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物流行业分类的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机理研究

2015-12-19曾佳玉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1306

物流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物流业高端制造业

曾佳玉 (上海海事大学, 上海201306)

ZENG Jia-yu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 China)

0 引 言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期, 产业间互动发展逐渐成为共识,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得到广泛关注。 随着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的进一步深化, 制造业的物流外包比例有所提高, 但物流业的服务有待加强, 两业联动发展环境尚待改善[1]。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同时, 与之配套的物流服务业也从传统的环节式物流服务不断向一体化的高端物流服务转变, 高端物流需求不断上升, 物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2]。

目前, 两业联动的主要形式是物流分离外包, 较多的还是传统物流与制造业的联动, 高端物流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比较有限。 物流业对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有待于提高[3]。 制造企业通过与物流业联动实现物流费用的降低、 服务优势的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成为联动发展的新趋势[4]。 高端物流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 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机理探讨。

在物流业分类的基础上, 探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可以促进实现更同步的互动模式, 可以使物流业更加有效和密切的嵌入在制造业的价值链中, 可以加速推进我国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转型和升级[5-7]。 将物流产业分为传统物流和高端物流, 能够更好地探讨与制造业联动过程中的具体环节, 从投入要素、 产出结果以及理论基础等部分更深入的理解两业联动的过程。 这不仅有利于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实现较好的协同效应, 而且使相应产业政策的落实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制造业更快更好地转型升级和物流服务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 是产业互动融合的具体内容。 联动是指若干个相关事物的联系和互动。 借鉴吕涛[8]等学者的定义,产业联动是指以产业关联为基础, 位于产业链的同一环节的企业之间进行的产业协作活动。 现阶段, 关于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 借鉴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动理论, 主要是国外学者总结归纳的四个理论: 需求遵从论、 供给主导论、 互动论、 融合论来研究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陈宪等[9]学者认为融合论更能够表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内在联系, 比需求和供给主导论更全面和深入地解释了联动中相互作用的方式。 其中, 融合论主要指植草益、 周振华等[10-12]学者提出的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有了相互融合、 互相促进的趋势。

第二,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理论研究, 主要是从定义、 交易费用理论、 分工理论等角度奠定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的理论基础, 联动发展阶段的理论研究以及用生态系统的共生关系理论阐释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的原因、 类型等[13-18]。

第三,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现状、 协调度的分析, 本文将这方面的研究分为两个方面: (1) 实证分析, 主要是利用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结合全国或特定身份的统计数据得出物流业与制造业现阶段互动的紧密程度并提出相关促进建议, 如投入产出法、 灰色关联、 C-D 生产函数法、 向量自回归等[19-22]; (2) 联动模型建立与推导, 如王珍珍[23]建立的logistics 模型。

第四,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机理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分为三个层次, 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经典理论支持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关系, 采用共生的概念研究联动的发展趋势提出分工基础和竞争动力, 以及从价值链的角度或企业层面出发研究联动中伙伴关系的建立和演化[24-26]。

本文是从第四个研究角度出发, 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深入剖析物流业与制造业在联动过程中的具体投入产出与作用过程。现阶段的联动机理研究多集中于定性的理论研究、 互动模式分析, 一般都将物流业作为一个整体探讨。 在统计数据的使用方面, 较多的采用邮政、 运输和仓储数据加总作为物流业的统计指标。 这并不能够全面地反应物流业的发展情况。 对于联动具体环节和投入要素的研究较少, 且没有充分考虑到物流产业的非均质性。 因此,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 在物流产业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机理探讨, 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 基于物流行业分类的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机理

目前, 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界定物流服务层次和水平相对不容易, 且我国对传统物流和高端物流也没有明确分类。 借鉴已有的研究, 按照物流基本环节、 物流增值服务和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服务, 可以将物流业分为传统物流和高端物流。 其中, 传统物流是指提供运输、 仓储、 配送等基本物流环节再加一部分增值物流服务的运作层面的物流服务。 而高端物流是指基于战略和IT 的整合供应链的一体化服务[27]。

下面在分工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 以及战略联盟理论和价值链的理论的基础上, 分类探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的机理:

从社会分工的视角分析, 首先物流业从制造业分离是社会分工的必要结果, 但随着专业化发展推动着联动走向了合作为主导的阶段。 Francois[28]认为专业化导致规模报酬递增并根据数学模型推导得出市场的扩张会促进生产行为细分进而提高生产的专业化程度。

从交易费用角度分析, 首先企业采取不同组织方式的最终目的是使得交易费用最低。 在联动过程中双方形成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可以使得双方减少交易成本, 同时提高对不确定性环境的预知、 避免违约损失、 抑制机会主义。 彭本红、 冯良青[15]验证物流业与制造业在资源有限条件下通过长期外包发挥各自核心竞争力, 并形成互利共惠、 共同发展的关系。

