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西北保护地解说牌示系统比较研究

2015-12-19郭海健赵敏燕王西敏

关键词:滇西北保护地景区

郭海健 ,叶 文 ,赵敏燕 ,2,王西敏

(1.西南林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4;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3.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 勐仑 666303)

滇西北保护地解说牌示系统比较研究

郭海健1,叶 文1,赵敏燕1,2,王西敏3

(1.西南林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24;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3.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 勐仑 666303)

解说牌示系统发挥引导、管理、说明、教育等功能,同时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已成为保护地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关键构成要素。以滇西北地区三个保护地为研究案例,对其解说牌示系统进行分类调查、比较研究。研究发现:(1)保护地资源认定水平和管理从属部门、景区开发和经营体制、科研支撑和社会力量参与等的不同,造成牌示系统规划和建设的较大差异;(2)各类型保护地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牌示类型和数量逐渐丰富,但牌示内容、设计和样式、布置、管理和维护等却少有相应提升。基于上述结论,未来解说牌示系统发展的突破重点应着眼于理论建设、规划设计实践、管理部门行政、后期管理维护等方面,从而为保护地加强生态保护、提升游客体验提供科学完善的解说服务保障。

解说牌示系统;滇西北;保护地

解说牌示,又称为解说标示或说明性牌示,是旅游解说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和重要子系统。解说牌示系统在保护地发挥引导性、管理性、说明性和教育性的作用,同时影响着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其已成为保护地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关键构成要素。解说牌示系统研究随之逐渐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本文选取云南西北部地区的三个保护地作为研究地,对其解说牌示系统进行分类调查、比较研究,力图总结实践经验,为保护地解说牌示系统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解说牌示系统的功能与特征

解说牌示是一种载有图案、标记符号、文字说明等内容的能够解说、标记、指引、装饰的功能牌,解说牌示系统则是由具有不同功能和不同类型的独立解说牌组合构成的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旅游解说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引导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的各种信息的符号集合[1],其中包括路径指示、导游线路、景点解说等各种信息的表达和标志的符号。解说牌示系统常常以书面材料、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语音等无生命设施、设备向游客提供静态的、被动的信息服务等,其中牌示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内容一般经过精心挑选和设计,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2]。解说牌示系统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景区景点和游览引导信息等是解说牌示系统的主体内容,用来传递景区信息、吸引游览者注意等。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解说的主要对象和空间环境构成的主导特色要素。

解说牌示系统需要文字、数字符号、图形符号、颜色等要素共同构成。信息经过不同形式的设计加工记载于解说载体上,传递给信息受众即旅游者。

一个完整的解说牌示系统是由解说载体、空间环境以及解说受众组成并相互作用的。解说载体是表达解说对象信息和解说受众需求的方式,也同时受其制约,解说对象的更新变化以及解说受众的兴趣反馈会对解说载体的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中,解说载体互相协调,反映资源环境特色,对旅游者进行一定的引导和提示,从而指导旅游活动的完成[3]。

二、滇西北保护地解说牌示系统研究地概况

滇西北地区包括大理、丽江、迪庆、怒江4地州全境,处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结合部,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世界上文化和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云南省人民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充分利用该区域的自然条件优势和国际支持,以“滇西北地区保护和发展行动计划”为契机,制定和实施在滇西北大力持续发展旅游业及建设国家公园的计划。与此同时,随着该区域游客管理设施与服务不断升级,解说牌示系统的规划设计、布置使用在大多数保护地开始出现和逐步完善。通过实地考察大理、丽江、迪庆三个地市州有代表性的保护地,即云南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黎明景区和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对滇西北保护地解说牌示系统的建设进行深入调查研究。

表1 滇西北三大保护地概况

三、滇西北保护地解说牌示系统比较分析

通过实地考察和细致统计,对各保护地现有解说牌示系统进行归类整理。解说牌示大致可以分为引导性、管理性、说明性和教育性等四种基本类型,不同类型的划分实质上是各种解说牌示的作用和功能决定的,实际设置中的数量与内容丰富度也决定了其实现各种功能的水平程度。

1.引导性牌示比较

从解说牌示系统的定义来看,其最为基础和核心的功能即信息传递和游览引导。引导性牌示最重要的特性在于,通过其规划设置形成景区空间结构构成要素在视觉环境意义上的体系化,并强化景区内各要素的联系与促成景点、游乐设施、公共设施、观光设施等的网络化,诱导旅游空间秩序的形成[4]。

