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①:以吉首大学为例
2015-12-18万力维周雪华杨琪
万力维 周雪华 杨琪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湖南吉首 416000)
1 相关概念的解读
校本课程开发一词最早缘于1973年爱尔兰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1]。
其概念经过三十多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发展大体可概括两个方面:一是必须与国家相关法规结合,开发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校本课程[2];二是教师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所在的地区文化特点,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开展的对国家课程重新加工改造的过程。
体育校本课程可视作校本课程更加具体的表现形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出台,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学校体育老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引下,根据地区学校文化特点以及学校现实资源,开发一系列针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过程。
2 吉首大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吉首大学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体育科学学院一直坚持“压根湘西、驻足湖南、辐射边区”的办学理念,提出和实施了“做体育文化人”的口号。该文就体育学院的体育课程设置、运动设施、师资队伍等方面分析。
2.1 吉首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通过对吉首大学民族传统体育领头人张旭老师访谈结合学院学工部调查得知:截至2014年,吉首大学体院体育教育专业共开设19门课程,其中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就有5门,平均每门课程36学时,总计180学时。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平均每年课程开设72个学时。这5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分别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舞龙舞狮,苗族鼓舞、武术、民族传统养生方法、其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包括毽球、三人板鞋、蹴球、竹竿舞、秋千、押枷、陀螺、高脚竞速、高脚对抗等8项课程。
2.2 吉首大学民族民间体育运动设施现状
通过对体院后勤部门走访得知,吉首大学现有民族民间体育运动器材407套,其中高脚以及三人板鞋器械较多占总体育器械的48.78%,而秋千、舞龙、舞狮这三项是由于器械要求较高,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据调查安装一套符合比赛要求的秋千场地需要10万以上,学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能符合比赛要求的毽球场地,一般上课都是在羽毛球场地或者田径场。调查总体来说上课期间器材人均占有量约为2.26套/每人;人均占有量基本能满足学生对民族民间体育器材的选取需求。场地方面。而吉首大学拥有400m标准田径场,面积充足。因此吉首大学民族民间体育场地也基本能满足学生上课的需要。
2.3 吉首大学民族民间体育师资现状
至2014年底吉首大学体院现有教师67人,参与民族民间体育教学的授课教师就有22人,占教师总人数的32.84%。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人,副教授8人,讲师12人,外聘1人。教师职称程中间大两头小的局面,以副教授和讲师组成教学主力军,要靠他们完成本科95%的授课任务,而教师队伍平均年龄为34.32岁,正是教师经验积累充足、精力旺盛、教学积极性高的时期,而体育学院的教师最低学历都是硕士,具有完善的知识架构支撑他们完成科研任务。
表1 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情况统计
表2 吉首大学现有民族民间体育运动器材统计(N=407)
表3 吉首大学民族民间体育教师职称结构(N=22人)
表5 吉首大学民族民间体育教师学历结构(N=22人)
3 吉首大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思考
校本课程本来就是舶来品,想要在武邻山片区落地生根,就必须遵循其本质特点和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少数民族教育的多元化文化,以及在该地区基础教育课程的现状等实际出发,走适合武邻山片区少数民族地区特点、本土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之路。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选送体育教师到全国各地学习课程开发理论知识以及学习外校的成功经验,同时学校领导也应该与时俱进,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组织开展校内培训学术讨论交流。
4 体院校本课程开发原则的理性思考
4.1 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原则
每个学生对待体育运动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体育科学学院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基本准则大力开发能够激发学生运动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课程。
4.2 因地制宜原则
吉首大学是位于武陵山区域内一所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特色的省属综合性大学。根据本校特殊位置开发具有地方民族性的课程例如高脚、秋千、苗鼓,不仅能使学生觉得贴近生活,积极参与课程,而且和现有的教课书形成互补。换用灵活的课堂内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4.3 可行性的原则
以吉首大学龙舟队为例。早在20世纪90年代,老一辈的革命先辈就提出了在风雨湖创办龙舟队,后来因为龙舟太大,而风雨湖太浅及这些年水质不断恶劣,最终导致这一计划无限期搁置。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以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和学生等实际条件出发。这就包括了学校的各种物质条件和资源。只有将这些需要和可能、理想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使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正确利用。
5 结论与建议
目前我国各地中小学的办学水平、师资水平、生源水平都不尽相同,在借鉴校外成功经验时,吉首大学应该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切忌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考虑学校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学校内外环境的基础。开发时一定要切合实际,适应湘西土家族、苗族风俗习惯特点,做出适当的理性选择。
[1]孙冬青.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40-41.
[2]陈梅,康莉.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报,2010(16):11-12.
[3]周剑锋.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120-121.
[4]柳晓阳.对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原则的理论分析[J].科技信息,2007(21):238-239.
[5]蔡立健.广西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地域性特色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2(2):45-46.
[6]董翠香.解读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J].搏击.体育论坛,2009(2):1-3.
[7]刘少英.理清思路科学定位明确体院发展方向——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办学思路的探索与实践[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3):104-108.
[8]唐君玲.民族地区高校推广民族民间体育的实效性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J].搏击.武术科学,2012(9):87-89.
[9]张顺林.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9(1):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