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屏时代”的儿童书籍设计

2015-12-17黄婕施爱芹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上海包装 2015年4期
关键词:纸质书籍儿童

■ 文/黄婕 施爱芹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读屏时代”的儿童书籍设计

■ 文/黄婕 施爱芹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现今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高度发展,大众阅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电视、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大大小小的屏幕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在这样的读屏时代,儿童对电视、手机、电脑游戏等的喜好远远胜过传统书籍。因此,如何对儿童书籍设计进行改造和创新及引导其阅读兴趣是十分紧迫的课题,这对我国的儿童书籍装帧设计领域,儿童图书出版行业以及儿童教育事业均有着重大的意义。

儿童书籍 读屏时代 设计策略

图1 立体书《小熊维尼》内页

现今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高度发展,大众阅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电视、电脑、Pad、游戏机及手机等电子媒体产品等大大小小的屏幕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人类的阅读正在逐步由“读纸时代”向“读屏时代”过渡。首先,阅读的物质载体发生了变化,从熟悉的纸质材料转变为各类数码载体;其次,阅读内容的呈现方式也有所不同,从相对单一的以文字、图片为主的方式转向文字、图片、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方式的结合体;最后是阅读方式的变化,由过去被动的单向接受信息发展到现今可以主动与作者及其他阅读对象交互式的对话,甚至于可以参与阅读内容的创作过程。这场阅读的革命也影响到了我国儿童书籍设计领域。

一.我国“读屏时代”的儿童书籍设计现状

我国规定,年龄阶段在0-14岁范围内被称之为“儿童”,本文所说的书籍设计也主要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儿童进行并侧重于纸质类的书籍装帧研究。

1.“读屏时代”的儿童阅读

在电子媒体产品大行其道的今天,喜爱“读屏”的孩子越来越多,且使用时间越来越长。国外最新的一些研究报告表明,合理使用电子屏幕对于儿童来说是有一定益处的,但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间应该限制在每天1小时以内,而长期观看电子屏幕则会引起诸多问题,例如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等。201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与习惯纸质阅读的儿童相比,习惯电子屏幕阅读的儿童阅读理解能力会更低,除此之外,还出现了儿童语言表达和社会交际能力发育缓慢的现象。因此,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纸质书籍的阅读显得更为有益。

2.我国儿童书籍设计现状

目前我国的未成年人有3亿之多,儿童读物需求量巨大。现在市场上的儿童书籍品种繁多、题材丰富,从幼儿启蒙读物到儿童文学丛书,从科普读物到动漫画册应有尽有。我国的童书设计则起步较晚,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但同欧美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存在着形态单一、原创性缺乏、趣味性不足、表现手法雷同、插图成人化等诸多问题。据调查,近几年的儿童畅销书排行榜上有超过一半的国外引进版书籍,这与原创童书的设计形式单调、不够生动有趣,缺少对儿童心理层面的研究,以至无法吸引家长和孩子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是儿童图书出版市场的空前繁荣,另一方面是设计上的相对落后,这样的背景下儿童纸质书籍的设计需要注入新的内涵和观念,从而体现出“读屏时代”童书装帧的新特色,同时提供新的阅读体验,以应对市场的需求和发展。

二.“读屏时代”的儿童书籍设计策略

儿童书籍是书籍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的重要渠道,其阅读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特别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来分析、探求儿童书籍装帧的设计策略。

一般来说,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其心理发展的特点,但下列特点具有普遍性:一是好奇心理,儿童天性是好奇的;二是好游戏心理,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在儿童方面是人类发展的最高表现,因为只有游戏才是儿童心灵的自由表现。根据儿童好奇、好游戏的心理特征,设计师需要实施相应的设计策略来增强“读屏时代”传统阅读的吸引力。

1.形态多样化的设计策略

儿童书籍形态设计是书籍整体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新颖的开本设计、特殊的材料运用等各方面的设计都是决定设计成败的关键。与外形相对单调的电子书籍相比,多样化的纸质书籍形态设计更加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可以培养儿童对书籍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儿童学习书中知识的兴趣,提高儿童的创新能力。