表2 三地引导性牌示比较

宝台山缺乏对牌示系统规划的统一实施,牌示设置的时期各不相同,水平也参差不齐,设置散乱缺乏连贯性,制作材料和设计样式与环境极不协调,中英文注释用汉语拼音代替、老化损毁等现象比较突出;老君山的设计和安装明显缺乏专业性,多部门设计安装呈现风格杂乱多样;较前两者,普达措非常重视解说牌示系统的管理与维护,通过国家公园管理局监管、旅游经营公司指定制作供应商等方式,保证各批次牌示的色调和样式统一、与景观环境的融合度等,使新置牌示更好地融入旧的牌示系统环境。

2.管理性牌示比较

管理性牌示由规范行为牌示、警示行为牌示、通告性管理性牌示等多个类型组成,并且在三个景区的解说牌示体系中,是设置数量最为庞大、分布范围最为广泛的一种。

表3 三地管理性牌示比较

永平县宝台山(金光寺)国有林管理所作为宝台山的主管事业单位,其主导的大量管理性牌示都是森林防火、森林生态保护等的内容,并且特别醒目地设置在景区主游道两侧或树干上,有利于森林资源保护;老君山和普达措针对管理性牌示的内容考虑则更为广泛,针对游客在不同环境下或面对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可能发生的任何行为都作出了明示,并分别采用严令禁止、善意提醒和内涵式地劝导等不同语气加深对游客的印象。此外,后两者在国家级名胜风景区的申请设立过程,对管理性牌示系统的建设也作出过相应的提升要求。

3.说明性牌示比较

说明性牌示主要以景区、景点、景观等旅游吸引物为解说对象,包括对景区和景区所在区域、重要或突出的景点及其特色、各类旅游资源景观等以图件和文字配合的形式进行详细说明和艺术概括,使游客产生兴趣并深入了解其内涵,帮助游客有效使用区内的资源及设备,增强其游览体验[5]。

表4 三地说明性牌示比较

宝台山其核心吸引物和游客兴趣点集中于金光寺,但区内仅有一块说明性牌示阐述金光寺作为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资源价值,而其他突出景点的解说内容则明显缺失;老君山的地质地貌景观作为其解说设计的核心内容,在游客中心、主游道等空间有丰富展示,虽然内容专业度较高、文字表述和图片理解难度较大,不过配合灯光、道具实施递进式的系统解说对游客来说依然有一定的观赏性和科普价值;普达措国家公园的解说内容主要由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资源两部分构成,其中涵盖了碧塔海、属都湖、弥里塘三大核心景点,珍稀野生动植物、季节轮替和生态系统循环等趣味性与科普性相结合的丰富内容,并将“藏八宝”等藏族宗教文化加以融合,展示了国家公园丰富的资源内涵。除了提供园内各项自然、人文资源信息,普达措还设置了森林徒步、湿地观鸟等生态旅游活动解说,使牌示系统的服务功能不局限于一般的大众观光游览活动。

4.教育性牌示比较

随着景区和管理部门对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愈发关注,解说系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保护、环境教育等功能也不可忽视。教育性牌示多以解释、陈述为特征,是游人与景点之间无声交流的媒介,能起到宣传主题、陶冶情操,普及自然生态、人文历史等知识的教育和保护作用[6]。

宝台山由于其解说牌示系统还未完善,除了部分管理性牌示实现了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基础教育功能以外,几乎还没有设立教育性的内容;老君山充分发挥奇特秀丽的地质地貌、森林生态和民族文化等多层面景观融合的特性,部分内容采用浅显易懂的感性表达、一目了然的实景照片甚至手绘地貌纹理,把环境教育和遗产保护理念融入于牌示内容的设计;在普达措,其独特的对自然生物多样性和整个环境实施保护的生态观为解说内容提供了绝佳的素材,譬如解说设计中将河沟溪流、湖心小岛、泉水、重唇鱼、石灰岩、高山栎、碧塔海、扇形岩壁等景观与“藏八宝”中的吉祥结、法轮、妙莲、神鱼、白螺、宝伞、宝瓶和胜利幢这八个吉祥物的形态和寓意一一对应起来,此类方式极大地帮助游客在对景观的一般感性体验外获得对生态环境的深入认知和理解。

表5 三地教育性牌示比较

四、总结与建议

1.综合评价

从云南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黎明景区和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三地的现状来看,由于其资源认定水平和管理从属部门、景区开发和经营体制、科研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参与等多方面的不同,导致其旅游开发进程和水平有较大差异,牌示系统规划和建设的状况参差不齐,这也凸显出解说牌示系统在景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水平与优缺点(见表6、图1、图2和图3)。

表6 滇西北保护地解说牌示系统综合评价

图1 云南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解说牌示

图2 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黎明景区内的解说牌示

图3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内的解说牌示

总体来说,普达措国家公园在解说牌示系统的构建方面做得十分完善,堪称滇西北保护地的典范;老君山国家公园黎明景区也在各种尝试和努力中建立起了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牌示系统,只是在实地布置和管理维护方面需要加以改进;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处于基础设施刚刚起步建设的阶段,解说牌示的统一规划和布置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才能发挥良好的游客服务和管理效果。

