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老年患者PICC后上肢静脉栓塞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2015-12-17陆广美邓小岚谢士芳

护理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置管上肢栓塞

陆广美,邓小岚,谢士芳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静疗护理

脑卒中老年患者PICC后上肢静脉栓塞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陆广美,邓小岚,谢士芳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目的探讨脑卒中老年患者PICC后发生上肢静脉栓塞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9月我院收治脑卒中老年患者77例,PICC后发生上肢静脉栓塞34例患者为病例组,未发生上肢静脉栓塞43例患者为对照组,对影响其PICC后发生上肢静脉栓塞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导管型号、活动量是脑卒中老年患者PICC后发生上肢静脉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体质量指数偏高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患者置入PICC前做好体质量、血压及血糖的控制。选择合适导管,尽量选择导管型号较小,指导患者置管肢体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预防静脉栓塞的形成。

脑卒中;老年患者;PICC;上肢静脉栓塞;影响因素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可为输注刺激性、高渗性药物的患者建立安全有效的静脉通道,近年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脑卒中患者留置PICC,能减少甘露醇等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伤,并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尤其适用于老年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1]。但留置PICC可导致静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2],有研究报道PICC相关血栓发生率高达50.5%,导致肺栓塞达35%[3]。脑卒中老年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增加,且大部分脑卒中老年患者存在偏瘫、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是静脉栓塞事件的高危人群[4]。分析脑卒中老年患者PICC后发生上肢静脉栓塞的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对预防脑卒中老年患者PICC后上肢静脉栓塞发生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留置PICC脑卒中老年患者资料,探讨患者PICC后发生上肢静脉栓塞的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1—9月我院收治脑卒中老年患者77例,男48例,女29例,年龄 60~86(67.14±4.55)岁。 纳入标准:(1)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5],并经头颅 CT或 MRI确诊;(2)年龄≥60 岁;(3)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均正常;(4)无置管禁忌证,留置PICC时间≥30 d;(5)置入PICC均1次置管成功;(6)患者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确诊或疑似导管相关性感染、菌血症、败血症;(2)有静脉栓塞史;(3)置管同侧存在其他管道。患者均由同1名获得PICC置管资格认证的护士置管,选择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置入PICC后每间隔3 d进行1次多普勒超声检查[6],使用Philips 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C5-1,频率9 MHz。从置管处向近心端沿静脉方向检查,静脉栓塞的诊断标准[7]:(1)出现上肢臂围增粗,患侧上肢出现局部肿胀、压痛等临床症状;(2)超声检查出现静脉血栓表现,如①静脉血流可压缩性消失;②管腔内实性回声;③管腔内血流信号充盈缺损,挤压远端肢体血流增强消失或减弱。根据检查结果及静脉栓塞的诊断标准,将脑卒中老年患者PICC后发生上肢静脉栓塞34例患者为病例组,未发生上肢静脉栓塞43例患者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参考相关文献[8—14]与专家意见,纳入下列因素以分析其对脑卒中老年患者PICC后发生上肢静脉栓塞的影响:(1)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脑卒中家族史、脑卒中类型、吸烟、饮酒、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心脏病史、糖尿病史。(2)导管型号,多普勒超声仪探头用一次性无菌薄膜套住,扫描穿刺侧上臂,找到置管静脉,观察血管内径,穿刺静脉内径>3.0 mm选择5 Fr,内径≤3.0 mm选择4 Fr[9]。(3)置管长度,根据患者解剖特点确定置入长度。测量欲植入部位到右侧锁骨头至第2—第3肋间的长度即为置管长度[10]。(4)置管肢体,上肢偏瘫患者选择健侧上肢,非上肢偏瘫患者选择右侧上肢[11]。(5)置管静脉,按先选贵要静脉,其次肘正中静脉,最后头静脉的原则,根据患者血管条件选择[12]。(6)导管尖端异位,即PICC操作后X线片提示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以外的其他静脉内[13]。(7)活动量,调查患者握拳、松拳运动情况,以每天 8:00—10:00和 14:00—16:00间各 50次[14]为界,达到要求为活动量适当,未达到要求为活动量少。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录入与处理,先进行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脑卒中老年患者PICC后上肢静脉栓塞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77例脑卒中老年患者PICC后发生上肢静脉栓塞有34例,发生率为44%,发生上肢静脉栓塞时间为置管后 3~26(16.62±14.24)d。 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吸烟、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心脏病史、糖尿病史、导管型号、活动量是脑卒中老年患者PICC后发生上肢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1。

表1 脑卒中老年患者置PICC后上肢静脉栓塞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例,%)

2.2 脑卒中老年患者PICC后上肢静脉栓塞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赋值情况 以是否发生上肢静脉栓塞为因变量,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赋值,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具体赋值方法见表2。

表2 脑卒中老年患者置PICC后上肢静脉栓塞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赋值情况

2.3 脑卒中老年患者PICC后上肢静脉栓塞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对上述因素赋值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导管型号、活动量少是PICC后发生上肢静脉栓塞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脑卒中老年患者置PICC后上肢静脉栓塞相关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77)

