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与高职旅游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研究
2015-12-18曹俊华
智慧旅游与高职旅游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研究
曹俊华
(湖北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摘要]智慧旅游对高职旅游院校校企合作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发展智慧旅游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其内涵及其对高职旅游院校校企合作的影响,高职院校、旅游企业、旅游政府部门等应在思想理念上认识到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加大各环节的合作力度。
[关键词]智慧旅游;校企合作;高职旅游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2014年度党建工作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课题——“‘智慧旅游’背景下的高职旅游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研究” (课题编号:B2014D00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曹俊华(1982- )女,河南许昌人,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7
[收稿日期]2015-04-20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走校企合作育人之路,既是大力发展高职旅游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旅游高职院校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的必然体现。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发展我国高职旅游职业教育的首选战略。目前,高职旅游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随着智慧旅游的开展,旅游业开始寻求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旅游产业体系与服务管理模式重构方式,从传统服务业开始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以实现现代服务业质的跨越。在此发展背景下,智慧旅游也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改革动力。但由于种种原因,现有的校企合作的模式面临诸多困难,缺乏与智慧旅游的对接。探索智慧旅游发展背景下高职旅游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有利于为智慧旅游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切实提升我国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我国旅游业竞争优势。
一、 高职旅游院校校企合作发展现状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明确指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实行多种形式联合办学,并指出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等[1]。在这一系列国家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期。而旅游业的强实践性特点促使高职旅游院校纷纷寻求与旅游企业的合作,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校企合作模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1.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能手与学校旅游管理专业骨干教师共同成立旅游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的调整,师资队伍的建设等,力求使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更加贴近旅游行业市场的需求,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这种形式也是我国高职旅游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程序简单,容易操作。
2.与旅游企业签订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通过高职旅游院校与企业合作,资源共享。一方面,企业接受旅游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选派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主干课程的兼职教师,承担操作性强课程的部分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学校可根据“旺出淡入,弹性顶岗”的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学生到企业开展课程实践和毕业顶岗实践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了对岗位的认知,又满足了企业旺季对人员的需求。这种形式是目前高职旅游院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学生在企业实习,学校对学生的监管力度受到限制,而企业在岗位安排上更多考虑企业实际需求,往往忽视了学生实习的真实诉求。
3.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企业通过向学生提供奖学金等方式设立冠名订单班,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企业选派技术骨干到学校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工作,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所需的员工;并不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增强订单班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在毕业顶岗实习时按协议进入该企业实习,经考核合格后可直接留在该企业工作,并给予优秀学生岗位提升等方式的奖励。如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与咸宁碧桂园凤凰温泉酒店合作的“碧桂园订单班”,是校企合作的成功范例,但这种合作形式存在不稳定的特点,合作大多是一次性的。
二、智慧旅游与高职旅游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应当创新
智慧旅游,就是利用移动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相关信息,并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简单地说,就是游客与网络实时互动,让游程安排进入触摸时代[2]。智慧旅游作为一种以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应用的新型经营模式,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激活,形成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的面向未来的全新的旅游形态。它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游客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为保障,以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特色。
在智慧旅游带来如此便利的条件下,我国政府也在大力提倡发展智慧旅游。2011年7月,国家旅游局提出我国将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初步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使旅游企业经营活动全面信息化,基本把旅游业发展成为高信息含量、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已经开始关注智慧旅游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智慧旅游产业的发展,而随着外在宏观政策环境和旅游业环境的变化,旅游企业对智慧旅游人才的需求量也会变大。根据《中国旅游人才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2010)》分析,随着智慧旅游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内部分工更加明细,专业化程度更强,而旅游人才类型和规模需求“双向”短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根据智慧旅游新兴产业对旅游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旅游企业、旅游政府部门等各相关主体等应在思想理念上认识到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加大各环节的合作力度。