从博弈论视角分析物流业和制造业能否合作即双方都会以各自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做决策同时会受到对方决策的影响。 聂娜、 王笃鹏[26]认为解决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与专业化物流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形成(长期合作、 高水平服务) 的新纳什均衡是两业联动的博弈结果。

从战略联盟的视角分析两业联动, 战略联盟是一种长期的契约性关系, 有双赢性、 独立性强、 风险小以及提高经济效益四个特征。 王晓燕[24]认为建立合作联盟有利于双方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吴群[16]认为稳定的客户关系有利于获得长期高效物流服务, 有利于风险共担、 利润共享。

从价值链的视角分析,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 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 迈克尔波特[6]认为价值链上每一项价值活动都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价值造成影响。 杨仁发[13]根据价值链之间作用方式的不同, 指出融合的基础动力价值链的高度相关。 张长森[5]认为制造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反过来促进制造业的升级。

在以上理论分析和现有文献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传统物流服务和高端物流服务与制造业互动过程, 在投入要素、 伙伴关系、 产出结果、 互动方式等方面均有差异性, 并梳理总结基于物流行业分类的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机理的几个要点为:

(1) 传统物流业在联动中投入的是资本、 劳动力。 而高端物流业在联动过程中投入的是知识、 技术和人才。

(2) 传统物流业与制造业关系是松散的, 双方关注点在服务价格。 高端物流业与制造业关系是紧密的, 双方关注点在服务质量和服务类型。

(3) 传统物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是单一的、 基础的。 高端物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是多样化的、 个性化的。

(4) 联动是双向的互动过程。 良性的互动会促进双方发展; 同时, 不匹配不适合的联动过程会相互制约双方的发展。

根据机理要点画出以下基于物流产业分类的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机理图(如图1 所示) 。

在社会分工以及规模效应的作用下, 制造业为保证其核心竞争力, 将运输、 仓储等基本物流环节外包, 产生大量物流需求。 同时, 物流业建立仓库等基础设施并投入一定资金、 人员进行基本的操作和运转。 传统物流服务通过各个环节的规模效应和专门性来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运作效率, 满足制造业的基本物流需求。 高端物流业是提供整合的物流服务, 提高整体效率。在高端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过程中, 物流增值服务的需求增加, 并且在服务质量和服务种类方面都对物流业有了新要求。 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咨询、 绿色供应链等新服务种类的出现, 都伴随着信息技术等要素的投入以及知识和人才的积累。 高端物流服务能够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 更好地满足制造业不断变化的需求, 更好地促进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过程中, 如果物流服务不能够及时满足制造业的物流需求, 反过来会制约制造业发展。

总之, 传统物流与制造业联动过程中投入要素主要是资本、 劳动并最终形成短期交易型关系, 二者的关注点在于服务价格。 而高端物流与制造业联动投入要素更多的是技术、 知识和人才并形成长期战略联盟关系, 二者的关注点更多在于服务种类和服务水平, 最终的落脚点在于物流服务创新和价值创造(如图2 所示) 。

3 案例分析

3.1 传统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案例: 景德镇陶瓷危机

资源枯竭使得瓷都景德镇面临转型升级, 传统瓷器的业绩远不如高科技瓷器, 但是在生产和研发方面进展顺利的高科技精品陶瓷, 却受到当地物流发展滞后的束缚。 由于当地物流企业规模小, 技术、 管理水平落后, 只能提供传统的运输、 仓储物流服务, 无法承接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精品陶瓷所需要的流通加工、 物流信息服务、 库存管理、 产品跟踪、 代理保险等一体化的高端物流服务。 高端制造业与高端物流业之间的供需不匹配, 使得产业转型升级遇到相应瓶颈。 这就需要物流服务业大力发展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 满足市场需求, 进一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同时制造业反过来激励传统物流向高端移动。

3.2 高端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案例: 宝供物流

宝供物流作为中国领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从1994 年与宝洁公司签订合作计划, 到与飞利浦等大型跨国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成为第三方物流领先企业。 宝供物流一直坚持以客户需要为导向, 不断创新物流服务, 为客户提供一系列供应链整合服务, 满足客户不断变化发展的物流需求。 在与宝洁公司由短期交易合作关系晋升为长期的战略联盟关系过程中, 宝供物流不断为宝洁公司提出的新要求而努力, 开发以及扩展原有的服务范围, 逐步向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推进。 2000 年, 中科院专长计算机网络的CIO 唐友三教授的加入, 使宝供物流如虎添翼, 唐教授精湛专业技能加上对物流行业的熟悉性以及行业的敏锐度, 使得信息化不断成为助推力, 在提高供应链效率, 增加物流信息透明度, 加强企业间合作和联系的同时, 带领宝供走在行业的前端。