(1)开本的多样化

书籍的开本设计也称为开型设计,是以一定规格的整张印刷纸张,采用不同的分割方式所形成的书籍成本尺寸规格,并以一张纸所分割的数量为开本命名。[1]儿童书籍开本设计以符合儿童手持阅读的便利性为原则,在常规的长方形、正方形开本外,可更多的开发生动有趣的异形开本。异形开本通过多变的外形,更具个性化的表现力和细腻的视觉语言,极大地丰富了书籍的形态表现方法。以儿童玩具类图书为例,开本常采用卡通形象的外形,或动物、水果、房子等易于识别的物体造型。恰当的异形开本设计可以更好地诠释书籍内涵、增加书籍的艺术感染力与吸引力、提升书籍内在与外在的价值。

(2)材料的多样化

图3 立体书《好奇猴乔治》内页

图4 《The Story of Everything》封面

书籍材料是塑造书籍形态的物质基础,拓展书籍的材料可以为书籍形态的塑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常用的几种材料有纸张、布料、塑料等。儿童是特殊的阅读群体,其书籍材料的选择应当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出发,在满足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材料运用的安全性、无毒性、易操作性、耐损性、可识别性等因素。

2.互动趣味性的设计策略

儿童的阅读体验、审美情趣有其特殊性,相比其它类型的书籍,儿童书籍显然有着不同的视觉样式,而对于儿童书籍的设计者来说,考虑到儿童好游戏的心理特征,互动的创作设计策略能为书籍本身带来更多的趣味性和愉悦感,而这种具备互动体验的书籍恰恰也正是儿童最易于接受的一种信息载体,儿童积极的参与到了“阅读游戏”之中。儿童书籍的互动设计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

(1)行为互动

行为互动体现为儿童书籍阅读过程中的动作体验,包括翻动、洞穿、打开、折叠、撕裂等行为产生的互动效应(见图1、图2、图3)。儿童立体书是充分运用行为互动的典型代表。插画师尼尔•雷顿(Neal Layton)创作的《The Story of Everything》(见图4、图5、图6)展现了独特观点,以立体书来表现宇宙大爆炸理论和演化论,对 3到5岁的孩子讲述宇宙与生命的诞生。孩子在阅读时通过翻、推、拉、展开、旋转、关闭、延伸、移动等多样复杂的动作与书籍产生了游戏式的行为互动,直观的感受了三维空间的变化,切实做到了寓教于乐。

(2)联觉互动

联觉互动源自于书籍的“五感”。日本著名书籍设计家杉浦康平最早提出了关于书籍设计的“五感”理论:“书的表达需要五感,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2]联觉是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联觉互动要求在儿童书籍设计时注重多种感官体验的综合传达效果。从当前电子书籍的设计状况来看,其视觉和听觉体验已较为丰富,而纸质书籍在触觉、嗅觉、味觉的感官体验上更具优势。其中触觉对儿童的发展十分重要,尤其是早期的触觉刺激,对儿童感知、认识世界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儿童图书的装帧过程中可以特别强调视觉与触觉的联觉互动。以曾获2007年博洛尼亚图书展“新视野”奖的图画书《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为例,这本可触摸的图书以一个盲人孩子的视角,描绘了他从嗅觉、听觉、触觉等其他感官所感受到的色彩,借助于人类的通感,表达了对生活与生命的独特感悟。

(3)情感互动

加登纳在《艺术与人的发展》一书中论及艺术与儿童成长的关系时指出,只要儿童的情感发生变化了,那么他就以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艺术活动过程中去了。由此可见,儿童图书的装帧设计应当从书和孩子的情感互动出发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纵观目前市场上畅销的儿童绘本书,无一例外都真正做到了“触景生情”,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

结语

在数字出版盛行的“读屏”时代,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并存。就儿童纸质书籍设计而言,设计师需要灵活的转换及更新设计策略,面对电子媒介的冲击,更应审时度势,使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抓住设计要点,建立属于自己的设计形态语言,创作出能满足儿童心理需求、激发儿童阅读兴趣的书籍设计作品,使儿童的身心灵得到健康成长。

[1]余秉楠编著.书籍设计[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3月2版

[2]吕敬人.由装帧到书籍设计概念转换的思考[J].中国美术馆.2006(04))

图5 《The Story of Everything》的展开页,随着BANG的一声,宇宙大爆炸开始了

图6 《The Story of Everything》内页中可通过抽拉与小朋友互动的鳄鱼

猜你喜欢

纸质书籍儿童
鲁迅与“书籍代购”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书籍
留守儿童
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思考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六一儿童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