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术后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康复的影响

2015-12-18修晓青庞恒元刘晓娟鲍秋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修晓青 庞恒元 刘晓娟 鲍秋丽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哈尔滨 150001

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因长期高血压导致脑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性和纤维素坏死,甚至形成微动脉瘤,在此基础上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血管爆裂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全球性疾病。本文旨在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10—2014-05收治90 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经头颅CT诊断为脑出血。所有患者均无心肌梗死和认知功能障碍、手术禁忌证、凝血功能障碍。排除精神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脑梗死、脑外伤等。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护理干预组各45例。护理干预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46~77岁,平均(64.0±2.0)岁;根据偏瘫肢体分级情况进行分级:0级10例,Ⅰ级15例,Ⅱ级10例,Ⅲ级10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5~79岁,平均(64.5±2.5)岁;根据偏瘫肢体分级情况进行分级:0级14例,Ⅰ级16例,Ⅱ级8例,Ⅲ级7例。2组年龄、偏瘫肢体分级、性别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采用小骨窗开颅术;做好术前准备,术后给予吸氧、脱水、神经营养等药物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控制好血压。术前采用头颅CT 确定血肿位置,然后以出血面积最大且接近颅骨最近处的CT 层面为中心。采用全身麻醉,切口取头皮处,长度为5cm。将切口使用乳突牵开器撑开,在颅骨处钻孔制作3~4cm 骨窗,穿刺并抽出血肿以减压,缓慢进入到血肿腔内,低压吸除血肿。手术过程中需边冲洗边止血,直到冲洗液清亮为止。术后采用无菌纱布贴于创面,并放置引流管引流。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干预,待病情稳定后3d即实施: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避免发生误吸;患侧肩关节下需垫枕,肩向上抬,肘关节伸直,手指伸开,避免上肢发生挛缩。患侧髋关节外侧下需垫枕,避免髋关节外旋;膝关节下垫枕以避免膝关节过伸。患者偏瘫肢体关节若14d不活动则可能会发生挛缩,进而出现功能障碍,所以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开始被动运动训练,同时需循序渐进。

1.3.1 被动运动:肌力0~Ⅱ级者需给予被动运动,按照关节活动方向及范围进行被动运动,且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上肢主要活动患者肩和肘及腕、指关节,以促使其患肢上下、左右、伸屈及旋转运动,每天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安排运动次数,一般为10~15次,5~10min/次,并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和时间。下肢活动主要为髋和膝及踝等关节,使其髋和膝关节伸屈及内外旋等,医生双手抬起患者偏瘫下肢,使其髋关节内收和外展及内旋等,然后握住其小腿,使其下肢屈膝和屈髋,每天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运动次数及时间,一般为10~15次,10min/次。待患者病情稳定3周后,可加行坐位训练,如无头晕等症状,可逐渐抬高坐位角度和延长坐位时间。

1.3.2 主动运动:肌力Ⅱ级以上,指导患者用意念对患肢发出冲动,使得其偏瘫肢体肌肉收缩,并指导患者适应健侧肢体牵动患侧运动。并反复进行训练以促使神经传导功能恢复,最终使上肢可举起,下肢可站立及行走。右侧偏瘫者可练习使用左手吃饭和写字;穿衣时可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衣时相反。

1.3.3 穴位按摩:按和揉尺泽和曲池及手三里、合谷,然后在其腕部和手掌肌使用滚法进行治疗,并配合其腕关节和指间关节伸屈被动活动。手指关节可配合捻法,时间约5min。患者处坐位,采用按法于其患侧肩部周围和颈项两侧进行按摩,并配合患肢向背后回旋上举和肩关节外展内收等被动活动。使用拿法从其肩部拿至腕部,往返3~4次,并配合肩、肘及腕部摇法。最后用搓法自肩部搓至腕部往返2~3次,约3min。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于患者侧面,先施按法于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2~3次,重点在天宗、胆俞、肝俞、膈俞、肾俞。然后在脊柱两侧采用滚法治疗,并向下至臀部、股后部及小腿后部。以其腰椎委中、两侧、承山、环跳、跟腱部为重点治疗部位;配合腰后伸和患侧后伸的被动活动,约5 min。患者取健侧卧位,患侧在上,自患侧臀部沿大腿外侧经膝部至小腿外侧用滚法治疗,以髋关节和膝关节作为重点治疗部位,约3min。

1.3.4 心理护理:患者因病变突然,心理极难接受,甚至出现自杀等想法,同时极易发生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可给予患者安慰、鼓励、支持、帮助,以消除其消极心理,树立其治疗自信心。并给予必要的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依从性,增强其治疗配合度。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肢体功能及日常活动评分(ADL)、临床疗效。日常活动能力测试遵循ADL量表Balthei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独立活动性越强[1]。肢体功能评分遵循Hallis肢体功能评分,主要从功能和疼痛程度及畸形、活动度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说明功能状况越好[2]。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患者NIHSS程度[3]。

1.5 评价标准 参照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NIHSS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4]。基本痊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91%~100%。显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有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7%或增加>18%或死亡。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IHSS、ADL及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s,分)[n(%)]

表1 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s,分)[n(%)]

分组 NIHSS评分 ADL 评分 肢体功能评分干预组(45例)6.42±4.18 76.59±8.28 68.97±7.23对照组(45例) 10.64±4.75 67.96±6.32 57.98±5.36 t 值-11.210 9.541 2.694 P 值 <0.05 <0.05 <0.05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干预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57,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其中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在整个康复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提高临床疗效。根据传统经验发现,患者需严格实行制动。但国外相关研究发现[5],患者仰卧为主的制动极易引发肌肉痉挛,且会促使血压升高,进而导致患者再次发生脑出血。所以临床需及早实施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进而可促进患者肢体活动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此外,实施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大脑皮质功能恢复和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减少残疾等后遗症发生。

临床研究发现,患者病情稳定后2~3d即可实施康复治疗。如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则在其发病1周后可给予患肢早期按摩和被动运动,但需注意好力度与强度,时间控制在1h内。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NIHSS和ADL 及肢体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个体化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实施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实施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等可刺激患肢血液循环与神经营养功能,促进大脑功能重组,进而达到唤醒其神经功能目的。患者清醒后实施循序渐进的自主功能恢复训练,可避免肌肉功能萎缩,改善肢体功能,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心理状态改善,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更好促进其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1]姚丹.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 214-6 215;6 218.

[2]张艳,刘国成,王金宇,等.巨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9):631-633.

[3]曾一琼,刘万霞,赖静.运动疗法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35):3 222-3 223.

[4]陈国华.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偏瘫30例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39.

[5]周昭辉,庄礼兴,徐展琼,等.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4):214-216.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