(一)高职旅游院校应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拓宽课程体系
高职旅游院校作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应紧跟智慧旅游发展的步伐,根据旅游新业态类型和旅游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拓宽课程体系,以确保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1.变革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智慧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智慧旅游多利用信息化技术,向游客提供旅游线路选取、景区组合、餐饮服务、土特产购买等方面高效的旅游信息化服务,因此,高职旅游院校培养的不仅仅是导游、计调、酒店等传统岗位的从业人员,而且还应当拓展到对新兴的旅游电子商务人员、旅游线路策划人员、旅游网络营销人员、智慧旅游管理人员等需求不断增加的从业人员的培养。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智慧旅游将需要两类人才:智慧旅游相关技术人才和智慧旅游管理人才。因此,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可以根据智慧旅游行业的特点和需求来调整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来实现在智慧旅游产业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的优化。
一方面,智慧旅游的营运和发展需要涉及多方面的综合知识,既要掌握旅游专业的专业知识,也要具备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网络营销、旅游企业管理、旅游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因此,要调整传统的旅游人才培养以导游培养为核心的传统理念,向既懂技术又懂旅游还要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方向转变;另一方面,发展智慧旅游并不代表抛弃传统旅游,传统旅游具有智慧旅游所代替不了的人性化服务体验。因此,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变革方面,同样要注重对传统旅游服务人才的培养,重视传统旅游服务人才培养的特色化和个性化,提高传统旅游服务的质量,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2.拓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纵观我国高职旅游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专业课程很大部分都比较雷同,多侧重于导游人才培养方面,开设旅游信息化方向课程的学校不足二分之一。目前,各高校在此领域的课程设置上仍然处于摸索阶段,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智慧旅游产业对旅游相关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因此,各高职旅游院校应根据当前旅游学科与电子商务学科的交叉程度日益增高的现状,及时拓宽现有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在现有旅游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设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网络营销、旅游信息化管理等与智慧旅游相关的课程,并梳理成一个系统的课程体系,让课程更加适应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升课程的效率和价值,使学生对旅游信息化以及旅游新业态有更加充分的认识,从而帮助其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旅游市场。
3. 打造智慧化、多元化的旅游教学师资团队
智慧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促使一些新的综合学科、边缘学科和横断学科与旅游专业逐渐融合,这要求从事旅游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也要智慧化、多元化。在师资队伍的构建中,应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一方面引进具有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不同学科背景的优秀人才担任专业教师,聘请具备丰富从业经验的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者客座教授,向专业教师及学生讲授行业发展的新业态和新变化;另一方面,选派旅游专业教师到国内外优秀旅游院校及旅游行业学习智慧旅游环境下的新技术和新手段,提升教师的技能,打造出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团队,从而能够共同承担起优化和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责任,使其更具竞争力和价值。
(二) 旅游政府部门应积极提供政策支持和发挥引导功能
在我国智慧旅游的建设过程中,我国旅游政府部门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如我国国家旅游局2015年推出的《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地旅游部门要加大对智慧旅游的投入力度,保障公益性智慧旅游服务项目建设,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同时也提到了要“建立智慧旅游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民营资本投入智慧旅游职业教育领域,为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积极开展智慧旅游专业培训,鼓励开展多样化的智慧旅游交流活动”。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旅游政府部门不仅关注到如何建设智慧旅游,而且对智慧旅游建设所需的人才培养也进行了考虑,认识到了智慧旅游管理和软件的维护也需要相应的旅游人才,但旅游政府部门尚未制定相应的政策或者长期规划。因此,我国旅游政府部门应增强对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发挥政府引导功能,制定智慧旅游人才培养的长期规划,并适当地给予资金支持和引导,给智慧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提供良好的交流和培训环境,为智慧旅游的长远发展提供人力保障。
(三)旅游企业应积极与旅游院校合作,实行人才培养的定制化
针对智慧旅游所需要的精通物联网、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高新技术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的现状,智慧旅游企业可以与高职旅游院校保持密切联系和交流,通过合作办学、订单培养、提供实训场地和选派行业能手到校兼教等多种合作方式来培养企业所需的旅游人才。同时,在校企双方合作过程中,企业可以将自身的人才需求与合作院校进行沟通,让高校根据企业人才的需求实行人才培养的定制化,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走向对应的工作岗位,从而保持高职旅游院校智慧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高度接轨,增强旅游人才的市场适应性和可用性。
[参考文献]
[1]周永亮,张方林.校企深度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5,(02).
[2]石灵心.智慧旅游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刍议[J].软件工程师,2014,(11).
[3]李锦.智慧旅游"新兴产业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09).
[4]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05).
[5]黄美忠.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形式及选择[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责任编辑: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