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胃管与鼻肠管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营养支持的对比

2015-12-18姜翠凤毕玉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鼻胃肠管营养液

姜翠凤 毕玉燕

山东莱芜市人民医院 1)耳鼻喉病区 2)儿科 莱芜 271199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脑卒中是一种老年人多发的脑血管疾病,对于重度的脑卒中患者,由于其中枢神经受到损伤,因此患者的吞咽等意识均存在一定的障碍[1],导致患者营养的摄入量显著性下降,发生营养不良的几率显著增高,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2],延迟预后时间,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死亡。因此对于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早期营养的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的患者,根据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对象为2012-03—2013-06于接受治疗的96例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男54例,女42例;年龄45~78岁,平均(61.5±6.84)岁。根据营养支持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 例。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46~78岁,平均62.6±7.25 岁。观察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45~77岁,平均(60.3±6.35)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通过鼻部营养液泵的形式给予营养,对照组采用鼻胃管给予营养,观察组采用鼻肠管给予营养。营养液泵滴注速度开始控制在50mL/h以下,稳定后控制在60~100mL/h。

1.3 观察指标 2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的比较、2组治疗脑卒中的治疗有效率、2组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肠道感染、反流、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消化道溃疡、腹泻)的发病率。

1.4 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90%,症状基本消失;好转:功能大部分恢复,症状大部分消失,46%<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90%;有效:18%<缺损评分减少<45%,功能有所恢复;无效:神经功能基本无恢复或者病情恶化。

1.5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输入软件包SPSS 16.0,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ALB、Hb水平比较 2组治疗前ALB、Hb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7d、14d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及治疗7d、14d后ALB、Hb水平比较 (±s)

表1 2组治疗前及治疗7d、14d后ALB、Hb水平比较 (±s)

组别 n ALB(g/L) Hb(g/L)治疗前 治疗后7d 治疗后14d 治疗前 治疗后7d 治疗后14d对照组48 35.4±4.15 37.4±4.23 39.5±4.52 37.4±4.51 3 9.5±4.32 41.5±4.58观察组48 35.6±4.56 41.5±5.23 45.6±5.13 36.6±4.21 42.4±5.13 46.8±5.69 t 值0.22 4.22 6.18 -0.90 2.81 5.03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2组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20.8%,观察组为6.3%,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2.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并发症比较 [n(%)]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脑卒中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致死率、致残率的特点。脑卒中患者往往伴一定的神经功能障碍,吞咽功能会受到一定的损害[3]。由于重度脑卒中患者存在神经功能的紊乱,患者胃肠蠕动功能存在障碍,同时由于能量消耗较大,糖、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代谢较强,且各种营养物质代谢紊乱[4],导致患者营养不足引起免疫能力降低,增加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营养供应的不足还会延缓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时间,降低临床疗效[5],因此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意义重大。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营养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鼻肠管供应方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营养情况。腹泻、反流及吸入性肺炎是重度脑卒中患者鼻饲营养供应中常见的并发症[6],发生腹泻的原因可能与营养液被细菌感染有关,由于患者自身的抵抗力较差,菌群发生失调,导致腹泻;反流及吸入性肺炎的原因主要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有关。鼻肠管营养供应过程中采用了屈氏韧带,使营养液供应过程中不易发生反流现象,供应过程更加符合正常人的生理过程[7-8],能够减少对胃黏膜的损伤,因此并发症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鼻肠管与鼻胃管相比,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指标,提高预后,降低治疗过程中腹泻、反流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

[1]田翻花,田荷花,李静文,等.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应用鼻胃管与鼻肠管营养支持的对比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3,45(12):1 506-1 508.

[2]常丽宁.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7):28.

[3]张力.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在脑卒中患者106 例预后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4):205-206.

[4]鲍智颖,钟小兵,康平,等.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0):45-46.

[5]王永顺.卒中后吞咽困难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学,2009,29(3):67-68.

[6]李晓红,刘丽颖,李媛媛,等.鼻胃管与鼻肠管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联合应用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38-139.

[7]傅丽芳.鼻胃管与鼻肠管在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对比[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3):34-35.

[8]吴志娟,沈燕,史屹香,等.鼻胃管与鼻肠管应用于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对比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0):15-16.

猜你喜欢

鼻胃肠管营养液
聚氨酯鼻胃管在高龄长期管饲患者中的留置时间研究*
几种常用植物营养液及特点
“7”字型和“工”字型胶贴对鼻胃管固定效果的研究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改良鼻胃管固定装置对降低鼻胃管滑脱率、皮肤损伤发生率的临床效果评价
不同营养液对香榧幼苗生长的影响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绝不能插鼻胃管”纯属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