3 讨论

3.1 脑卒中老年患者PICC后发生上肢静脉栓塞的影响因素分析 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密切相关。体质量指数偏高可引起血管纤溶系统的受损[15],造成血液黏滞度增加,姚杰等[16]研究表明体质量指数偏高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血栓发生概率也较高,可能由于存在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患者常并发动脉硬化,体内纤溶蛋白酶系统活性降低,血小板功能异常,最终导致血液高凝状态[17]。导管置入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型号大的导管占据体积大,导致血流速度减慢,容易诱发血栓。王练等[18]报道PICC置入后血管能够呈现一定的代偿扩张状态,不会引起血流速度的明显改变。本研究根据患者血管内径选择不同型号的导管,保证导管与血管壁之间的间隙≥1.5 mm[19],但结果显示较大导管型号是PICC后发生上肢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究其原因,可能是老年患者机体老化,血管弹性差,或者因脑卒中疾病的影响,体内儿茶酚胺等物质含量较高,引起全身血管收缩,无法实现代偿扩张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活动量少是PICC后发生上肢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梅思娟等[20]研究报道PICC置管后做握拳、松拳的动作,能够预防血栓形成。提示置管后患者的肢体活动十分重要,适当的肢体活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血液高凝状态,有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

3.2 预防脑卒中老年患者PICC后上肢静脉栓塞发生的护理对策 置管前应进行充分评估,对于体质量指数较高及存在基础疾病者应特别慎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置管前应做好血压与血糖的控制。脑卒中老年患者多数存在肢体偏瘫,血管条件差,影响置管肢体与置管静脉的选择,因此提高置管操作技术尤其重要。置管前应选择合适导管,尽量为患者选择较细的导管,并争取1次穿刺成功。本组脑卒中老年患者发生上肢静脉栓塞时间为置管后3~26(16.62±14.24)d,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加强对肢体微循环的观察,每天进行置管肢体功能评定,观察是否出现肿胀、疼痛、皮温升高等症状,对于存在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可采用穿刺部位热敷等主动预防措施。对于意识不清与存在言语障碍的患者,尤其应密切观察置管肢体情况,并定时测量置管部位皮肤、臂围等并记录。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如握拳、松拳运动,一般活动量为每天8:00-10:00 和 14:00-16:00 时握拳、 松拳运动各50次,活动时避免置管肢体过度伸展,防止对血管壁造成机械性刺激。在置入PICC患者,建议常规超声检查,尤其注意存在发生上肢静脉栓塞危险因素的患者,每间隔3 d检查1次,以便及时发现无症状血栓形成。PICC拔管前先行超声检查,观察是否已有血栓形成,以防未发现的血栓脱落造成严重后果。

[1]雷 芳,何华英,刘晓丽.老年脑卒中患者家属 PICC相关知识认知及态度调查[J].护理学报,2011,18(6B):15-18.

[2]Sperry B W,Roskos M,Oskoui R.The Effect of Laterality on Venous Thromboembolism Formation after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 Placement[J].J Vasc Acccss,2012,13(1):91-95.

[3]刘聿秀,高玉芳.PICC相关上肢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0,17(5A):14-17.

[4]万 钧,朱 敏,杨晓炜.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其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4022-4023.

[5]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6]Yi X L,Chen J,Li J,et al.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ICC-relatedupper Extremityvenous Thrombosis in Cancer Patients[J].J Clin Nurs,2014,23(5-6):837-843.

[7]林 凌,杨炳昂,唐海霞,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 PICC上肢静脉血栓[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6):671-674.

[8]符 琰,余春华,汤 辉,等.恶性肿瘤患者 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4,35(1):94-96.

[9]沈丹薇,李翠霞,岳海淑,等.恶性肿瘤病人PICC致血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6):1573-1574.

[10]韩毛毛,倪冀一,陈 玲.老年患者颈外静脉行PICC置管术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9):844-845.

[11]梁雅林.PICC置管术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6):73-74.

[12]宋秋萍,祁红霞.恶性肿瘤患者 PICC置管困难及异位的原因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77-78.

[13]陈林敏,李秋梅,范育英,等.742例左右上肢静脉入路PICC患者置管并发症对比分析[J].护理学报,2012,19(4A):66-67.

[14]王建美.动静脉脉冲系统预防癌症患者PICC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J].护理学报,2013,20(11B):64-65.

[15]Wei Y,Liu G,Yang J,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etabolicsyn-dromeandvascular Endothelialdys Function in Adolescents[J].Exp Ther Med,2013,5(6):1663-1666.

[16]姚 杰,孟尽海,王文娟,等.骨科手术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3,33(4):413-416.

[17]Agnelli G,Verso M.Manage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J Thromb Haemost,2011(9Supp11):316-324.

[18]王 练,王 宁,童 莉.等.PICC导管对病人静脉内径和血流速度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5):1155-1156.

[19]赵 菁,杨 丽,曹桂林,等.肿瘤患者留置PICC致静脉并发症的相关因素[J].护理学杂志,2007,22(18):39-42.

[20]梅思娟,余 娟,杨丽华.不同频率握拳运动对置入PICC静脉血流动力学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11):798-800.

R472.9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06.060

2014-09-28

2012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院内科研(ZSA863)

陆广美(1986-),女,安徽天长人,本科学历,护师。

谢士芳(1970-),女,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副主任护师。

方玉桂 谢文鸿]

猜你喜欢

置管上肢栓塞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吻合血管的上肢穿支皮瓣修复手足皮肤缺损