在与制造企业互动的过程中, 宝供物流为制造企业提供的不只是满足基本生产需求的中间性服务, 而是促使其形成长期竞争性优势的价值创造性服务, 如生产计划优化, 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以及一系列供应链的优化服务, 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增加企业利润。 与制造企业间的关系, 也有原先争价议价的交易性关系转变为共同参与制定计划, 共同承担风险, 共同协商价格的战略联盟性关系。 在整个互动过程中物流业与制造业双方注重的不只是各自的单方面利益最大化, 而是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效应最大化, 形成更加稳定和有效的双赢模式。

4 建 议

传统物流服务和高端物流服务发展分别存在来自于市场环境、 诚信建设、 技术支持、 人才稀缺等阻力, 如传统物流服务与制造业联动过程中存在低价恶性竞争, 高端物流服务创新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因此, 提出以下建议:

(1) 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促进传统物流企业良性竞争。 有利于避免低价恶性竞争, 保证物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增加物流需求, 进而保护传统制造业的利润空间。

(2)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完善市场监督机制。 优化外部环境, 有利于促进传统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在信任的基础上往更深层次发展。 有利于提高市场运作效率, 促进互动融合, 保证市场竞争的有序性。

(3) 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 支持鼓励高端物流服务。 有利于满足不断变化和增长的物流需求, 促进两业联动向着物流服务创新和价值创造方向推进。 并且增加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实现新的利润增长点, 激发市场活力。

(4) 培养高端物流人才, 加大产学研相结合的力度。 拓宽人才来源, 外部培养与内部培养相结合。 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力度, 帮助科研人才熟悉市场运作情况, 加强其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5) 鼓励支持企业创新, 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创新已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 在形成企业竞争优势并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方面都有着日趋显著的重要性。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利于激发创新力, 让科技、 信息、 人才更好作为生产要素有效地投放市场中, 有利于价值链向高端方向发展。

[1] 黄有方, 严伟. 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趋势及建议[J].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10(3):31-34.

[2]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物流学会. 2013-2014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R]. 北京: 中国财富出版社, 2014:19-23.

[3] 徐剑, 韩锡琴,等.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机理研究[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10):307-310.

[4] Guerrieri Paolo, Meliciani Valentina. 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J].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2005,16(4):21-23.

[5] 张长森, 杨振华. 基于共生机理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5):71-74.

[6] Por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M]. Free Press, New York, 1985:23.

[7] Kaplinsky R. Spreading the Gains from Globalization: what Can be Learned from Valu Chain Analysis[R].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 IDS Working Paper, 2000:222.

[8] 吕涛, 聂锐. 产业联动内涵理论依据及表现形式[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5):2-4.

[9] 陈宪, 黄建峰. 分工、 互动与融合: 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04(10):65-76.

[10] Lundvall BA, Borras S. The Globalizing Learning Economy: Implications for Innovation Policy[Z]. 1998.

[11] (日) 植草益. 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 中国工业经济, 2001(2):24-27.

[12] 周振华. 产业融合: 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 中国工业经济, 2003(4):46-52.

[13] 杨仁发, 刘纯彬. 生成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背景的产业升级[J]. 产业经济, 2011(4):40-46.

[14] 苏秦, 张艳.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现状及原因探析[J]. 中国软科学, 2011(3):61-65.

[15] 彭本红, 冯良青. 现代物流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共生机理分析[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0(1):18-25.

[16] 吴群. 江西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 2013(6):77-80.

[17] 郝玉龙, 高立娜. 基于共生理论的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发展研究[J]. 物流技术, 2011(5):27-30.

[18] 闫莉, 薛惠锋,等. 制造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系统的协同演化模型[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1(1):65-67.

[19] 张沛东, 王茂林. 天津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与升级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13(11):73-75.

[20] 王珍珍. 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时空分异探析——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实证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12(3):31-39.

[21] 杨莹. 青海省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效率测度研究[J]. 青海社会科学, 2014(4):197-204.

[22] 苏秦, 李永飞,等. 陕西省制造业与物流业现状及联动分析[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1(12):89-96.

[23] 王珍珍, 陈功玉. 基于Logistics 模型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 2009(10):642-647.

[24] 王晓燕, 李道芳. 安徽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 2009(10):158-160.

[25] 田刚, 庄晋财,等. 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关系演化的路径及实现机制研究[J]. 学习与实践, 2013(7):31-37.

[26] 聂娜, 王笃鹏, 周晶. 制造企业与物流服务企业的共生关系[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11):409-412.

[27] 骆温平. 第三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互动研究[M].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7.

[28] Francois J. Trade in producer services and returns due to specialization under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J].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0(23):109-124.

[29] 刘雯. 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趋势及建议[J].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10(3):31-34.

[30] 张洁梅. 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研究[J]. 中州学刊, 2013(6):26-30.

[31] 邹筱, 张世良. 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研究综述[J]. 系统工程, 2012(12):115-121.

[32] 刘明宇, 芮明杰,等. 生产性服务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升级的协同演进关系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1(8):66-75.

猜你喜欢

物流业高端制造业
高端油品怎么卖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澳”式无双开启高端定制游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物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