒中复发预防效果。本文结果显示,介入治疗总复发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P<0.05);且介入治疗是影响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因素(P<0.05),可保护脑卒中复发,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报告一致,进一步说明介入治疗对脑卒中复发的有效预防。
介入治疗动脉狭窄在植入血管支架后,患者脑血流发生变化,重新建立血流平衡,解除血管狭窄,改善缺血组织灌注状态,提高脑血管代偿力,并通过升高脑灌注压调节自身机制,缩短脑血流循环时间,改善临床症状,预防脑卒中。同时,在介入治疗手术过程中,应注意术前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缓慢扩张球囊,选择柔软性良好支架等,以此确保手术安全,减少并发症。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可有效提高疗效,治疗安全、可靠,且有效预防脑卒中,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谈晓牧,曾艳芳,耿晓坤,等.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复发脑卒中的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5 807-5 808.
[2]杜会山,曾艳芳,耿晓坤,等.介入治疗对伴重度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近期综合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3):5 128-5 129.
[3]赵丽丽,程小军,陈珩,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狭窄的诊断及介入治疗[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4,(1):17-23.
[4]陈瑞文,王明理.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2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9):1-3.
[5]焦慧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54-55.
[6]谈晓牧,曾艳芳,刘怀翔,等.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效果的临床对照随访研究[J].临床荟萃,2012,27(13):1 154-1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