2.建议

由于我国关于解说牌示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在规划设计与应用中,一方面缺乏成熟理论和优秀实践案例,处于探索阶段;另一方面缺乏统一而严谨的规范,解说牌示系统的建设管理比较混乱。也是在此背景下,滇西北保护地通过长年多方的合作和努力,才实现了目前的水平和程度,但也出现了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因此,针对解说牌示系统的研究和优化完善重点未来应是相关理论指导、系统内涵、设计方法、评价和管理等方面。

在理论研究与建设上,应学习国外解说牌示规划设计者对设计要素、视觉效果、心理学研究的注重[7]。综合系统工程、环境艺术学、符号学、人体工程学等多学科理论,依托深厚的理论和不同文化内涵指导下的理念,以开阔的视角开展解说牌示系统的特点、视觉效果及对游客的作用规律等基础性理论研究。

在规划设计的实践中,景区管理者、牌示建设的操作实施单位和个人亟需充分理解解说牌示系统的深刻内涵。目前,一般景区都将牌示系统的功能简单地理解为指引,甚至会认为是出于惯例才设置的无关紧要的设施。只有各部门和管理者认识到解说牌示系统的高度价值之后,才会在设计之初就真正以其科学结构和合理功能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各种需要,以标准统一、特色鲜明、科学连续、融合环境的原则实施解说牌示系统的设计。

(3)在管理部门行政方面,尽可能减少多方参与和多头管理所导致的互相冲突和挤占。目前,中国的多数保护地由于其资源水平较高都拥有多项名号,相应的遗产管理、城乡建设、国土资源、林业等主管部门都对解说内容的重点和特色作出要求,甚至部分考核中对牌示数量都加以硬性规定,常常导致牌示系统的建立没有统一标准。各部门应当协调管理水平和质量等级认定的考核方式,都以实现对自然遗产和景观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和重申为核心目的。

(4)在后期建设中,景区不能忽视解说牌示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并应及时进行评估反馈。多年以来,大多数景区都处于不断开发和建设,之前牌示系统的设置有相当一部分已不合时宜,严重制约了牌示功能的有效发挥。应根据旅游者的需要和景区的条件,将牌示系统的使用、维护、更新同步纳入到相关的管理制度中,促进牌示系统的规范、持续和高效使用,推动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

[1] 吴希冰,张立明,邹 伟.自然保护区旅游标识牌体系的构建——以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5):655-658.

[2] 常艳新,陆诤岚.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标识系统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0,(2):71-73.

[3] 何乐霞.基于合作原则的森林公园旅游标识系统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4] 黄本海.旅游标识系统规划建设与精品农家乐培育研究[C].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313-319.

[5] 赵 明.基于SMRM的国家森林公园环境解说系统构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6(3):12-15,31.

[6] 施蓓琦,陈 能.都市旅游标识导向系统标准化建设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8,(3):48-52.

[7] 杨围围,乌 恩.视觉化思考理论在环境解说牌内容设计中的应用初探[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5):138-141,157.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rpretive Panels System in Northwest Yunnan Protected Areas

GUO Hai-jian1, YE Wen1, ZHAO Min-yan1,2, WANG Xi-min3
(1.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Yunnan 650224, Kunming, China; 2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3 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Menglun 666303, Yunnan, China)

Interpretive panels system exert the function of guidance, management, illustration, education, and they inf l uence traveling experiences of tourists. Interpretive panels system has become a key element of tourism products and tourism services in protected areas. The investigations, classif i cations and comparative studies take three protected areas in the northwest of Yunnan Province for example. The conclusions are drawn as following: (1) resource level, competent authorities,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support of scientif i c research, social participation creat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panels system; (2)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protected areas of various types, the type and amount of panels system grows increasingly richer, but content, design patterns, arrangement,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panels system are less advanced.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theory construction, planning practic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nd later maintenance are highl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pretive panels system. These help to provide guarantee of interpretation service for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tourist experience increasing in protected areas.

interpretive panels system; Northwest Yunnan; protected area

F592

A

1673-9272(2015)02-0069-05

10.14067/j.cnki.1673-9272.2015.02.015

2015-01-25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云南生态旅游本土化与创新研究”。

郭海健,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赵敏燕,讲师,博士研究生,E-mail:my.z@yeah.net。

郭海健,叶 文,赵敏燕,等.滇西北保护地解说牌示系统比较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2): 69-73,93.

[本文编校:徐保风]

猜你喜欢

滇西北保护地景区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湖南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重叠关系分析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滇西北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体育课程改革关联性研究
『摘牌』
“摘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某景区留念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6月启动
旅游精准扶贫实施策略和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